當前位置:
首頁 > 故事 > 瞞了8個月,再也瞞不住了 | 魔宙出品

瞞了8個月,再也瞞不住了 | 魔宙出品

大家好,我是徐浪。


 


兩年前這時候,我和老金、周庸商量:把「魔宙」當正事兒做。


 


他倆說成——然後,就有了今天的魔宙。

 


這兩年,我和老金加起來講了135個故事,拖更了不知多少回。


 


粗略統計,這些故事一共收到了27.6萬條留言。


 


至於公眾號消息,看也看不完,沒法統計。


 


我最喜歡干倆事,一是看你們怎麼罵我拖更,再就是留言和消息,總有人講自己親歷的事兒。


 


這些事兒里,有恐懼、憤怒、搞笑、驚奇——你能想到的,差不多都有。

 



 


它們有的是故事開頭,有的像故事高潮,還有的,像個未解之謎。


 


我相信,讓你忍不住要講述經歷的衝動里,都可能藏著一個精彩的故事。


 


要不,你怎麼會激動得語無倫次呢?


 


我和老金常常看這些留言,一看就到半夜。

 


看著看著,老金說,我操,這可都是真事兒啊。


 


我說是,比電影還精彩。


 


他說,除了魔宙,咱再做件正經事兒。


 


我說那整吧。


 




這件正經事兒,叫「天才捕手」計劃,專門髮帶勁兒的真實經歷——記住,是真實。


 


為什麼要做這個「天才捕手」?


 


因為,我們怕來不及。


 


民間隱藏著太多精彩的親歷故事,你不去挖掘,讓親歷者講出來,它們就會慢慢消失掉——甚至突然消失掉。


 

五年前,《讀庫》發過兩篇文章——《窮時候》和《戰亂年月》,是一個76歲的老太太寫的。


 


老太太叫姜淑梅,山東人,生於1937,本來是個文盲,60歲開始學字、認字。75歲時,開始寫作,寫下她親身經歷的民國、抗戰和解放後的「窮亂年代」。


 


這種故事,寫出來,發出來,就是「非物質文化遺產」。


 



姜淑梅,了不起的老奶奶,作家王小妮稱,姜淑梅的作品是我見到的第一本純正的「聽老人講故事」的書。



但是,姜淑梅老人這樣幸運的太少了——太多擁有特殊經歷的人,沒機會講述自己的故事。


 


老金有次去泰國大皇宮,在街角看見一特小的奶茶攤。


 


攤子後頭,有個年紀很大的中國老人,整齊的穿著一套,上世紀七十年代香港便衣警察的藍灰套裝,拿著把銅壺,仔仔細細在沖奶茶。


 


那場景,簡直是穿越來的,與周圍世界完全脫節。


 


他過去買奶茶,跟老人搭訕。老人沖奶茶、收錢、找錢,口中一直講個不停。

 


他在講自己,講過去的什麼事情。但他只會講粵語,老金聽得零零散散,理解不全。


 


老金說,怎麼都忘不了那幾分鐘——

有種想傾聽,卻無能為力的沮喪,我感覺他身上的故事就要消失了。


 


我和老金有個好朋友,叫陳拙。




2015年年底,他在吉隆坡做紀錄片,想找些早年移民過去的華人老炮。



陳拙在菜市場門口發現一間舞廳,跟港片里五六十年代舞廳一個樣,兼做茶室。




舞廳里有個七十多的華人老伯,滿頭銀髮,精瘦。他一聲不吭,坐在角落吃雲吞面,手上戴著金錶。




陳拙哪回去,老伯都坐在那,一杯涼茶從早喝到晚。




有回過去,老伯突然開口,問陳拙是不是中國來的。




一聽陳拙是從上海來,他神秘一笑,說我也認識個上海人,女的。



陳拙問她做什麼的。




老伯壓低聲音:她就在附近呀,賣身。




陳拙呆住。




後來,陳拙跟舞廳老闆打聽,知道這老伯姓X——二十年前,就已經在舞廳這樣待著了。




之後半個多月,陳拙天天找X老伯聊天。




X老伯帶他飲涼茶,逛「真正的」唐人街,混夜場,看脫衣舞。




這期間,他聽X老伯零零碎碎講了一串當年經歷的傳奇片段——




客家私會黨大佬南洋發家史。


高仿版許冠傑馬來艱辛往事。


吉隆坡潮汕佬火拚印度阿三。


大陸女人虛情假意哄騙巨款。




陳拙想,這些故事應該留下來。




離開馬來西亞前一天,他去舞廳找X老伯告別,發現角落裡沒人。舞廳老闆拿出份《星洲日報》,指著中縫裡的小豆腐塊給陳拙看。





我們最敬愛的至親×××先生,祖籍廣東揭陽棉湖新厝人士,於二零一六年一月二十日清晨五時二十分往生。茲定於二零一六年一月二十三日下葬于吉隆坡廣東義山。謹以沉痛的心情,敬告諸朋戚友們。




怕來不及,就是怕這種事。




這樣的人,還有很多。但要麼是沒機會講述,要麼是不太擅長講述。




不被記下的故事,最終會遺失。甚至,有些事沒有人知道,真正發生過什麼。




因此,我們想做個「挖掘者」和「傳播者」。







我挖掘出了這些真實經歷,你為什麼要看?




因為這會讓你的人生更有意思。




我上學時,老師說新聞最關鍵的一點,就是貼近性。因為人會本能關心離自己最近的事兒。




最近幾年,有各種分析講,人的時間碎片化,要短平快。




絕大多數新聞App都利用這一點,猜「什麼是離你最近的」。




熱點、八卦、雞湯、快知識、短節目,都是用「新聞」和「營銷」的方式推送給你。




順著生理本能、慾望、惰性,濫用到極致——這不是人性,是動物性。




人之所以是人,是因為理性、剋制。




總以短平快的方式感受世界,你就會目光越來越短、想法越來越平、快感喪失得越來越快。




老金說,讓人真正舒服的,其實是高度沉浸。全神貫注看一個好故事,才是真正的緩解焦慮。




在網上刷各種「新鮮」,看各種概念、新詞兒,只會越來越混亂。




甚至,「故事」這個詞的含義,已經讓人弄不清了。




有人把雞湯當故事講,有人把開公司當故事講。有人說誰都能講故事,有人說中國就缺好故事。




「故事」的概念炒火了。能讓人沉浸的好故事,卻越來越少了。




德國哲學家本雅明給「故事」下過一個定義——





故事是來自遠方的親身經歷。




這是個好定義,背後還有個重要的道理:講故事、聽故事是不同人之間的分享體驗。




世上最寶貴、最易逝的,是人生體驗。




你聽他的故事,他聽你的故事,體驗豐富了,才有意思。




人除了關心身邊和微博上那點破事兒,還應該了解更多別人的經歷。




「天才捕手」計劃,就是要捕捉帶勁兒的真實經歷,講出來,給你聽。


 





那麼,什麼叫帶勁兒的真實經歷?我們怎麼捕捉和挖掘?




陳拙會來做這件事。




他認識很多人,這些人里,很多都有帶勁兒的人生經歷。




比如,開頭講的吉隆坡老伯。




再比如,他有一哥們兒,日本留學上到一半,被女朋友騙破產,跑到歌舞伎町開風俗店,發現暗藏的商機。




隨後,巨款買了一堆硅膠娃娃,切開悉心研究。




回國後,在成人性用品市場叱吒風雲,成了中國「情色大亨」。




這過程中的大起大落,就是「帶勁兒」的經歷。你平時很難見到,甚至想都想不到。




籌備「天才捕手」時,我們挖掘到的經歷,也是類似的:




可能超出了日常經驗。




可能曲折到跌宕起伏。




可能離奇得不可思議。




我只是聽親歷者聊了個開頭就沉浸了——說實話,其中的「情節」,比「夜行實錄」更離奇好看。




因為,這些都是我根本不可能經歷的人生。




這些故事,都會在「天才捕手」發布。




「天才捕手」就由陳拙來主持。他有一個團隊,將全年無休只做幾件事:




?

 

尋找、捕捉帶勁兒的人生真實經歷。




幫親歷者做口述記錄、整理故事。




在「天才捕手」公號發布這些故事。




出版、發行,以各種方式傳播故事。




這些故事,會由親歷者寫出來,或者由陳拙團隊整理口述記錄。


 


每篇故事發布前,都會經過親歷者的完全同意。


 


和傳統的新聞報道不同,這些故事更像「口述歷史」,讓親歷者自己講述。




就像歷史學家唐德剛說的,讓歷史上的人自己現身說法,去說個痛快淋漓。




至於讀完是激動、緊張,還是震驚、好笑,那就是讀者的事兒了。


 


另外,要是你自己有帶勁兒的真實經歷,或者有故事線索,你也能做捕手。




為了讓你更清楚地知道可以給陳拙提供什麼線索,我總結了下面幾點總結。




「天才捕手」計劃要捕捉什麼故事?





要民間講述,不要新聞報道。




要精彩故事,不要情緒感受。




要真實經歷,不要道聽途說。




要完整事件,不要零星片段。




要真實細節,不要概括總結。




要個人經歷,不要宏觀敘事。




要見聞體驗,不要觀點評論。







最後,分享一點感受。




每個人講述自己過去經歷的方式,其實表現了他當下的狀態。甚至,講述過去,也是會表現出一個人對未來的期望。




口述歷史協會創立者保爾·湯普曾經說過:「口述歷史在展現過去的同時,也幫助普通人自己動手建構將來。」




「天才捕手」計劃就是這樣,幫助親歷者把經歷講述出來,也算陪他們一起面對將來。




我們也希望,看故事的你,也能從別人「帶勁兒」的經歷中,嘗到人生更豐富的滋味。




好了,不多說了。不管你想看故事,還是想做捕手,去「天才捕手」吧。




陳拙和他的朋友在等你。




掃下面二維碼關注「天才捕手」,今晚就有新故事發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魔宙 的精彩文章:

就因為拉野屎,我當了搶劫犯,背著死人跑,還得罪了一家子殺人狂 | 北洋夜行記046
最近有個音頻節目,姑娘聽完後打同事,揍爸媽,還扇自己耳光 | 夜行實錄0071

TAG:魔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