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虎父無犬子,細數歷史上10大父子名將,最後一位將軍歷史爭議最大

虎父無犬子,細數歷史上10大父子名將,最後一位將軍歷史爭議最大

俗話說,打虎親兄弟,上陣父子兵。在歷史上,虎父無犬子,有很多父子均為名將,名留青史,今天就聊一聊歷史那些父子虎將。

一、岳飛和岳雲

岳雲是抗金名將,民族英雄岳飛的兒子。岳雲和岳飛一樣是非常有才華的將領,也是岳家軍最主要的將領之一。這位小將的兵器,與李元霸相似,是兩隻大鐵鎚。

16歲的岳雲隨父出征,去收復被金國佔領的隨州、鄧州等地。在這次戰鬥中,岳雲手持鐵錐槍,衝鋒在前,勇不可擋,第一個登上久攻不克的隨州城。後又隨軍北征,收復鄧州。從此軍中皆稱他為「贏官人」(官人為宋代對男子的尊稱,「贏」此指常勝不敗的意思)。

有人說岳雲不是岳飛親生的兒子,而是岳飛的養子,其實這一點是誤傳。在許多文獻和古籍中都提到了,岳雲是岳飛的前妻劉氏所生的兒子。

一次,岳飛在檢閱部隊,而岳雲的因為受驚了,馬失前蹄從馬背上摔了下來。於是岳飛就要軍法處置,身邊的將領門紛紛為岳雲求情。但是岳飛卻說軍法如山,不能不懲罰他,而岳雲自己也甘願接受懲罰,最後岳飛打了岳雲幾十軍棍以示懲戒。後來岳雲也不辱父命,立下了許多戰功,在戰場上殺敵勇猛,就連金兀朮也稱讚岳雲勇猛非常,有萬夫莫開之能。

最終岳雲是因為秦儈的誣陷而入獄,在岳飛以莫須有的罪名在大理寺監獄裡面被殺害之後,岳雲被斬首示眾。這就是這一對忠烈的父子的結局,當然時至今日,陷害岳飛和岳雲的秦儈等人,還有在背後操縱的宋高宗都受到了世人的譴責。

二、王翦和王賁

王翦是一名軍事家,秦國的一個名將,戰績眾多,是幫助秦國滅五國的大將,而他的兒子王賁也是協助秦始皇平定六國的大將。

王賁跟隨其父為秦朝效力,在外征戰,立下無數戰功。公元前226年,秦始皇派遣王賁率兵攻打楚國,王賁大敗楚軍,攻陷楚國十幾座城池。

公元前225年,王賁率軍攻打魏國,採用水攻之計將黃河之水引來灌淹魏國都城大梁,取得重大成就。公元前222年,秦始皇大舉興兵,派王賁與李信率軍攻打燕國的遼東,王賁與李信奪取遼東並俘獲了燕王喜,燕國滅。同年,王賁又率兵攻打代地,俘虜趙國代王趙嘉,徹底消滅趙國。

三、周勃和周亞夫

周勃於秦二世元年隨劉邦起兵反秦,以軍功拜為將軍, 賜爵威武侯。在隨劉邦由漢中進取關中時,擊趙賁,敗章平,圍章邯,屢建戰功。

周亞夫是周勃的次子,軍事才華卓越,在吳楚七國之亂中,他統帥漢軍,三個月平定了叛軍,拯救了漢室江山。

周勃、周亞夫父子二人都曾經拜將,也都曾經拜相,實際上他們都是非常職業化的軍人,只適合當將領,不適合做丞相,作將領他們戰則能勝,作丞相他們無所適從。

究其原因,這是他們性格使然,他們父子二人的性格就像現代軍隊里的狙擊手,勇敢、沉靜、專註、耐心,他們可以隱蔽接敵,然後全神貫注地盯住前面的敵人,但是狙擊手的最大弱點在他們的背後,他們缺乏防範來自自己人特別是自己上級暗箭的感覺和能力。

四、曹操和曹彰

三國曹彰從小就非常擅長駕車、射箭,更能徒手和猛獸搏鬥,臂力較常人更為孔武有力。在隨其父曹操的行軍出征中,表現的非常膽識過人,曹操曾評價他「不勝讀書,只好騎馬射箭」,並督促他讀《詩經》等博論史書。某一次曹操詢問曹丕、曹彰等幾個兒子的志向,唯獨曹彰說「願作將軍,臨危不懼,勇猛殺敵,過者賞,罪者罰」,曹操大笑不語。

曹彰在公元216年被封為鄢陵侯,曹彰曾以步兵一千人以應對烏丸族幾千騎兵的進攻,此時曹彰採用軍師田豫的堅守陣地要塞的計策,敵軍大敗潰逃,曹彰親自上陣指揮軍隊乘勝追擊,一直將叛軍逼到距離代郡二百餘里的桑乾河。當時的鮮卑族首領率兵在旁觀望曹彰和叛軍的作戰,因被曹彰的所向披靡折服,而向曹操請求臣服。曹彰可謂有勇有謀,反觀劉備,孫權的後代,簡直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

五、蒙驁、蒙武、蒙恬

蒙驁本為齊國人,後投奔秦國,官拜上卿,還是秦國著名將領,其子蒙武、其孫蒙恬都是秦國名將。

蒙驁歷經秦昭襄王、秦孝文王、秦莊襄王、秦始皇四朝,戰功無數,曾奪韓二城、設立三川郡,奪魏二十城、設立東郡,為日後秦始皇統一六國打下堅定的基礎。三代名將是很少有的。

六、孫堅和孫策

孫堅和孫策可以稱得上是戰神級父子,孫堅本人就有「萬人敵」的本領,十七歲就隨父親出兵,曾經孤身一人在船上抓捕江賊,當場殺了賊人的首領。

漢靈帝熹平元年,會稽郡發生了道教徒許生的起義,許生自稱陽明皇帝,孫堅任吳郡司馬,招募精勇壯丁千餘人,與州郡官兵聯合,鎮壓了許生的起義。

靈布中平元年,黃巾起義發生,漢朝派遣軍隊鎮壓,攜以孫堅為佐軍司馬,孫堅原有鄉里少年數百人,又募得商旅及淮、泗精兵千餘人,跟隨征戰,積功至別部司馬。討伐董卓時,諸侯敬畏孫堅的勇猛,合力推舉他為大軍的先鋒,他也不負所托,一路攻必克,伐必取。

孫堅死後,兒子孫策才十七歲,羽毛未豐,只好投奔袁術,袁術雖然一輩子都很糊塗,但是看孫策看得還是比較准,經常嘆息著對手下說:「我要是有個兒子跟孫策一樣,我死了也值了!」(這還真有點兒像後來曹操說的「生子當如孫仲謀」呢)

七、李廣和李敢

李廣是大名鼎鼎的飛將軍,李廣有子三,幼子李敢常隨軍出征,李廣死時,李敢正跟隨驃騎將軍霍去病徵戰。元狩四年,李敢以校尉身份隨霍去病擊左賢王,力戰,奪左賢王鼓旗,斬首甚多,被賜爵關內侯,食邑二百戶,代李廣為郎中令。

不久,因懷恨父親之死擊傷大將軍衛青,但衛青沒有聲張。後李敢至上雍,到甘泉宮狩獵,被驃騎將軍霍去病射殺。當時霍去病正被武帝所寵,武帝辨說:「鹿觸殺之」。

八、薛仁貴和薛訥

薛仁貴,一生征戰數十年,曾大敗九姓鐵勒,降服高句麗,擊破突厥,留下「良策息干戈」「三箭定天山」「神勇收遼東」「仁政高麗國」「愛民象州城」「脫帽退萬敵」等故事,深得唐太宗和唐高宗倚重。

長子薛訥也是唐朝大將,薛訥也就是是《說唐演義》中著名的薛丁山的原型。薛訥在薛仁貴死前他只是個小縣令,49歲被武則天提拔為幽州太守,屬於大器晚成的將軍,唐玄宗比較喜歡他,追封其為羽林大將軍。唐玄宗時他曾大破突厥,復封平陽郡公。《新唐書》說他:「性沉勇寡言,其用兵,臨大敵益壯。」

九、楊業和楊延昭

驍勇善戰的楊業深受北漢君主的器重,被任命為守邊將領。史書載,由於他軍功卓著,所向無敵,國人稱之為「無敵」。

楊延昭在北宋歷史上的亮相,是在伐遼的戰爭中開始的。這一年,宋軍分山西、河北兩線進攻遼軍。楊業為副帥,28歲的楊延昭為先鋒。宋軍在楊家父子的率領下,在雁門關外進攻遼軍,取得了節節勝利,收復了許多城池。楊延昭的勇敢也初次讓遼軍見識。史籍記載,在攻擊朔州時,楊延昭擔任先鋒攻打遼軍城池,胳膊不慎被流矢射穿,但他仍然堅持戰鬥而且越戰越勇,並最終率軍頑強地攻下了敵城。

十、趙奢和趙括

趙奢是戰國時期趙國名將、東方六國的八名將之一,著名的「紙上談兵」趙括的父親。趙奢曾經在闕與之戰中大破秦軍、與田單論兵而勝,曾亡命入燕,得到燕王信任官拜上谷手。

趙奢之子趙括,在歷史上是有名的敗將,紙上談兵說的就是趙括。然後歷史真實的趙括,卻並非如此不堪,自幼熟讀兵書,又深得父親真傳,能夠被趙王啟用,也是有著原因的。長平之戰,面對的是戰國死神白起,無論是經驗還是實力,白起皆遠高於趙括(以歷史上任何一位名領,面對白起也是無百分百勝算)。

廉頗的長期固守戰略,本身就與趙國的實際情況不協調,固守並非長久之計,而趙括以初生牛犢之勢,勇創秦軍白起,輸在信息不及時,才至於被後世嘲諷為紙上談兵。然而,趙括雖然戰敗,但是也給白起軍隊造成了重創,以至於白起戰勝後坑殺數十萬趙國士兵以泄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月旦風評 的精彩文章:

國軍3個德械師,被譽為王牌精銳,卻為何沒被列入國軍5大主力軍

TAG:月旦風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