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世界那麼大,我卻沒有家!

世界那麼大,我卻沒有家!

家是什麼?一千個人有一千個答案,在知乎上我看到有人這樣說:「家,就是有屁不用憋的地方」。

1

家是想定下來的地方。在一個陌生的城市你遇到了那個他(她),如果若干年後你還在這個城市,如果你還愛著他(她),那就結婚吧!

也許只有結了婚才可以稱得上家,這是中國人傳統意識里的共鳴,你總不能和小三在一起說那是家吧。

家不是一所空房子。家應該是一個有你和你愛的人,還有一個夜晚疲憊了可以有歸宿的地方;最近喜歡上了一首歌,叫《紙短情長》,歌詞里這樣唱著:「怎麼會愛上了他,並決定和他回家,放棄了我的所有我的一切無所謂」。

一個女人願意跟你回家,並認定了這是她一生的歸宿,你願意給她一個小窩,兩人在一起生活,這就是家。

她不遠萬里,舍離父母,跟隨你來到你的城市,從相識到相知,從戀愛到結婚,組成了一個小家,這裡面飽含了多少時間的考驗,你和她在一起的點點滴滴正是這個家的搭建和累積。

家是一段愛情,是兩個人共同的付出,是點頭默許的生活常態,是打翻了的五味瓶,需要慢慢品嘗它的酸甜苦辣咸。

2

「如果流浪是一種過錯,那麼我願意錯上加錯」。

我的朋友對我說這句話的時候我們站在天橋上,他拉著他那隻很瘦的行李箱,我看著他無助的雙眼,漫無目的的掃射過往的車輛,天色已暗,燈光打在路面,「留在濟南不行嗎」我對他說。

「已經沒戲了,留下來我能做些什麼呢?」

朋友的父親母親已經鬧掰,吵著離婚已經快四年了。

在這兩年的時間裡父親幾乎整日不回家,同村的人都傳聞父親在外面找了小三,母親傷透了心。

從前母親喜歡養貓,現在家裡的幾隻貓都不見了,那天朋友回家看到母親獨自一人坐在門口發獃,堂屋正中間的電視蒙上了一層布,大概很久沒有看過了吧;朋友問母親你還愛父親嗎,母親望著兒子的臉哭了,在朋友轉身的那一刻他瞥見了母親點頭的動作。

在這場家庭遊戲里,朋友一直強調他就是個累贅,家,在他的概念里已經模糊了,這樣的家庭生活他也早已經受夠了。

「上大學的錢我幾乎沒有花他一分,他養我的錢我遲早會還給他,那個鬼還是早點和我媽離了才好,可我媽還是放不下他」,朋友喃喃自語。

天色更晚的時候我送他去了火車站,或許這是最後一面了吧,他的背影堅定而沉重,就像他說過的話一樣:等我有錢了你就不會瞧不起我了,等有合適的機會我一定接母親過最好的生活。

3

出租房是不是家?在一個地方住久了,有時候會把這個地方當做家,但只是暫時的家。

下班後我對朋友說我要回家了。

「回家幹什麼?你不是要坐四個小時的火車嗎」

我說我回濟南的家,朋友不理解。

「回你住的地方?你不早說嘛,那哪能叫家啊」。

很多年前我們說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現在我們回頭再看,確實城市讓更多人的生活質量提升了,但很多人是沒有家的歸宿感的,尤其是年輕人。

如果你不是富二代也不是有權有勢的官二代,你可以找個一線城市拿著高一點的工資,過上幾年,攢夠了錢,然後回老家的小縣城或者離老家不太遠的城市結婚生子,過自己的小康生活;當然你也可以選擇一個二三線城市,打拚幾年,賺夠房子的首付,找個和你三觀差不多一致的姑娘定居在這個城市,偶爾帶上她回老家看看你的父母和她的父母。

城市的生活節奏很快,家的概念不再是兩個大家庭的來來往往,三口之家早已成為常態,90後的年輕人絕大多數不希望擁有兩個孩子,甚至一個都是奢望,在潛意識裡他們更願意過自由獨立一點的生活,而不是有各種負擔和家庭故事。

活在坦誠的世界裡,不要在意別人的眼光。

出租房對很多人來說是沒有歸屬感和安全感的,你不知道哪天就被房東趕出來了,生活是不可以停歇的,沒有可以落腳的地方就像一個乞丐連乞討的飯碗都沒有。

出租房裡很難產出家的概念的,當然這不是一概而論,每個人有每個人的活法,內心的接受和外在的表現最為重要,歌手朴樹就是個例子。

4

無論你風光還是落魄,無論你貧窮或是富有,總是要回家的,在我們的文化里,這叫落葉歸根。

家是溫馨的港灣。在外面受了委屈,你可以回家,家裡的那個她可以給你一個溫暖的擁抱;在外面被人欺負了,你可以回家,家裡的母親可以為你做上一頓好吃的來安慰你;在外面仕途不順,你可以回家,家裡的老父親可以為你指點江山。

每個國家都有孤兒、乞丐和流浪的人,他們四海為家,朝露為食,朝云為衣,走走停停,求溫飽,暖思欲。

我找到了2016年底的一組數據,上面顯示:

全國共有孤兒46萬人,其中集中供養孤兒8.8萬人,社會散居孤兒37.3萬人;2016年全國辦理家庭收養登記1.9萬件,其中內地居民收養登記1.6萬件,港澳台華僑收養登記131件,外國人收養登記2771件。

去年的數據我沒有找到,但不難看出全國的孤兒數量還是很多,除去集中供養和被收養的,散居的孤兒最多,可以說這些孤兒是沒有家的。

一個孩子在長期缺少家庭、親情、關愛的環境下成長是十分不利的,他們缺席了正常孩子的教育、遊戲和童年,創傷將影響他的一生。

我小的時候對我們那的一個乞丐很有印象,別人都叫他大熟(fu),方言是非常傻的意思;他穿的都是村民扔掉的破衣服,腳上的鞋子都是不同碼號的破洞鞋,經常挨個村子去要飯,晚上就睡在麥秸垛里;有一次他生了大病,村醫不忍心就幫他治病,還自費送到大醫院去,後來聽人說才知道大熟(fu)的妻子跟人跑了,家裡的父母兄弟姐妹也已去世,沒留下一個孩子,喪失了工作能力,自此淪落為乞丐。

對這些人來說,家是一種奢望,他們不敢想像,所有的要求簡單而平常:累了能有一個可以躺下的地方,餓了能有兩個饅頭和一碗熱湯,閑了能有一個人陪自己嘮家常,病了能有一個人照顧而不至於懼怕死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宇說新語 的精彩文章:

TAG:宇說新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