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被遺忘的紐約中央車站建築典故

被遺忘的紐約中央車站建築典故

在繁忙的紐約中央車站,每日地鐵穿梭不息,絡繹不絕的人流忽略了車站的主要特徵,即在20世紀初,車站就被定為紐約的地標,吸引了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

從欄杆下的裝飾,到天花板上的壁畫,以及年代悠久的建築風格,人們最多也就加以一瞥,然而其中卻蘊藏著燦爛的歷史有待發掘。

紐約中央車站首建於1869年﹐用做火車停車場和鐵道樞紐﹐當時海陸運輸業巨頭范德比爾特(Cornelius Vanderbilt)要求大部份幹線都通過紐約市。

1913年大都會北線開通,候車樓既是起點又是終點,並於1990年代中期實施了翻新改建。若在空閑之餘瀏覽一下這一歷史地標,可以發現紐約中央車站在許多方面都名符其實。

紐約中央車站的建造裝修採用了布雜學院式的經典建築風格,從總體結構到實用性都體現出空間平衡感和層次感。

候車樓外是法國藝術家寇坦(Jules-Alexis Coutan)的雕塑,取名為「運輸」﹐石雕重達1500噸,座落在大樓頂端,作品中古羅馬商人們的保護神墨丘利(Mercury)居中而立,慧女神密涅瓦(Minerva)和大力神海格立斯(Hercules )則相伴兩側,以象徵中央車站需要完成的諸多業績。

雕像下是車站大鐘,由全球最大的蒂凡尼玻璃製成,時鐘6點刻度的顏色有所不同,略帶粉紅色,而實際上這是一扇窗戶,可以開啟俯視整個42街。

四通八達的中央大廳是車站的中心,通常擠滿川流不息的人群,地板由田納西大理石鋪砌而成,覆蓋牆壁的乳白色波蒂西諾大理石則交織著暖黃色的石頭。

信息台頂端的四面時鐘成為車站的特色招牌。據估計,這四面銅鐘價值1千萬至2千萬美元,因為四個鐘面全部由貓眼石製成。

儘管紐約中央車站以講求對稱的學院派風格建成,但1913年中央大廳卻只有一座樓梯,先建於西側。當時,曼哈頓東部遍布工廠、麵包房和屠宰場,公眾對此地段不感興趣,因此也就沒建東側的樓梯。直到1990年代大規模改建時,東側新樓梯才得以落成。

東側樓梯位於原來的行李區,由同樣的大理石構成,但通過仔細對比,會發現比西側樓梯要窄幾英寸,而且欄杆下的裝飾也有所不同,並沒有採用范德比爾特家族推崇的橡樹葉設計,而這種風格在整個大樓隨處可見。

中央大廳的天花板是一幅地中海天空的天體壁畫,有2,500顆星星組成,其中最大的60顆星星用光纖發光,而在光纖技術普及之前,採用的是40瓦燈泡照明。

天花板的另一個被各家旅行網站津津樂道的傳說是雙魚座邊上的圓洞:在1957年,前蘇聯發射人造衛星後,出於危機感,美國人在紐約中央車站豎起了紅石運載火箭;為了保持垂直,需要127英尺的高度,然而天花板高度只有125英尺,所以就鑽了一個洞。

然而,事實並非如此:雖然後來迭代的水星-紅石運載火箭高度突破了83英尺,但第一代的紅石火箭全系沒有超過70英尺,而當時放置在紐約中央車站的這枚據其時的紐約時報報道,高度不過是63英尺,就算加上底部的固定裝置,也遠遠觸碰不到天花板的。

每周三和周五,紐約中央車站都提供觀光參觀車站和鄰區,導遊艾普特(Marty Apter)表示,任何不上鎖的門都供遊客入內。

當然,如果2小時的觀光不足以發掘歷史的話,有興趣者隨時可以自行前往一游。

- END -

藝術人文 | 興趣旅行 | 品質生活

* 新的藝術星球分享會微信群開通啦!

(請備註來自微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artvoi 的精彩文章:

羅弗敦群島:北極圈以北的冷酷仙境
印度街頭紀實攝影

TAG:artvo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