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有時候「煩」是一種病

有時候「煩」是一種病

六月船歌

 古典音樂百科B

Pyotr  Ilyich  Tchaikovsky 

00:00/04:37

自從關注生命的學問以來,隨著認知的改變,與人交往的方式也開始受到影響,發生改變。

比如,如今再有人找我傾訴煩悶,我一念升起,是想方設法,從對方兜圈子的述說中找出一條縫,見縫插針建議他/她去求醫吧,自醫還是他醫,見機行事。

其實,情緒的問題,一般跟身體(我指的是形質層面上的肉身)有極大關係,有些地方歪了扭了,有些地方不通暢了,最先表達出來的是,情緒上的諸多不爽。這時候,讓身體回到正常通暢的狀態,不良情緒隨之將會緩解。

只是,一般情況下,人們意識不到這也應該歸入病態中,會任由自己陷入情緒中,久久不能自拔,其實,這種苦,是白白受的,自己做做運動,或者找人用手法調整一下皮筋骨,或者扎幾針,也許即刻就緩過來了。

有點煩,不會被當成病,可是,一旦病到自己認為是病的時候,一般都會煩,中國人其實是很重視「煩」這件事情的,這可以在中國人的醫學典籍里尋見。

檢索《傷寒論》中關於「煩」證的情緒性表述,能找出「心煩」此類辭彙者,什麼「心中煩」,「心苦煩」、「心中太煩」、「心中飢煩」、「心中懊憹」等,共計二十三條經文,約佔《傷寒論》中一〇一條煩證相關論述的五分之一。比如:

傷寒下後,心煩腹滿,卧起不安者,梔子厚朴枳實湯主之。

傷寒,無大熱,口燥渴,心煩,背微惡寒者,白虎加人蔘湯主之。

陽明病,不吐不下,心煩者,可與調胃承氣湯。

少陰病下利至六七日,變咳而嘔,渴,心煩不得眠者,豬苓湯主之。

傷寒二、三日,心中悸而煩者,小建中湯主之。

少陰病,下利咽痛,胸滿,心煩,豬膚湯主之。

少陰病,得之二、三日以上,心中煩,不得卧,黃連阿膠湯主之。

動氣在右,不可發汗,發汗則衄而渴,心苦煩,飲即吐水。動氣在左,不可發汗,發汗則頭眩,汗不止, 筋惕肉。動氣在上,不可發汗,發汗則氣上沖,正在心端。動氣在下,不可發汗,發汗則無汗,心中大煩, 骨節苦痛,目暈惡寒,食則反吐,谷不得前。

服桂枝湯,大汗出後,大煩渴,不解,脈洪大者,白虎加人蔘湯主之。

傷寒,若吐,若下後,七八日不解,熱結在里,表裡俱熱,時時惡風,大渴,舌上乾燥而煩,欲飲水數升者,白虎加人蔘湯主之。

太陽病,脈浮而動數,浮則為風,數則為熱,動則為痛,數則為虛。頭痛、發熱、微盜汗出而反惡寒者,表未解也。醫反下之,動數變遲,膈內拒痛,胃中空虛,客氣動膈,短氣躁煩,心中懊憹,陽氣內陷,心下因硬,則為結胸,大陷胸湯主之。若不結胸,但頭汗出,余處無汗,劑頸而還,小便不利,身必發黃。

濕家,其人但頭汗出,背強,欲得被複向火,若下之早則噦,或胸中滿小便不利、舌上如胎者,以丹田有熱,胸中有寒,渴欲得飲而不能飲,故口燥煩也。(金匱)

傷寒五六日,已發汗而復下之,胸脅滿微結、小便不利、渴而不嘔、但頭汗出、往來寒熱、心煩者,此為未解也,柴胡桂枝幹薑湯主之。陽明病,下之,其外有熱,手足溫,不結胸,心中懊憹,飢不能食,但頭汗出者,梔子豉湯主之。

......

吃藥,還是麻煩一些,不過話說回來,幹嘛非要等到吃藥呢,如果覺得「煩」,就把這個煩當成身體的求救信號吧,有點煩的時候,就將其解決了,不要等到「煩」積累到無以復加成為痼疾的地步,再去求醫救命。

尋醫保健,還是比較好的選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有效提高表白的成功率的方法有哪些?
感情不好怎麼解決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