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西方禮儀,為啥被國人捧上了天?

西方禮儀,為啥被國人捧上了天?


5位中國女士端坐在椅子上,腳旁放著設計師手袋。她們在聚精會神地聆聽《尚流Tatler》雜誌的一位時尚攝影師傳授在公開場合擺姿勢的方式。他正在談論化妝、燈光和顴骨。






房間里貼著Pierre Frey壁紙,學員們喝茶時使用的都是柏圖出品的精美茶具。她們都手拿筆記本,認真學習鏡頭前的各種禮儀規範。







這堂名為「如何在鏡頭前擺出優雅姿勢」的課程是瑞雅禮儀學院(Institute Sarita)提供的諸多課程之一。這所學院是現代版的歐洲女子精修學校,它的誕生迎合了中國新富階層的需求。這家位於北京三里屯的學院還提供其他課程,包括如何養育子女、得體的餐桌禮儀和奢侈品品牌的發音。






「我的多數客戶都在海外或商務晚宴上有過令人尷尬的經歷。他們之所以來到這裡,是希望能在這些場合更加從容,」瑞雅禮儀學院創始人何佩嶸(Sara-Jane Ho)說。







「主要是學習在國際環境中的行為舉止,」何佩嶸說。她本人曾經在瑞士IVP學院(皮埃爾弗別墅學院,Institut Villa Pierrefeu)進修過禮儀。IVP是全世界僅剩的幾所正宗的精修學校之一。到目前為止,她已經吸引了數百名中國富豪參加自己的課程,5月份還在上海開設了分校。






根據《福布斯》雜誌(Forbes)和波士頓諮詢公司(Boston Consulting Group)的研究,中國有190名億萬富豪和200多萬名百萬富豪,高凈值人群數量僅次於美國,位居全球第二。







得益於中國高速增長的經濟和成倍增加的商業機會,這些富豪的資產實現了迅猛增長。但一些新富階層卻發現,雖然他們擁有巨額財富,但卻並不了解國際商務或社交活動中的禮儀規範。






「30年前,中國還與世隔絕,」何佩嶸說,「財富在短時間內迅速積累,這種重大轉變給個人帶來了巨大壓力。」







因此,與西方或亞洲其他國家相比,中國商人顯得有些笨拙和遲鈍。另一方面,恰當的禮儀也對很多商業交易大有裨益。「光是知道如何恰當地使用刀叉就有助於達成交易。」詹姆斯·赫伯特(James Hebbert)說,他任職於Seatton,這是一家在中國設立的英式禮儀學校。






滿足小眾需求




在中國,禮儀課程的客戶包括政府官員、留學生、準備招待貴賓的富豪妻子以及喜歡到國外旅遊的人。






「各個階層都存在巨大需求,」赫伯特說。他的客戶最初是希望學會衣著得體的開勞斯萊斯的人,後來擴展到一些渴望了解英式生活方式的中產階級。「短短几年間,我們的客戶群已經發生了重大轉變。越來越多的中國人出國旅遊,他們看到了擁有國際競爭力所蘊含的優勢。」







在歐洲,學習如何用刀叉剝桔子或許顯得有些多餘,但在中國,新富階層們卻準備好了為此支付費用,以便掌握各種可以與自己新的社會地位相匹配的禮儀。






「下次我去米蘭的高級餐廳吃飯時,就能自信地告訴我的丈夫,不應該像拿著匕首一樣使用餐刀。」一位學員說道,她在上海參加了詹姆斯·赫伯特提供的2小時西餐禮儀課程,但她並不願意公開自己的姓名。







赫伯特的下午課程每次有10名學員,共收費2萬元人民幣(3,243美元)。


瑞雅禮儀學院最熱門的是「女主人課程」,收費是10萬元人民幣(16,216美元)。在12天的時間內,學員們將學到包括寒暄方式和酒肉搭配在內的各種技巧。






不懂禮貌




中國遊客的不文明行為,常常登上世界各地的媒體頭條。最為極端的例子包括在埃及文物上刻字、向空乘人員潑灑開水和隨地小便。






去年10月,中國國家旅遊局針對中國遊客在海外的行為舉止出台了嚴格的指導規範。這本64頁的手冊警告中國遊客不要在泳池內小便,不要拿走飛機上的救生衣,不要在馬桶座圈上留下腳印。倘若出現違規行為,不僅旅行社有可能受到懲罰,行為粗魯的旅客也有可能被列入黑名單。







「每當在巴黎有男士為我扶門時,我都感到非常驚訝。這種事情在中國永遠不會發生,」Sino-American TV主持人兼製片人靳羽西說。







她出版的《魅力何來》一書十分暢銷,累計銷量已經超過300萬冊。如今,靳羽西也在發表禮儀演講,並為參加環球小姐選美比賽的中國選手提供培訓。







推擠、插隊、大聲喧嘩和在公共場合挖鼻孔這些如今被很多外國人視作不禮貌的行為,在多數中國人看來已是司空見慣。但隨著中國逐步開放,與世界的接觸日益頻繁,中國人也越來越重視自己在海外給人留下的印象。







新形象




為了不再給外人留下這樣的印象,很多新精英階層開始到禮儀學校進修。與此同時,他們還把良好的禮儀視作新的身份象徵。







「中國人明白,由於他們的祖國已經成為全世界最強大的國家,所以他們也必須了解其他的文化和習俗,以此促進政治和商務關係。」皮埃爾弗別墅學院院長薇薇安·內利(Viviane Neri)在電子郵件中說道。







「以前,富人們都爭相購買豪車,」赫伯特說,「現在,他們則希望通過其他方式來彰顯身份。」




文章來源:BBC




英國媽媽群、置業安居群


私校教育群、歐洲海淘群


吃喝玩樂群、英國簽證群




入群請加居哥微信號:propertyuk 註明群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悅居英國 的精彩文章:

這八個單詞,英國王室絕對不會說,但我們天天說...
倫敦一區好房短租,走路到大英博物館!

TAG:悅居英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