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時尚 > NIKE冠軍16背後的故事(二)無畏

NIKE冠軍16背後的故事(二)無畏

I Need A Doctor

 I Need a Doctor

Dr. Dre;Eminem;Skylar Grey 

00:00/04:43

冠軍

16

故事的開始——前言

Nike 發布了 16 雙重磅鞋款,並命名為冠軍 16 系列,象徵著在進入季後賽,到最後贏下總冠軍,一共要拿下 16 場勝利! 目前已公布15雙,最後一雙將由今年的NBA總冠軍決定!

有朋友留言,請我們深挖一下每一雙球鞋背後的冠軍故事!4月至6月我們就按鞋款的發售順序一雙一雙講。

16雙鞋16個冠軍故事

故事開始了!

冠軍

16

第二雙 —— 無畏

在冠軍16系列當中第二雙上市的是Converse Pro Leather Mid "The Scoop」 上個世紀的60年代,匡威便成為了NBA賽場的第一大球鞋贊助商。原因很簡單,看看它旗下的球星有哪些就不難理解為什麼匡威當時可以在NBA賽場上「呼風喚雨」了。「籃球皇帝」張伯倫,「防守專家」比爾·拉塞爾都是匡威旗下的代言球星。當年朱利葉斯·歐文就是穿的這款Converse Pro Leather Mid完成的那「世紀拉杆」!


朱利葉斯·歐文可能大家還會有點陌生,你叫他外號「J博士」,可能不管是不是那個年代的都會有所耳聞!J博士可是美國前總統奧巴馬同年時的偶像,奧巴馬的房間里就曾掛著歐文的海報。

朱利葉斯·歐文的外號「J博士(Dr.J)」來源於說唱明星德瑞博士的名字(Dr.Dre)。

美國說唱大腕德瑞博士(Dr.Dre)極度崇拜歐文,一度用「Dr.J」作為自己的藝名。美國說唱歌手Gucci Mane & Yo Gotti為了紀念歐文創作了一首歌,歌名就叫「朱利葉斯(Julius)」;Run-D.M.C。的一首歌《You Be Illin" 》中就提到了歐文。

Converse Pro Leather Mid "The Scoop」

背後的故事要追述到。。。

「有視頻,有真相!」

1980年總決賽G6上,當時J博士用一記不可思議的籃板後上籃征服了全場。他先是在右側底線位置運球過掉了湖人隊的前鋒馬克·蘭斯伯格,突入內線後起勢上籃。突然,高達7尺寸的張伯倫半路殺出,將J博士的進攻路線擋住不說,眼看他就要出界了。J博士瞬間騰起。他的左肩膀已經在界外了。然而,J博士憑藉出色的滯空力,肩膀一沉來了個拉杆反手上籃,將球打進。即便最終輸掉了總決賽,但這個動作的輝煌卻成為永恆,它讓更多人接受J博士這種在哈林街頭槌場上常見的富有創意,更顯浮華的風格。這一記進球與J博士的罰球線起跳扣籃一道,成為J博士生涯最具代表性的時刻之一。

這一記逆天反向上籃讓當時的湖人球星「魔術師」約翰遜賽後直言:「我當時的想法是,我們是不是應該讓他再來一次這樣的表演?」好吧是句玩笑!J博士當時已經是攔都攔不住了!

J博士在ABA打了五年,三個常規賽MVP三個得分王兩個冠軍,在NBA打了十一年,一個常規賽MVP一個總冠軍。十六年,十六次全明星,而且——這個細節,可以告訴你球迷多愛他——他在NBA,每次全明星都是首發。

J博士可算是NBA史上第一代飛人。當然,此前,波拉德、貝勒、康尼·霍金斯、古斯·約翰遜都有扣籃怪的美譽,但他是第一個,把扣籃當成一種慣用進攻方式的傢伙。自他而後,才有威爾金斯、喬丹、卡特、勒布朗們,才使以下這種概念——「把球交給那傢伙,讓他跨越所有人扣籃」——變成了電視轉播最愛的鏡頭,成為終極的英雄主義。

J博士是NBA史上第一個用名字定義球鞋的人,是NBA史上第一個代言多過工資的人。他是如此招人愛戴,使得「到飛機場等他,要他的簽名」這習慣進入了NBA。我們所知的道格·里弗斯教練真名格倫·里弗斯。道格「Doc」這綽號哪來的?因為他在馬奎特大學時,總是喜歡穿著「Doc. J」——J博士——的球衣去訓練。他風度翩翩,吐屬文雅,是NBA第一個堪稱為代言的人。他迷倒了所有人,除了包攬所有全明星首發外,1980-81季,史上首個由記者投票選出的常規賽MVP就是J博士。

J博士在NBA總得分18364,加上ABA的11662,他足有30026的總得分。史上只有兩個外圍球員多過他:喬丹,科比。

似乎,這就是J博士的一切了。每當NBA歷史談到他時,就是談論他無休止的扣籃,談論他1976年扣籃大賽上那記罰球線飛翔,談論他如何在空中騰挪神行,包括1980年總決賽那記著名的底線突破滑空滿月弓揮臂上籃,談論他如何影響了一代人的審美,談論他如何使扣籃(dunk)這個詞加上了力度,變成了slam dunk。

但卻絕少談論到,J博士是個什麼樣的球員。某種程度上,史書上的J博士就像是扣籃版本的白巧克力。他們是被真空包裝的藝術家,世界只需要看一遍他們華麗的動作,就夠了。

比如說,歷史很少記住J博士是個多麼偉大的得分手。他26歲到37歲之間,在NBA場均22分——比他稍微少一點的,是保羅-皮爾斯和大夢。而21歲到26歲之間,他在ABA場均29分。1976年ABA總決賽前四場,他在丹佛掘金頭頂轟下傳奇的158分、51籃板、22助攻、7次封蓋、8次搶斷。防他的人是何等含金量?

鮑比-瓊斯,兩屆ABA第一防守陣容、八屆NBA第一防守陣容的傢伙。他如此描述當時的J博士:「你知道他要攻擊籃筐,你只是不知道他如何攻擊。第一場我逼他走底線,他就從底線突破我;我嘗試讓他中投,他就用急停中投對付我。但我好喜歡看他打球,因為他每次做個動作,我就知道,那可能是我再也無法見到的華麗。」下一年總決賽,J博士面對波特蘭開拓者,場均32分;總決賽收官戰,他獨得40分,包括一個後場起速,在開拓者五人追逐下,直襲前場,在比爾-沃頓頭頂劈落雷霆的一扣。 ——真的,每年總決賽,他都留得下這樣名垂青史的球。比如1977年跨全場劈扣沃頓,比如1980年對湖人的滿月弓,魔術師當時都呆了:「我們是繼續還是讓他重做一遍?」比如1983年總決賽,他用「抱嬰兒式」大幅度揮胳膊,躲過邁克爾-庫珀的追擊,大踏步風車扣籃。用約翰尼·科爾的話:「J博士——當然是他年輕時啦——就像愛迪生一樣,每晚都會發明些東西。」

他的華麗多變不只是用來表演,還是他最強的武器。

1979年,J博士29歲時,《體育畫報》依然相信他是當世最好的「切開對手」的利器。他步幅巨大的第一步可以突破任何人,而近筐之後,又總能想法子完成上籃。除此而外,他是個被低估的中投手,他的籃板極為出色(以201公分的身高,NBA生涯場均6.7籃板),他在得MVP那年場均2搶斷1.7封蓋,他是個每晚能送出4次助攻的好傳球手。他那三萬分里,起碼一萬五來自沿底線切入到禁區兩角,找擦板角度。雖然他一向以能飛著稱,但在地上時,他是個面筐背筐全能的底線繞步王,總能人堆里走出幾步來,抹進禁區,完成扣籃或低手上籃——如是,他是個非常全面的前鋒,只是,他的中投、步伐、防守、籃板嗅覺、封蓋、抄球,全部被他縱跨全場的扣籃光芒遮蓋了。

但是:這樣的巨星,為什麼只有1983年這一個總冠軍?——雖然那年他們一路橫掃,威風八面,但到底只有一個,而且,那年費城的當家,還是摩西-馬龍!

一種慣例的解釋是,J博士運氣不夠好。1977年他進總決賽,遇到了沃頓;1980年總決賽,第五場天勾受傷,但第六場魔術師外星人附體,得了42分15籃板7助攻,20歲就拿了總決賽MVP;1981年,湖人被火箭淘汰,J博士帶費城在東部決賽,3比1領先,卻被伯德神話般帶凱爾特人翻盤;1982年總決賽,費城恰好趕上萊利給湖人上足了油,煥彩重生。

一種深層次的解釋是,一如保羅-韋斯特德也承認過的:J博士名氣太大,在ABA那樣的熱血環境里,他可以任意翱翔;但在NBA,他需要面對夾擊、淤塞禁區和時不時的區域防守。他在ABA習慣的個人持球,在NBA顯得多餘,反而延緩了球的運轉。

最終極的一種解釋,來自巴克利。巴克利跟J博士和摩西搭檔過三年,他認定摩西更有大哥范兒,粗豪爽快,而J博士則太溫雅。卡德維爾-瓊斯有過類似看法,他認為康寧漢姆教練於1979年上台,奠定J博士的威望,對他大有好處,「J博士需要一個教練來確立他的核心位置,他不喜歡自己開口,來張揚自己是老大。」果然1979年康寧漢姆接任後四年,J博士和費城三進總決賽。

所以到最後,可能真是如此:J博士是個紳士,是個吐屬斯文的好人,是個優美的飛翔者,但雖然長了一頭爆炸式長發,他卻不是個大權獨攬的老大哥型領袖。所以他每次到最後,總是功敗垂成——但也因為這個脾氣,讓他和摩西-馬龍迅速磨合,成為了1983年冠軍隊的靈魂。

史上第一款 1V1籃球遊戲

如今的世界,習慣說80年代是魔術師VS伯德。但其實,在1979-83的那些年裡,NBA更像是費城VS波士頓VS洛杉磯的三國演義,而J博士VS伯德是天頂的話題,這對決在1984年,以他們倆的拳擊對打達到高潮。而魔術師VS伯德,則要到1984、1985、1987三次總決賽後,才真正成為80年代主旋律。實際上,J博士和伯德的對決,甚至催生了史上第一款一對一籃球遊戲!這款遊戲起初只適用於蘋果電腦系統,隨後普及開來。你現在都能搜索到「Dr.J vs Larry Bird」,那是那代人真正的共同記憶:他們的籃球遊戲啟蒙,就是操縱兩個小人對決,而且被灌輸:這倆貨,一個是J博士,一個是伯德。

好了關於J博士就聊到這吧!

16雙鞋16個冠軍故事

友情推廣

美女等你撩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BSED 的精彩文章:

一個2千萬的鞋盒,NIKE與「跳一跳」值不?
不會點功夫!你好意思去排鞋?

TAG:BS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