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哪些孩子容易抑鬱?

哪些孩子容易抑鬱?

我們一般想到的抑鬱,大多是成年人。我們可能習慣性地覺得,孩子還小,天真爛漫,不愁吃不愁住,不需要為生計所迫,不需要處理那麼多人際關係,不用想那麼多複雜的人和事,不用完成那麼多繁忙的工作和家務,沒有大人那麼多的壓力,怎麼可能出現抑鬱呢?

哪些孩子容易抑鬱?

然而,大量研究和臨床接診均發現:孩子患抑鬱的比例也很高,青少年抑鬱障礙的患病率與成人不相上下,在澳洲為12.1%,瑞典為11.4%,法國13 歲以下兒童中,抑鬱障礙的患病率為10%。整體而言,抑鬱障礙的患病率在10%左右,而且患病率隨年齡增大而增高。

在兒童期,男孩和女孩的患病率差異不大,但在青春期,女孩的患病率要高於男孩。因為與成人抑鬱相比,兒童抑鬱表現出更多的行為紊亂,容易被誤診為注意缺陷多動障礙、品行障礙、對立違抗性障礙等。但青少年抑鬱則常常被認為是「成長的煩惱」,覺得給予引導和鼓勵煩惱期就會過去的。那麼,哪些孩子容易患抑鬱障礙呢?

首先,從年齡上來說,青春初期為抑鬱的易發階段,以初一、初二(13~16 歲)最為常見,出現頻率最多見的抑鬱癥狀是情緒低落、易激惹、精力減退和難以集中注意力或思考問題,13 歲以上出現自責、無價值感的幾率也增高。

在性別上來說,在青春期前,男生的抑鬱水平高於女生,但在青春期後,這一結果卻相反,與女生在青春期身體上的變化和由此帶來的壓力等可能有關。

所以,如果是男孩,我們從小學五六年級就應該特別關注其情緒的變化;如果是女孩,我們尤其要關注她們生理髮育變化階段的心理健康,做好必要的性教育。而在孩子的青春期時,家長自己也要爭取順利地度過中年危機,及時在處理自身情緒和正確教育孩子方面做好統一與協調。

其次,在家庭方面,從遺傳角度來看,有結果顯示家族內發生抑鬱症的概率為正常人口的8~20 倍,且血緣越近,發病率越高。所以如果家族的兩系三代成員有抑鬱病史,那麼這個家族的後代更容易患抑鬱障礙,且女孩受遺傳的影響要高於男孩。

從家庭因素來看,兒童抑鬱與母親有關,而與父親似乎關係不大。母親如果心理控制力較差,對孩子的接納度較低,常常將各種憤怒、不滿或抱怨歸於孩子身上,那麼這樣的孩子更容易患抑鬱。

如果父母婚姻關係破裂,那麼兒童青少年患抑鬱的可能性更大,且女孩較男孩更容易受父母離異的困擾而出現抑鬱。但是,原本存在嚴重婚姻衝突的父母如果離異或分居,反而有可能降低兒童青少年抑鬱的危險性,且兩年後,這種危險度更為降低。正如人們所說,父母關係不和睦對孩子心理健康的負性影響排序中,影響最小的,是好聚好散;影響最大的,是不見又不散。

在社會支持方面,當孩子感受到缺乏同伴、老師和朋友支持的時候,更容易患抑鬱,最常見的是缺少朋友、退縮、孤獨感、在學校里缺少愉快感、和同伴關係差。

在孩子的人格因素方面,依賴性高、低自尊水平、容易自我批評、自卑、性格偏內向、較孤僻、不願與人交往、適應能力差、情緒不穩定、缺乏獨立性、缺乏進取心的孩子更容易患抑鬱。

在應對事物的歸因方式上,傾向於把壞事件的原因歸結為自身,甚至否定自己全部,認為這種情況會持久存在的孩子更容易患抑鬱。他們會過度悲觀地認為這種壞事情會因為自己的不好而反覆出現,且改善的可能性很小。

也有很多孩子將自己的幸福和滿足感完全歸因於自己所獲得的學習成績,當成績不好時就容易抑鬱。所以,當孩子身體生病的時候,應給予更多的尊重、理解和耐心,可以鼓勵他的好朋友、同學和老師來探望;鼓勵他勇於面對疾病,可以通過娛樂或者讀書學習等來轉移對疾病的過度關注;讓孩子感受到家長的關心和呵護,在充滿溫暖的氣氛里,孩子的心不會冷卻,不管疾病結果如何,都會嘗試著去生機勃勃地綻放。過程順利的話,生病治病本身反而可以增強孩子對自己身體和情緒的把控感,增強對生命成長的信心,更好地抵禦未來抑鬱的發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保健時報 的精彩文章:

4款小粥清理腸胃,喝過的都說身體很舒服!
小兒用外用藥要謹慎,尤其是下面這幾類!

TAG:保健時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