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這些影視劇細節,你真看懂了嗎?

這些影視劇細節,你真看懂了嗎?

電影、電視綜合了文學、繪畫、語言多種藝術形式,能夠生動傳達複雜深刻的道理,其中電影尤其突出。在影視發展的百年里,眾多創作大家造就了很多傑作,在這些作品當中大師們將自己的思想融到其中,帶給人深深思索與回想。《鄉愁》開頭的喃喃自語不就是塔可夫斯基的自述嗎?而《七武士》當中倖存的武士望向山下歡樂山民時,則是黑澤明的孤傲。有幾部影視劇里的片斷,給當時的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這些印象又會偶爾蹦出來,讓人思考一番,不妨將這些片段細細思索,看看這些片斷里到底藏著怎樣的機巧?

一、《天龍八部》—喬峰之死

這是一部金庸先生著名的武俠小說,也是武俠迷必讀書目。這部武俠小說被大眾所熟知還是通過電視劇,尤其是黃日華所飾演的喬峰尤為精彩。在電視劇里,喬峰的粗曠豪邁和豪氣干雲引得觀眾常常是熱血沸騰,給人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麼偉岸的一個人物,在最後關頭為了消彌戰爭選擇自盡讓很多觀眾都無法接受,為什麼要讓這麼正義的一個人去死呢?

《孟子*告子上》里說「生亦我所欲,義亦我所欲也,若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也。」孟子俠義,在他所倡導的人生價值里,在義與生命兩者不兼得情況,那一定是捨生而取義。孟子的這一精神傳統融入到了中華的血脈當中而得以傳承。文天祥在《過零丁洋》留下了名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漢青」,他以弱宋的使節出使蒙元,在出發之前恐怕早就做好了以身殉國的準備,在文天祥的眼中,死並不可怕,他要用自己的死捍衛自己的人生理想和所信仰的道義。有人可以為了道義、氣節、理想去死,有人也可以了為苟活而丟掉這些。明亡之際的士大夫這樣的人一點也不少,江左名士龔鼎孳在李自成攻破北京後,接受了起義軍授予官職。清兵入關後,他又在清廷的任命。後來有人問他為什麼不能殉國時,他居然說:我原要死,奈何小妾不肯。這樣的回答和行徑真是讓人齒冷。人固有一死,有重於泰山,有輕於鴻毛。關鍵在於為什麼?《天龍八部》中的喬峰為什麼而死?他為了宋金兩國的百姓而死,當然金朝皇帝將他置於左右為難的境地的時候,他選擇了為邊境的安寧兩國的和平而死,恰恰就屬於孟子所說的捨生取義,這一死,讓喬峰的這個人物的光輝形象更覺高大,更用這個人物的死詮釋了中國傳統的正義力量。

那為什麼就是有人無法接受喬峰的死呢?因為好人不能死,中國人向來喜歡大團圓的結局。中國傳統無論小說戲劇鮮有悲劇。縱然有悲劇,結局也要神鬼幫忙,最終將這悲劇變成一個大團圓的結局。不論《聊齋志異》里受冤人物,還是《竇娥冤》里的竇娥,雖然過程里有悲劇的成份,但創作者的思路並不在悲劇上,而最後的結局又向神鬼求助,最終將悲劇變喜劇,它要的是讓正義得到申張,既使這正義的申張是在另一個世界。人物的命運和現實世界的面目反倒屬於次要。魯迅先生就曾猛烈的抨擊過中國戲的這一缺點。相比之下,西方戲劇里就有許多純正悲劇,莎士比亞的悲劇如《哈姆雷特》是真正以人物性格推動,戲劇最後的高潮部分是以人物的悲劇收場,用悲慘的結局帶給觀眾以震撼,悲劇性的結局也帶給人們更多對現實世界的思考。因為中國歷史傳統當中沒有悲劇的審美,大眾一看到悲劇故事就難以接受,戲台上的中國戲,最後總會鑼鼓齊鳴,花團錦簇。《紅樓夢》里的賈寶玉出家也要在賈家中興之後。《天龍八部》里的喬峰就那麼死了,沒有大團圓式的結局,讓觀眾遭受了一次悲劇的衝擊。《天龍八部》的故事,人物、背景都是中國式的,結局採用了悲劇式的結局。英雄人物的悲劇結局給人強烈的情感衝擊,猶如空山餘響,讓人久久不能釋懷。

《拯救大兵瑞恩》為什麼要拯救瑞恩?

為什麼要救瑞恩?為什麼要犧牲那麼多人去救一個人?這樣值嗎?這個問題,是將生命的價值與數量放到一起衡量比較。用那麼士兵的命去換一個士兵的命,難道瑞恩的命就更有值錢,更有價值?要回答這個問題,先看一個著名的思想實驗《電車難題》:

一輛滿載乘客的火車在鐵軌上快速行進,這列火車前方的路段因為天氣原因而毀壞,如果火車繼續向前,必然是車毀人亡。然而這列火車仍有一線生機,在火車的前方有一處道閘,只要道閘室里的人扳一下道閘,火車就會改變方向,駛向另一條安全的路線,然而這條安全的線路上有5名毫不知情工人正在幹活,馳來的火車必然會將這5名工人全部撞死。假如要讓你在那道閘的旁邊,你會扳那個道閘嗎?要麼眼睜睜看著一車乘客殞命,要麼扳道閘看著那5名工人被撞死。你怎麼選?難,真的好難。如果生命真可以以多少而論,那麼犧牲掉5個人救一車人性命的行為,是應該值得稱道的,扳道閘的人也不應該有一絲的內疚。社會不會因為是社會的少數就隨意侵奪他們的權力和生命,否則那不成了民主的暴政了嗎?所謂的多數就可以肆無忌憚的迫害少數,就因為他們人數較少。如果把電車實驗的當中的其它變數再加入進來,這個問題會更複雜難解。人類社會非常複雜,想簡單的思考和解決非常困難。生命的價值通過數量的多少來衡量是一個偽命題,在現代社會當中越發難成立。在電影當中,從一開始討論的重點就不在於多少人去瑞恩,而是為什麼要去瑞恩?表面上拯救瑞恩的目的是在安撫一個痛失三子,傷心欲絕的母親的心。影含在這背後的,他們要捍衛的是他們崇尚的生活方式以及對美好生活的熱愛。那麼多人在戰爭中死去,為的是更多的瑞恩自由而幸福的活。瑞恩是一個FLAG,他代表了美國參戰的理由,因為這個理由美國大兵捨生忘死,渾然不怕。

《辛德勒的名單》-救一人等於救了整個世界

《辛德勒的名單》,戰爭即將結束,德國戰敗。辛德勒因為是納粹的一員,不得不開始逃亡。集中營中的猶太人為了向他表示感激,給他打造了一枚戒指,戒指上是鐫刻著一句猶太名言「拯救一人就等於救了整個世界」。辛德勒救了那麼多猶太人等於救了多少世界。世界是怎樣的世界?是充滿惡的世界,還是有善的世界。有人而沒有人性的世界是個怎樣的世界。在這樣一個世界裡,有歡樂的舞會高雅的音樂,唯一缺少的就是善良的人性。那裡的人徒具人形,儘是人形的蟲和獸。當辛德勒決定去救人,那他身上的人性的善還在,因為這世界還有一個人包有人性,那人的世界就還在。不是被救的人代表著人的世界,而是救的行為本身證明這世上還有人性,人的世界還沒有完全泯滅。電影《朗讀者》里的女主是納粹德國的一個獄警,在當時納粹的制度下,迫害猶太人是當時社會倡導行為,每一個第三帝國的公民都要去充當野獸。當看守的監獄失火時,一群猶太人被困在倉庫里,當時只要有人去撥一下門閂,裡面的人就不會被活活燒死,輕而易舉的行為,卻沒有人去做。那樣的世界還是人的世界嗎?每個人眼睛裡都冒著兇惡的綠光,張著獠牙,那分明是一個人吃人的世界。真慶幸那樣的世界已經遠離,但我們同時也要保持警惕以免那樣的世界會捲土重來,提醒自己,保有一顆善良的心,別讓自己變成野獸。即使有時是同流合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街角閑談 的精彩文章:

TAG:街角閑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