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你真的要離開體制嗎?

你真的要離開體制嗎?

六神磊磊寫了一篇文章《現在最俗的創業故事之一,就是「離開體制內」》。

文章中寫到:讓我覺得最不喜歡的,是現在在很大範圍里,在某種程度上,已經形成了一種輕浮的思維定勢,彷彿「離開體制=勇敢」,「離開體制=有能力」,「離開體制」=「最高層次的追求和歸宿」。

彷彿從體制里離開的都是良幣,留下來的都是劣幣,走了的才是牛,不走的就是沒本事。「離開體制」這四個字,已經成了衣服上刺眼的大logo,脖子上的大金鏈子。

在各種公號和網路中,相信大家一定對這種標題的文章都不陌生:《她離開了體制,終於活出自己想要的人生》、《我身邊離開體制的人,目前沒有一個後悔的》、《10年體制生涯,他下決心告別》......

不知幾何時,「體制」已經變成了貶義詞,人們很容易把它與「單調」、「死板」』、「束縛」聯繫起來。

01

體制不應該被標籤化

體制」和「非體制」只是人生不同的跑道。

單調、死板是人的屬性,不是跑道的屬性。

體制從來不會限制個人工作能力發展。

務實的調研報告、全面的工作總結、漂亮的活動策劃,都是各種綜合能力的體現:邏輯要清晰、定位要明確、文筆要簡練,這絕不是一朝一夕可以練就的功夫。

會議的組織協調、任務的分解實施、突發事件的應對處理,也對個人的應變能力和溝通協調能力有著很大的提升。

在工作之餘,個人成長也從未停止。

同事小A每天堅持打卡學習英語,現在已經可以不看字幕欣賞原版電影了,英語口語也很純正。

CC喜歡攝影,自學攝影教程和後期修圖,他的作品可以直接拿來做桌面。

KK喜歡瑜伽,已經利用業餘時間考出了瑜伽教練證書。

所以,體制不是工作能力和個人發展的邊界,它只是一個選擇,它不應該被貼上「單調」、「死板」的貶義標籤。

02

一直抱怨體制的人,出了體制又能怎樣呢?

有人說在體制內過得不快樂,其實出了體制他們也未必快樂。

有人說在體制外過得太辛苦,進了體制內他們卻抱怨太單調。

這哪裡是圍城的錯?只是因為不敢為自己的選擇負責,才讓「體制內」、「體制外」背了黑鍋。

體制內是深井,體制外是江湖,不論在哪兒,要想混的好,自身要有硬通貨。

選擇好一條跑道,就要全力奔跑,好好打磨自己的技藝。

文章寫的不好的,就多動筆,不怕錯。

口才不好的,在公開場合,克服膽怯,挑戰自己。

思維不夠全面的,多參與大型活動策劃和組織,哪怕是給領導和同事打下手,也對眼界和認識是種提升。

只要願意學,願意做,哪裡都有機會。

當自身能力過硬的時候,才不會盲目羨慕別人的選擇,才會知道每一個選擇和成就背後,一定有不為人知的艱辛和不易。

體制內,體制外,目標不用,路徑不同,僅此而已。

真正決定能走多遠的,還是自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林公子漫遊記 的精彩文章:

你模仿別人走路的姿勢,真的很醜

TAG:林公子漫遊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