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人生若為欲字所累,便如馬如牛!

人生若為欲字所累,便如馬如牛!

人活著就會有慾望,慾望是人們與生俱來的。

其實,慾望本身並沒有好壞之分,因為正是有了慾望,人們才有了活動的動力。

但是,如果追求慾望的心過於強烈,被慾望羈絆,為慾望所困,那麼就不是一件好事了,因為它往往會導致災禍的發生。

《三國演義》是中國的四大名著之一,知之者眾多。在《三國演義》中,英雄人物輩出,似乎各個都異常勇猛,其中典型的當然是呂布了。呂布自小武藝過人,力大無比,轅門射戟更是將「三國第一猛將」的形象體現得淋漓盡致。

但是,奇怪的是,如此英勇的形象卻被後人叫作「三姓家奴」,為歷史所不齒,這是什麼原因呢?

其實,原因很簡單,呂布做什麼事情都以自我為中心,追求自我利益表現得太過明顯。無論是誰,只要和呂布的私人利益有衝突,那麼呂布就會反叛誰。最初,他因為富貴前程而殺了自己的義父丁原,後來又因為美女貂蟬而殺了義父董卓。

雖然呂布的人品為眾人所不齒,但他幸運地得到了陳宮的輔佐,並在陳宮的儘力輔佐下佔領了徐州。眼看著事業有所起色,努力下去必定能成一番事業。可是很遺憾,他又繼續沉迷酒色,甚至在國家大事上,也對美女的話言聽計從,不聽謀臣建議,最終喪命白門樓。

其實,當時以呂布的武藝,稱霸一方也是極有可能的,但他卻因財色,自毀聲譽,早年折命,這不得不說是悲劇。而導致這一切悲劇的源頭,正是他放不下慾望,抗不住誘惑,往往因為一點小利而不顧大局,最終導致自己身敗名裂,死於非命。

《菜根譚》:「若果一念清明,淡然無欲,天地也不能轉動我,鬼神也不能役使我,況一切區區事物乎! "

若一個人能夠做到每一個念頭都清明,淡泊沒有慾望,那麼天地也不能將我改變,鬼神也不能把我差遣,更何況那些微不足道的瑣事呢?

《三國演義》中的諸葛亮,把淡定、寧靜、無欲無求做到極致。

諸葛亮本來想要隱居山林,「苟且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然而,在劉備三顧茅廬之後,感念劉備三顧茅廬之恩,不得不出山,但出山之時卻對自己的弟弟說了這樣一番話:「吾受劉皇叔三顧之恩,不容不出。汝可躬耕於此,勿得荒蕪田畝,待我功成之日,即當歸隱。」

這番話將諸葛亮那種無欲無求刻畫得非常鮮明,還未出山,就思隱退。因為他知道,功成身退之後,隆中桑田才是他的歸宿,這裡有他內心深處最渴望的寧靜與快樂。

在這裡,沒有世俗的困擾,沒有繁雜的俗物,他可以更加純粹地面對自己,純粹地面對生命與自然萬物雖然諸葛亮的願望最終並沒有實現,但卻絲毫不影響他內心深處的那種淡泊和寧靜。

相比之下,現在社會中有太多人不懂得控制自己的慾望,以至於最終走上了歧途。

有些人為了自己的慾望,不擇手段,整天勾心鬥角,爾虞我詐,甚至為了利益鋌而走險,及至給自己引來災禍,悔之晚矣。還有些人,以手中的權力為工具,為了滿足自己的一己私慾,不惜犧牲國家利益,最終等待他們的只能是法律的制裁。

一個人如果能做到無欲無求,那麼災禍自然就會消失得無影無蹤。

因此,我們應該學會控制自己的慾望,只有理智地控制內心的慾望並淡然處之,我們的生活才會變得更加美好。

一念錯,便覺百行皆非,防之當如渡海浮囊,勿容一針之罅漏;

萬善全,始得一生無愧,修之當如凌雲寶樹,須假眾木以撐持。

因為一念之差而辦錯了事情,此後無論做什麼事情,怎麼做都覺得是錯誤的。所以說,謹防這種一念之差猶如渡海時攜帶的救生氣囊一樣,容不得哪怕針尖一樣大小的裂縫。

只要是好的事情就都去做,才能一生無悔無愧。這種自我修持就應該像西方佛地的凌雲寶樹需要眾多林木給予扶持一樣,要在生活中多多積累善行。

慾望又何嘗不是如此?

慾望本身沒有好壞,就看我們臨事的時候那個想法。

一念天堂,一念地獄,為慾望所困,便會走向地獄,理智對待慾望,才能遠離災禍。

人生最難捨與得,一個人的慾望尤其難控制。

對於一個沒有自制力的人來說,慾望就如黑洞,永遠也無法填滿;而對於有自制力的人來說,慾望卻如遠方的綠洲,永遠吸引生命向前。

一個人不能沒有慾望,因為沒有了慾望,生活就會如一潭死水;但是,一個人的慾望也不可太多,太多了就會將自己淹沒在慾望的沼澤里。

明末清初時,出現了一本書叫作《解人頤》,這本書里也對人的慾望做了非常形象的描述:

終日奔波只為飢,方才一飽便思衣。

衣食兩般皆具足,又想嬌容美貌妻。

娶得美妻生下子,恨無田地少根基。

買到田園多廣闊,出入無船少馬騎。

槽頭扣了騾和馬,嘆無官職被人欺。

縣丞主簿還嫌小,又要朝中掛紫衣。

若要世人心裡足,除是南柯一夢西。

人的慾望就是這樣,無限膨脹。如果我們對慾望不加以控制,那麼,好一點的下場就是南柯一夢,歡喜恩怨都只是落得一場空,而嚴重點的卻可能會導致不可挽回的災難。

人生只為欲字所累,便如馬如牛,聽人羈絡;為鷹為犬,任物鞭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道教 的精彩文章:

生活就是修行,因為"道"就在我們生活中!
在浮躁的年代,學一點道家的處世智慧!

TAG:道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