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隴原物華 張掖篇

隴原物華 張掖篇

隴 原 物 華

甘肅地處黃土高原

內蒙古高原與青藏高原匯合處,

山川壯美,地形地貌複雜多樣。

既有冰川雪峰,

也有沙漠戈壁;

既有雄關險隘,

也有森林草原;

既有丘陵盆地,

也有峽谷溶洞。

巧奪天工的雅丹地貌、張掖丹霞

享譽世界的敦煌壁畫

天水的麥積山

文縣的天池

武都的萬象洞

人祖伏羲、瑰麗彩陶

黃河母親、悠悠絲路、雄關長城

......

千里隴原展現出一幅幅

生動優美的絢麗畫卷

今天,小編將帶您走進

甘肅·張掖

張掖市位於中國甘肅省西北部,河西走廊中段,古為河西四郡之一張掖郡,取「斷匈奴之臂,張中國之掖(腋)」之意。盛產小麥、玉米、水稻、豆類、油料、瓜果、蔬菜,工業有煤炭、機械、紡織、釀造等10餘個部門。土特產品有蘋果梨、烏江米、紅棗、髮菜、絲路春酒等。 張掖市面積40874平方千米,人口131萬。轄甘州區、臨澤縣、高台縣、山丹縣、民樂縣、肅南裕固族自治縣六個縣區。有漢、回、藏、裕固等38個民族,其中裕固族是中國唯一集中居住在張掖的一個少數民族。

張掖,在中國第二大內陸河黑河的滋潤下,孕育了廣袤的綠洲,方才孕育了河西走廊文化。張掖是國家1986年頒布的第二批全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 。是古絲綢之路重鎮,是新亞歐大陸橋的要道,是全國歷史文化名城和中國優秀旅遊城市,自古有金張掖、銀武威」美譽。境內有著得天獨厚的自然景觀,有著美不勝收的原生態城市濕地,氣勢磅礴的彩色丹霞地貌,西北最美的油菜花海,亞洲最大的萬匹軍馬馳騁,獨特裕固族風情,祁連山曠野風光,戈壁灘冰川奇峰。雪景、冰山、林海、草地、湖泊、碧水、沙礫相映成趣,既具有南國風韻,又具有塞上風情,所以有「不望祁連山頂雪,錯將張掖當江南」這樣的佳句。

張掖市名勝古迹眾多,旅遊資源豐富,人文景觀奇特,造型各異的古建築,構建精巧,絢麗多姿,古有「一湖山光,半城塔影,葦溪連片,古剎遍地」之美景。有大佛寺、西來寺、土塔、鎮遠樓、山西會館、明糧倉等古代建築,黑水國遺址、漢墓群、古城牆、長城烽燧等歷史足跡;還有國家濕地保護區、潤泉湖公園、甘泉公園、沙漠公園、黑河山莊、大野口自然風景區等融南國秀色與塞外風光為一體的絢麗的自然景觀。其中,隋代木塔、明代鎮遠樓、黑水國遺址等古迹享譽中外。市中心鎮遠樓造型雄偉、比例協調,可與西安鐘樓媲美;高32.8米的隋代九層木塔,結構精巧、蔚偉壯觀,歷來被視為古城之象徵。

主要景點

塞上名剎

西夏大佛寺

大佛寺景區位於甘肅省張掖城西南隅,是絲綢之路上的一處重要名勝古迹群,它又是歷史文化名城金張掖的標誌性建築。景區對外開放的景點有建於西夏的大佛寺、隋代的萬壽木塔、明代的彌陀千佛塔、鐘鼓樓以及名揚西北的清代山西會館。其中,大佛寺(甘州區博物館所在地)是該景區的主要組成部分,為西北內陸久負盛名的佛教寺院,素稱"塞上名剎,佛國勝境"。寺內古建林立,古樹參天,碧草成蔭,環境優美。這裡有全國僅見的西夏少數民族宗教殿堂,亞洲最大的室內泥塑卧佛,世所罕見的明代手書金經,還有數以千計的館藏精品文物。

在歷史上大佛寺又是與西夏、元朝王室有密切關係的古剎之一。據記載:篤信佛教的西夏太后常到大佛寺居住。元世祖忽必烈和元順帝妥歡貼睦爾均出生於大佛寺。大佛寺經國家多次撥款修葺,2002年被國家旅遊局評審為3A級景區。今天已成為集文物收藏、陳列、展出、旅遊、民族風情為一體的遊覽勝地。每年都有數以萬計的中外遊客前來旅遊觀光。

上帝的調色板

七彩丹霞

張掖七彩丹霞旅遊景區,如果用文字來表達,僅有兩個字震撼。其氣勢之磅礴、場面之壯觀、造型之奇特、色彩之斑斕,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令人驚嘆,被美國《國家地理》雜誌評為世界十大神奇地理奇觀。她不僅具有一般丹霞的奇、險,而且更美的在於色。在方圓10多平方公里的範圍內,隨處可見有紅、黃、橙、綠、白、青灰、灰黑、灰白等多種鮮艷的色彩,把無數溝 、山丘裝點得絢麗多姿。

張掖丹霞地貌以層理交錯的線條、色彩斑斕的色調、燦爛奪目的壯美畫圖,形一個彩色童話世界。它是世界的一抹水色胭脂,置身於此,繽紛的色彩給視覺造成了極大的衝擊,各種褶皺與連綿起伏相映成趣,鎮魂攝魄!

皇家馬廄

山丹軍馬場

山丹軍馬場位於河西走廊中部,祁連山冷龍嶺北麓的大馬營草原,地跨甘青兩省、毗鄰三市(州)六縣,總面積329 .54萬畝。亞洲最大,世界第二大軍馬場,在原蘇聯頓河馬場解體後,佔據了世界第一的位置。山丹軍馬場地勢平坦,水草豐茂,是馬匹繁衍、生長的理想場所。

公元前121年由西漢驃騎將軍霍去病始創,距今2130多年,也是當今世界最古老的單一組織。山丹軍馬場自1949年9月建場以來,近50年一直歸屬軍隊管理,是我國乃至亞洲最大的軍馬繁育基地,為我國的良馬培養做出了重大貢獻,也是我軍最大的糧油肉生產基地。2001年9月10日,山丹軍馬場整體移交中國牧工商(集團)總公司管理,實現了由軍隊保障性企業向社會化企業的轉變,現為張掖市規模最大的中央駐地方企業。

探索之旅

馬蹄寺

馬蹄寺位於甘肅肅南裕固族自治縣境內,北距張掖市市區65公里,是集石窟藝術、祁連山風光和裕固族風情於一體的旅遊區。石窟由勝果寺、普光寺、千佛洞、金塔寺、上、中、下觀音洞七處組成,共有70餘處窟龕,始建於北涼。馬蹄寺因傳說中的天馬在此飲水落有馬蹄印而得名。傳說中的馬蹄印跡現存於普光寺馬蹄殿內,成為鎮寺之寶。

石窟始建於北涼,由勝果寺、普光寺、千佛洞、金塔寺、上、中、下觀音洞七處組成,共有70餘處窟龕。馬蹄寺石窟是一規模宏大的石窟群體。它包括七個小石窟群,迤邐近三十公里,是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民間傳說:天馬下凡時一蹄落在了這裡的一塊岩石上,踩下了一隻蹄印,寺院由此而得名。馬蹄寺石窟群,包括千佛洞、南北馬蹄寺、上中下觀音洞和金塔寺七個小馬蹄寺石窟群。每個小窟群,多的有三十餘窟,少的有兩窟,總共有七十多窟。到了明朝永樂年間改名普光寺,寺內原存的金鞍、龍袍,系清代乾隆賜給的御物。馬蹄石窟由於歷史悠久,同敦煌的莫高窟、安西的榆林窟齊稱為河西佛教勝地的三大藝術寶窟。

張掖美食

炒炮

「炒炮」是甘州區一種地方特色麵食,也叫「炒炮仗子」。「炒炮」只是取其形——把面搓成筷子粗的圓麵條,然後揪寸段於開水中煮熟撈出,與蔬菜相拌炒熟外加滷肉即可食。因寸段麵條形似鞭炮,故名「炮杖子」,和蔬菜、滷肉炒後食用,就是「炒炮」了。

搓魚子

搓魚子是我們本地人的叫法,也有叫搓魚兒的,是搓魚面的俗稱,這可是甘肅特有的,甚至可以說是張掖甘州特有的。搓魚子的形狀中間粗、兩頭細,長約2-3cm,非常像小銀魚,因此而得名。吃的時候要澆上滷汁,或者直接與蒜苗、肉之類的炒在一起。

揪片子

揪片又稱掐疙瘩,揪片兒,撅疙瘩,是山西晉中民間傳出的一種漢族風味麵食。 面和好後,撤成面片切成一寸多寬的條,用手一片一片揪入開水鍋里(大小與手指頭肚相同),煮熟後配上各種澆頭食用。這種麵食做法簡單,吃著筋滑,適於青壯年吃。但是現在流行炒著吃!看下圖哈!

臊面

張掖最為普遍,也是最受歡迎的早餐。出了這兒地,就不是這個味了。張掖甘州臊面的特點是用雙擀杖擀麵,麵條形同韭葉,薄似紙片,長如絲帶,嚼起來有筋有骨,吃後滿口余香,澆以蔥花,蕪荽,豆腐丁,肉丁混合的臊子湯,香氣四溢,令人倍增食慾,百吃不厭。

麻辣粉

麻辣粉本是起源於巴蜀大地的小吃,傳入張掖後被改造成西北人愛吃的口味,沒有四川的那麼香辣,但是有獨特的西北口味,女生的最愛。想當年上學的時候很多女同學寧可不吃飯也要吃碗麻辣粉。

拉條子

拉條子就是新疆拌面的俗稱。製作時不用擀、壓的方法而直接用手拉製成,加入了各種蔬菜和牛羊肉。一盤拉條子,菜和面都有了,常吃不膩,經久不餓,吃完幹活也攢勁。拉條子也像炒炮一樣有炒著吃的。

小飯

小飯,起於西北,是以面切成丁加上粉皮,肉丁(片)下入熬制的鮮湯內。小飯因其面塊小、肉片小、豆腐小、菜丁小,以小料做成而故名。

卷子雞

都說西北人的飲食粗獷,以肉食為主,但是作為一個西北人,覺得我們的飲食其實也很注意搭配,營養的均衡,口味的調配。就拿這道雞肉墊卷子來說,將肉食和麵食很好的結合,說它是菜也好,主食也好,反正保證你捨不得放下筷子。

炒撥拉

炒撥拉因動作而得名。支以鑄鐵鏊子,將切好的羊肝、肺、肚、腸、心等佐以調料蔥花蒜苗下鍋,以柴禾或煤炭為燃料,用猛火爆炒,待熟即食。

胡辣羊蹄

胡辣羊蹄是回族等穆斯林民族烹制的傳統美食,胡辣羊蹄由於其味辣而故名。含有豐富的膠原蛋白質,為美容食品之一;同時還具有強筋壯骨之功效,老少皆宜。

看到這些美景美食大家是不是已經準備好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了,這些只是冰山一角,關注我們將會有更多的驚喜帶給大家,當然,有什麼旅行中的困惑或者出行方面的問題,可以隨時私信小編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甘肅廣播電影電視總台 的精彩文章:

春季,拿什麼來拯救敏感肌?
這些中國速度,讓外國人刮目相看

TAG:甘肅廣播電影電視總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