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文物介紹——上海博物館的吳王光劍

文物介紹——上海博物館的吳王光劍

原標題:文物介紹——上海博物館的吳王光劍


吳王闔閭(hé lǘ )又作闔廬,姓姬,名光,吳王諸樊之子,故又稱「公子光」。春秋末期吳國國君,公元前514至前496年在位,著名軍事家,為「春秋五霸」之一。


吳王闔閭我們都知道,他叫做公子光,那為什麼後來他即位以後,又要將公子光改為闔閭?吳王闔閭這個名字又有什麼特殊的含義嗎?我們從《史記》的吳太伯世家的記載可以看出,春秋吳國為周太王的後裔,從壽夢這個王開始起稱王,史稱吳王壽夢;壽夢有四個兒子:諸樊、餘祭、餘眛、季札,除最後一個兒子季札外,其他的三個兒子,先後成為吳國的國君,史稱王諸樊、王餘祭、王餘眛;等到王餘眛之子公子僚即位的時候,便是王僚;諸樊的孫子夫差即位,便被稱為吳王夫差。但是,為什麼吳王夫差的父親即位,也就是公子光即位時,不叫王光或吳王光,而叫吳王闔閭?



公元前515年,因王位繼承問題,公子光以慶賀吳王僚伐楚班師設宴招待。勇士專諸將劍藏在魚腹中,趁上菜之機刺殺了吳王僚,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專諸刺王僚」故事,公子光奪得吳國王位,史稱「吳王闔閭」。因為吳王僚已經死了,蛇無頭不行,所以這邊威加十倍,那邊勢減三分。儘管吳王僚帶來的人多,卻都不是對手,很快就被公子光的人殺死了一半。逃跑的一半,又被早埋伏在外面的伍子胥帶的死士們追殺,一頓亂砍亂劈之後,又幹掉了一半,殺的他們個個無心戀戰,做鳥獸散,各自逃命去了。公子光大獲全勝。打掃戰場完畢,他帶著人,駕著車,手持利器,直登朝堂,召集吳國的群臣,都來開會。


群臣們一看,傻了眼,都說不出話來。既然吳王僚已經死了,國不可一日無君,那你就繼任為吳國的新國王吧。公子光推辭不受,他將王僚背約自立的罪名,向國人宣佈道:「並非我貪圖王位,而是王僚不義!他違背了先君的意願,霸佔了四叔的王位,今天,我暫且攝政幾日,咱們還是應該將王位交還給四叔。」於是,公子光來見季札(吳王壽夢第四子),依舊請他為王,並說,這是祖父和叔叔們生前的遺願,吳國的王位,本來就是您的。季札聽說吳王僚已經死了,他傷心的痛哭,但依然還是不肯為王,恥於爭國之事。從這之後,他就搬走了,在延陵這個地方養老,終身不再來吳國了。就這樣,公子光不聲不響隱忍了多年的謀略終於告成,順理成章的即了吳王之位,這就是歷史上的「吳王闔閭」。這一年,是公元前514年。



古書上說:「夫專諸之刺王僚,彗星襲月。」專諸和王僚無冤無仇的,不相干的兩個人,為什麼要殺他?都是因為天上的掃把星襲擊了月亮。吳王闔閭上台後的第一件事,就是按照王的規格,安葬了吳王僚的屍體,謚號為「吳武王」。吳國是從壽夢開始有謚號的。吳王壽夢是「吳興王」,興,就是說吳國是從他開始興旺起來的。接著,他的三個兒子,分別是:順王、安王、度王,大概就是順利平安度過的意思。然後就是吳王僚,「武王」,吳國最善於用武的王,從他開始,敢於向楚國叫板,敢於對楚王用兵,打大型戰役不落下風。而吳王闔閭的謚號是「道王」,吳國最有辦法的王。這個道,有辦法、有能耐的意思,不是道德高尚的意思,當然也可以這樣理解。



「吳王闔閭」是一種習慣稱謂。那麼,「闔閭」這兩個字,又是什麼意思呢?闔,是關閉的意思;也是門扇的意思。閭,是巷子里的門;也是窄巷子、窮巷子的意思。闔閭,從字面上理解,就是關門的意思。關上門想辦法,閉門造車,呆在家裡當宅男,少在外面交流,同樣還是有成功的一天。吳王闔閭登基之後,又厚葬了刺客專諸,封他的兒子專毅為吳國的上卿,大臣分上中下三等,卿是上等,地位相當於總理、副總理的級別。封伍子胥為行人之職,待以客禮而不臣。伍子胥的行人這個官職,主要負責吳國的外交,還有人事調動、官員選拔等等方面。吳王闔閭用招待客人的禮節來待他,而不是當做員工來對待。因此,伍子胥與吳王闔閭的關係,不像是君臣上下級的關係,更像是一種合伙人的關係。 


闔閭九年(前506),吳王闔閭率師會蔡、唐之師伐楚,五戰五捷,大敗楚軍,進入楚國國都郢(今湖北江陵西北)。翌年,越國君主允常率師進攻吳國,闔閭親自出征,大敗越軍。闔閭十一年,吳師再次伐楚,迫使楚國遷都於鄀(今湖北宜城東南)。從此,吳國威振中華。闔閭十九年(前496),吳王閻閭興師伐越,兩軍在今嘉興南交戰,越大夫靈姑浮以戈擊闔閭,斬落闔閭大趾。闔閭被迫還師,死於陘,後葬蘇州虎丘山。



1972年初夏的一天,安徽南陵縣三里鄉呂山村村民在村後挖土平整曬穀場時,挖出一把銅劍,擦去泥土,閃光發亮,劍刃鋒利。「寶劍!寶劍!」在場的幾個農民你爭我奪,十分好奇,總想看個究竟,結果劍被掰成數段,有幾個人的手也被劃破了,產生了小小的「流血事件」。6年後,鄰近安徽的浙江有個商販串到三里鄉鎮收購古董。呂山村的一位農民將當年所得的三段殘劍賣給商販,心想,我這古董能賣好價錢,結果得到的也只是幾塊破銅爛鐵的價錢。此事被縣文化館文物幹部得知,迅速將這三段銅劍追回。看到殘劍上還鑲嵌幾個篆書金字,知道此劍不是尋常之物,就珍重地收藏起來,等待時機,或許有那麼一天還能「破鏡重圓」。可是,那幾段破「鏡」又在哪裡呢?


又過了6年,即1984年盛夏,南陵縣文物幹部對全縣進行文物普查。一天,工作組來到與呂山村鄰近的金坑村,該村一位村民將自己收藏12年的3段銅劍,主動交給文物普查人員,當即受到表揚和獎勵。回到縣城後,文物人員將前後6段殘劍一接對「哇!完全吻合」,至此,這把斷成6塊分離12年的青銅劍,終於團聚了,劍上的字也完整了。陰刻鑲嵌篆書金字銘文兩行12個字,字字清晰,筆法雄健蒼勁,書體結構嚴謹。文曰:「攻敔王光,自乍用劍,台戰戊人」。原來,此劍是為吳王闔閭在位時期(公元前514年—前496年)所鑄造,距今已有2500餘年的歷史。銘文中的「攻敔王光」就是吳王光,「乍」是為「作」,而「台戰戊人」四字,有人釋為「用來卻退刺客」之意。



劍是我國古代隨身佩帶的格鬥兵器。當時的吳越造劍,一枝獨秀,負有盛名。《戰國策·趙策》所載趙奢之語曰:「夫吳干之劍,肉試則斷牛馬,金試則截盤匜,薄之柱上而擊之則折為三,質之石上而擊之則碎為百。」從出土的這件吳王光劍來看,埋藏地下2000多年,如今還青光熠熠,鋒利無比,可見史書之說,絕非虛語。吳王光劍,經過青銅器修復專家精心修復,恢復了原貌。整個劍長52厘米,國寶現存上海博物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講故事的翁老頭 的精彩文章:

歷史故事——越國大敗求和
文物介紹——沈子蕃緙絲梅鵲圖軸

TAG:講故事的翁老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