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重金砸向協作機器人!泰瑞達2.72億美元收購機器人創企MiR

重金砸向協作機器人!泰瑞達2.72億美元收購機器人創企MiR

智東西4月27日消息,泰瑞達(Teradyne)於昨日宣布收購協作自主移動工業機器人(以下簡稱「協作機器人」)公司MiR (Mobile Industrial Robots),收購價為現金凈額1.48億美元。此外,如果MiR到2020年能達到若干業績目標,還將另加1.24億美元,使得收購總價達到2.72億美元。協作機器人有助於比傳統工業機器人使企業更快、更好的實現自動化。

MiR的協作機器人

泰瑞達原是一家專註於自動測試設備的大型供應商,近年看好協作機器人領域,此前就以2.85億美元現金收購了另一家協作機器人廠商優傲機器人(Universal Robots)。


MiR成長之路

MiR由Niels Bj?rn Jacobsen創立於2013年,致力於開發易於操作、使用靈活且安全的機器人。Niels Bj?rn Jacobsen畢業於哥本哈根商學院,其領英檔案顯示,他曾在自動駕駛汽車領域做過CEO,有豐富的商業經驗。

MiR在2015年獲得天使輪投資,5位投資人共投入1000萬丹麥克朗(約143萬美元)。MiR的現任CEO Thomas Visti為天使投資人之一,而Niels Bj?rn Jacobsen現在是公司的CSO。

2015年獲得融資後,MiR發展很快,2016年MiR銷售額漲幅達500%。MiR在2017年實現盈利,年收入為1200萬美元,超過2016年收入的三倍,2018年第1季度銷售額為500萬美元。

MiR的機器人目前應用於偉創力、聯合利華、愛立信、Honeywell、德國大陸集團、ASDA 沃爾瑪、日立、雷神、卡姆魯普、偉世通、亞薩合萊、麥格納電力、Newform 等跨國製造企業。並擁有40 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分銷商,並在紐約、上海、巴塞羅那、多特蒙德以及新加坡設立有辦事處。


協作機器人——更優秀的工業生產助手

讓我們看看是協作機器人的哪些特點讓MiR發展迅速並受到泰瑞達的青睞呢?


固有的動力、轉矩和位置感測器技術讓協作機器人可以在人旁邊工作和移動,不需要安裝安全圍欄。這使得機器人的安裝成本顯著降低,並且可以優化人機協作流程。

由於這些機器人的操作精度都較高,可以幫助人類完成更多要求精度的「體力活」,所以它們還能降低工人患上有關肌肉、骨骼疾病的風險。


協作機器人還有一個特徵是易於重新編程,因此它們能夠適應更短、更多樣化的生產周期。

MiR協作機器人

真正的人機協作時代或要到來

「MiR協作機器人為各大小企業降低了實現自動化操作的門檻,並無需專業人員操作或者重新規劃現有工作流程。基於此技術優勢加上快速的投資回報,我們將攜手開啟一個更為廣闊的全新自動化市場。」泰瑞達總裁兼首席執行官Mark Jagiela表示。

在價值約達11億美元並將不斷增長的工業機器人市場中,協作機器人作為該市場內的一個新興類別,預計將在未來數年取得快速增長。

去年,美國知名數據分析公司IDC撰寫了一份名為《2017年關於世界機器人的10個預測》的報告,報告中預測,2018年,協作機器人將在機器人市場上佔據30%的份額,它們將以3倍於當前機器人的工作效率服務各行各業,並能給予人類員工安全保障。

而縱觀整個工業機器人市場,IFR(國際機器人聯合會)發布的2017年世界機器人統計數據顯示,自動化生產在全球範圍內不斷加速,全球製造行業的工業機器人使用密度已達到74台/萬人(每萬名工人使用工業機器人數量),而在2015年,全球平均機器人密度為66台/萬人。按國際區域進行劃分,歐洲平均的工業機器人密度為99台/萬人,美洲為84台/萬人,亞洲為63台/萬人,這表明越來越多的國家正在轉向自動化來滿足其製造需求。

2017年IFR世界機器人使用密度統計數據

可見,隨著時間發展,工業機器人在全球的使用越來越普遍。我們或許很快就會見到更多新興協作自主移動工業機器人進入工廠,填補傳統大型工業機器人無法承擔的崗位、替代一部分原本由工人承擔的高精度重複性工作,真正成為人類身邊的生產助手,而不只是被圈在安全護欄中的冰冷機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智東西 的精彩文章:

觸景無限肖洪波:前端智能三大挑戰 堪比螺絲里做道場
國內首場AI晶元峰會下周揭幕!完整議程公布

TAG:智東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