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倪瓚、董其昌也會有眼誤?《溪山秋霽圖》作者究竟是誰?!

倪瓚、董其昌也會有眼誤?《溪山秋霽圖》作者究竟是誰?!

倪瓚、董其昌也會有眼誤?《溪山秋霽圖》作者究竟是誰?!

倪瓚、董其昌也會有眼誤?《溪山秋霽圖》作者究竟是誰?!

郭熙(傳)《溪山秋霽圖》

郭熙(傳)《溪山秋霽圖》現藏美國華盛頓佛利爾美術館,水墨絹本,縱26厘米,橫206厘米。畫幅為手卷長卷形式,以高遠、深遠開篇,高山聳立,遠山縹緲,表曠野秋天的一派平和意境。樹木茂盛,水邊兩人執杖而行,遠處一騎驢高士攜書童闊步前行。畫幅主景大山堂堂,山下茅屋、古樹參天,山中寺廟隱約可見。畫幅尾部盡顯平遠、深遠,令人遐想翩翩。卷首題籤「宋郭河陽山水真跡」。

倪瓚、董其昌也會有眼誤?《溪山秋霽圖》作者究竟是誰?!

郭熙(傳)《溪山秋霽圖》卷首題籤

郭河陽即郭熙(1000-1090年),字淳夫,河陽溫縣人,為御畫院藝學。善山水寒林,得名於時。初以巧贍致工,既久又益精深,稍稍取李成之法,布置愈造妙處,然後多所自得。至攄發胸意,則於高堂素壁,放手作長松巨木,回溪斷崖,岩岫巉絕,峰巒秀起,雲煙變滅,晻靄之間千態萬狀。

倪瓚、董其昌也會有眼誤?《溪山秋霽圖》作者究竟是誰?!

郭熙(傳)《溪山秋霽圖》跋文

由作品著錄及題跋可知,此幅傳為郭熙的《溪山秋霽圖》,最早收藏者為晚明莫是龍,後經文嘉、王穉登、董其昌題跋。再經張丑、吳升著錄遞藏至龐元濟,可謂流傳有序。然謝稚柳、張珩先生卻認為非郭熙,應為王詵之作。

倪瓚、董其昌也會有眼誤?《溪山秋霽圖》作者究竟是誰?!

為什麼謝稚柳先生斷為王詵之作呢?為何鑒定大家張珩先生也持相同看法?以下本文將從筆墨、著錄、裝裱等方面逐一考證,以期得出此幅作品的作者。


筆墨特徵比較:

從中國繪畫史得知,郭熙是第一位以飛白繪山石輪廓,並師法李成「捲雲皴」描繪山石肌理、用「蟹爪樹」描繪枯樹寒林的北宋著名畫家。郭熙的筆墨被世人稱之為「無筆記」,且達到「屋漏痕」之效果。這些筆墨特徵在郭熙《早春圖》中都得到證實,如《早春圖》中的紅色方框的輪廓線出現飛白,黃色方框的蟹爪樹,綠色方框的捲雲皴。尤其重要的是,郭熙善用側鋒畫山石輪廓線及捲雲皴,且極其自然。這在北宋及北宋之後的幾代人中都無人可以達到。

倪瓚、董其昌也會有眼誤?《溪山秋霽圖》作者究竟是誰?!

郭熙《早春圖》

從山石輪廓線可以清晰地分辨《早春圖》與《溪山秋霽圖》在山石輪廓線的運用上絕然不同,無論是筆意還是運筆方式都存在巨大的差異。《早春圖》是用濃淡墨、乾濕筆混用描繪山石輪廓線,且以側鋒、筆肚居多;而《溪山秋霽圖》則是以干筆、中鋒圓筆繪製山石輪廓。再看輪廓線內的皴法,《早春圖》是以淡墨筆肚橫掃出捲雲皴,再以清水輕撣,讓畫面體現出一片氤氳之氣;而《溪山秋霽圖》則以淡墨直筆下掃,似直筆長皴,讓山峰呈現出挺拔高聳之態。

倪瓚、董其昌也會有眼誤?《溪山秋霽圖》作者究竟是誰?!

《早春圖》與《溪山秋霽圖》山石輪廓線

《早春圖》與《溪山秋霽圖》樹法對比。《早春圖》以濃墨雙勾樹榦,再以淡墨皴擦輪廓線內,隱約留出一條受光帶延伸至樹枝頂梢。樹榦遒勁,蟹爪枝、介字點、柏葉點描繪叢樹百態;《溪山秋霽圖》淡墨雙勾樹榦,輪廓線內以稀疏的淡墨沿樹榦皴擦而上,留出一條若隱若現的受光線。樹榦直立而上,蟹爪枝、仰葉點描繪枯樹寒林意境。

倪瓚、董其昌也會有眼誤?《溪山秋霽圖》作者究竟是誰?!

《早春圖》與《溪山秋霽圖》樹法


建築特點:

由於《溪山秋霽圖》的建築不是很清晰,本文無法從建築細部加以比較,但兩畫幅的建築格式卻是極其相似。單檐歇山頂,檐口平直,檐角微翹。正脊兩端有鴟尾,中間無寶剎。這些都是典型的北宋時期建築特徵。這也印證了《溪山秋霽圖》為北宋時期的作品。

倪瓚、董其昌也會有眼誤?《溪山秋霽圖》作者究竟是誰?!

《早春圖》與《溪山秋霽圖》建築

接下來分析筆者為何認為是王詵之作呢?為什麼不會是同為李成後學、皆善山水長卷的許道寧呢?許道寧同樣具備畫群山峰巒迭起,具「平遠、深遠、高遠」之感的能力。

米芾《畫史》記載:王詵學李成,皴法以金碌為之,似古今觀音寳陁山壯,作小景亦墨,作平遠皆李成法也。據《宣和畫譜》記載:駙馬都尉王詵,字晉卿,本太原人,今為開封人。…於是神考選尚秦國大公主。詵博雅該洽,以致弈棋圖畫,無不造妙。寫煙江遠壑,柳溪漁浦,晴嵐絕澗,寒林幽谷,桃溪葦村,皆詞人墨卿難狀之景。… 今御府所藏三十有五:幽谷春歸圖一,漁村小雪圖一,……。

倪瓚、董其昌也會有眼誤?《溪山秋霽圖》作者究竟是誰?!

倪瓚、董其昌也會有眼誤?《溪山秋霽圖》作者究竟是誰?!

倪瓚、董其昌也會有眼誤?《溪山秋霽圖》作者究竟是誰?!

宋 王詵《漁村小雪圖》

據《宣和畫譜》記載:許道寧,長安人。善畫山林泉石,甚工。而筆法蓋得於李成。而張士遜一見賞詠之,因贈以歌,其略云:李成謝世范寬死,唯有長安許道寧。

倪瓚、董其昌也會有眼誤?《溪山秋霽圖》作者究竟是誰?!

倪瓚、董其昌也會有眼誤?《溪山秋霽圖》作者究竟是誰?!

許道寧《漁父圖》

王詵《漁村小雪圖》、許道寧《漁父圖》與《溪山秋霽圖》圖一皆為手卷形式的水墨絹本,都是以高遠、深遠、平遠表大好河山之壯麗景觀。以下依然以分析對比法探討此三幅作品的筆墨及建築特徵。

筆墨特徵對比:

筆墨:

《漁父圖》高山直聳,以濃墨濕筆勾畫山石輪廓,輪廓線內施以淡墨直筆長皴,極具特點的是紅色方框內的山峰輪廓以淡墨圓筆勾畫,再以清水撣掃,輪廓線似有似無;《溪山秋霽圖》同樣是高山聳立,以干筆、中鋒圓筆勾畫山石輪廓,再以淡墨輕擦輪廓線內,一派寧靜虛無之境;《漁村小雪圖》則以方圓筆勾畫山石輪廓,輪廓線內施以淡墨捲雲皴,拖筆長皴。再以計白當黑方式描繪曠野雪景,黃色方框部分則以馬牙皴描繪山石之肌理,這是另兩幅圖都沒有體現的。

倪瓚、董其昌也會有眼誤?《溪山秋霽圖》作者究竟是誰?!

王詵《漁村小雪圖》、許道寧《漁父圖》、《溪山秋霽圖》筆墨

此對比顯示,《溪山秋霽圖》與《漁村小雪圖》接近。

樹法:

《漁父圖》以濕筆濃墨雙勾樹榦,輪廓線內以自然留白方式留出受光線至枝梢末端。以蟹爪枝、混點表樹葉茂盛;《溪山秋霽圖》淡墨雙勾樹榦,輪廓線內以稀疏的淡墨沿樹榦皴擦而上,受光線似有似無。樹榦直立而上,蟹爪枝、仰葉點描繪晚秋的枯樹寒林景象;《漁村小雪圖》樹根虯曲裸露,以一側濃墨、一側淡墨勾畫樹榦,輪廓線內淡墨皴擦留出受光線至樹梢盡頭。一樹呈下偃探水之勢,極富動感活力之態。

倪瓚、董其昌也會有眼誤?《溪山秋霽圖》作者究竟是誰?!

王詵《漁村小雪圖》、許道寧《漁父圖》、《溪山秋霽圖》樹法

此對比,三幅圖的樹法各有特色,但《溪山秋霽圖》的筆意及筆法與《漁村小雪圖》更為相似。

建築特徵:

從《溪山秋霽圖》與《漁村小雪圖》殿宇可以明顯的看出北宋的建築特徵。單檐歇山頂,檐角微翹,檐口平直,正脊兩端有鴟尾,中間無寶剎。兩圖的建築風格基本相同。

倪瓚、董其昌也會有眼誤?《溪山秋霽圖》作者究竟是誰?!

《溪山秋霽圖》與《漁村小雪圖》殿宇

《溪山秋霽圖》與《漁村小雪圖》橋樑中的小橋具北宋時期樸素意義的透視感。且小橋的構造形態,筆法特點幾乎一致。

倪瓚、董其昌也會有眼誤?《溪山秋霽圖》作者究竟是誰?!

《溪山秋霽圖》與《漁村小雪圖》橋樑

《溪山秋霽圖》與《漁村小雪圖》茅屋的繪製形式、局部細節,包括以中鋒圓筆勾畫茅屋輪廓線,基本可以斷定為同一人。

倪瓚、董其昌也會有眼誤?《溪山秋霽圖》作者究竟是誰?!

《溪山秋霽圖》與《漁村小雪圖》茅屋

從高清放大圖還可清晰地看到《溪山秋霽圖》的絹本比較清潔,除了歲月留下的淡淡黃色外,保存非常完美。唯一遺憾的是尾部左上角鈐印部分被挖出一塊,可能為他人留款也未可知。

倪瓚、董其昌也會有眼誤?《溪山秋霽圖》作者究竟是誰?!

《溪山秋霽圖》上「明昌御覽「印、」典禮紀察司「半印

通過比較分析法,我們可以得出比較明確的結論,在時代特徵符合的情況下,《溪山秋霽圖》從筆墨、建築等各個細節都更接近王詵之作。而謝稚柳先生在《郭熙、王詵合集》序中也提到二人的筆墨特徵有很大不同,謝先生認為郭熙的筆墨雄壯,圓筆中鋒富於凝重;而王詵是圓筆尖峰顯露爽利、俊俏。

傳為郭熙的《溪山秋霽圖》從元代倪瓚、柯久思至明代文嘉、王稺登、董其昌等人的印章、跋文可以得知這些大家一律將此作品推崇為郭熙妙筆,但謝稚柳先生從筆墨方面的分析推翻了前代大家們的判定。


原文作者:周益新

原文來源:《收藏投資導刊》2018 年4月刊《<溪山秋霽圖>卷作者考析》

(因篇幅限制,原文有刪減)

百代之師:由黃公望題跋趙孟頫法書看兩者之間的師承關係


想了解更多藝術推介與藝術收藏,歡迎關注【文藏】官方微信公眾號&微博&頭條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藏 的精彩文章:

什麼?這位騎白馬、牽白犬的玉帝外甥二郎神竟然是波斯人!
皇帝四次出家當和尚,滿朝大臣湊錢給他贖身

TAG:文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