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皮膚癢、有水泡、還流水,可能是濕疹,癥狀及食療方法都在這裡

皮膚癢、有水泡、還流水,可能是濕疹,癥狀及食療方法都在這裡

皮膚病有很多種:如各種皮炎、濕疹等,這些病都於營養素缺乏相關。凡與營養缺乏有關的皮膚病患者,一定要補充所缺乏的營養物質。

濕疹是一種常見的表皮炎症,其發病原因尚不十分明了,一般認為與機體的變態反應有較密切的關係,往往存在家族性過敏體質的傾向。濕疹的主要特點是劇烈的瘙癢,以小丘疹為主的多種形態的皮損,有滲出傾向,反覆發作,容易慢性化。濕疹的病人可有多種過敏因素,如對魚、蝦、牛羊肉、烈酒等過敏,吸入花粉、塵蟎、羊毛和羽毛等也會發生過敏。患有慢性膽囊炎、齒齦炎、扁桃體炎、腸寄生蟲病等,寒冷、濕熱以及搔抓刺激等均可成為誘發因素。男女老幼皆可發病,而以先天稟賦敏感者為多,無明顯季節性。

濕疹的皮損癥狀呈多形性,按發病緩急分為急性、亞急性和慢性三期。中醫理論認為,急性者以濕熱為主;亞急性者多與脾虛不運,濕邪留戀有關;慢性者因病久傷血,血虛生風生燥,肌膚失去濡養而成;發於小腿伴有青筋暴露者,常由於氣血運行失常,濕熱蘊阻所致。根據清熱利濕的原則以中醫中藥治療濕疹,臨床療效非常顯著。

濕疹為常見皮膚病。它是一種變態反應性疾病。古人稱之為「浸淫瘡」、「旋耳瘡」、「繡球風」、「奶癬」等,其癥狀均為濕疹表現。中醫認為本病主要與濕邪有關,濕可蘊熱,發為濕熱之證,久之濕則傷脾,熱則傷陰血,而致虛實夾雜之證。急性濕疹多見濕熱之證,慢性濕疹多為虛實夾雜之證。治療應內服藥和外用藥同用。患濕疹病人可常食用有祛濕或清熱祛濕的食品,如苡米和冬瓜煮湯食用,或飲用青瓜、絲瓜湯亦有輔助治療作用。本病中醫治療效果較好,濕疹表現以紅斑、水泡、滲出、糜爛、瘙癢、丘疹為特點。由於濕邪存在,故反覆發作。

(1)濕熱證:

多見於急性濕疹。表現為皮膚髮紅,出現丘疹,或小米粒狀紅疹,頂端起水泡,癢,抓破後流水,浸淫成片,可結痂,伴口乾少飲,小便色黃,苔黃膩,舌質紅,脈滑數。

治宜清熱祛濕,可從下列方中選用:

黃芩6-10克,黃柏10克,蒼朮10克,苦參12克,車前草15克,豬苓10克,水煎服。

土茯苓15-20克,苡米30克,木通10克,蒲公英20克,甘草3克,水煎服。

苦參50克,蛇床子30克,蒼耳子15克,水煎取藥液洗患處。

黃連10克,黃岑10克,煅石膏10克,煅甘石12克,冰片0.5克,共為細末混合備用。如皮膚糜爛流水則將葯末撒在患處,流水不多或沒破不流水時用香油調勻後外敷。

鮮馬鞭草100克,水煎取藥液,放冷後洗患處。鮮馬齒莧200克,水煎後取藥液,濕敷患處。對皮膚糜爛流黃水者用之。

(2)虛實夾雜證:

多為血虛脾弱與濕熱夾雜,見於慢性濕疹。本證表現為濕疹日久不愈,皮膚粗糙變厚,抓破可流黃水,患處皮膚色暗滯,身倦乏力,苔膩,舌質淡嫩且胖,脈緩。

治宜健脾養血,兼以清利,可選用:

白朮10克,雲苓15克,當歸10克,丹參15克,白芍10克,生地15克,地膚子15克,苡米30克,水煎服。

松香、枯礬、雄黃、黃丹各等份,共研細末,過篩,將藥粉用麻油調勻,外敷於患處。

*圖片來自網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二兩油 的精彩文章:

平民抗癌美食——花菜,醫生說防病治病你得這樣吃,用了都好使!
泡桐花一朵,醫生遠離我,春季葯食同源的野菜這樣吃最有效!

TAG:二兩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