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身 > 有一種老來瘦叫「肌少症」,4 根手指即可幫助判斷

有一種老來瘦叫「肌少症」,4 根手指即可幫助判斷

截至2017年底,我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有2.41億人,佔總人口17.3%。全世界老年人口超過1億的國家只有中國。預計到2050年前後,我國老年人口數將達到峰值4.87億,佔總人口的34.9%。

研究指出,一個人從30歲開始肌肉慢慢流失,到了50歲以後,每年肌肉量的減少速度更是快速,「肌少症」成為高齡人群最熱門的話題。

為什麼肌肉會減少?

人體肌肉約佔體重的30~50%,實際的肌肉量要看個人健康程度和體脂肪量而定。隨著年齡增長,肌肉的組織、強度、耐力會減弱。有研究指出,從40歲到70歲,肌肉量每10年約減少8%。換算下來,如果一位女性30歲時身上有20公斤肌肉組織,到70歲會減少到15公斤。

肌肉和骨骼都是影響身體能否正常活動的關鍵。肌肉量減少、肌力下降的首因是老化,老年人即使體重不變,身體脂肪比率會提高,並堆積在腹部內臟層和器官,造成全身肌肉質量減少。

卧床10天,肌肉少1公斤

除了老化,老年人活動量下降、能量損耗較低,腹部臟層的脂肪會釋放許多發炎物質,影響內分泌,又易使肌肉持續流失,造成噁心循環。肌少症不但會增加骨頭和關節負擔,增加跌倒、骨折風險,進而卧床或住院,行動受限,更會加重肌肉流失速度,提高死亡風險。

卧床不動會增加肌肉流失。研究發現,健康老人卧床10天,就少了10公斤的肌肉。如果生病,肌肉消耗得更快、跌倒、骨折風險提高。

住院、體重掉得快、偏瘦(BMI<20)的老人家,都是肌少症的高危險人群。從椅子上站起來,走3米,轉身,再走3米,然後坐下,一般約需10秒,如果超過20秒,可能有肌少症。

怎樣判斷長輩是否有肌少症?

大家可以從一些生活點滴觀察家中長輩有沒有肌少症:

?過去可以輕鬆扭干毛巾、擰開罐頭,現在變得比較吃力。

?無法從椅子上一次站起來,需要靠支撐物才能起身;或者爬不動樓梯,表示大腿肌力不足。

?走路變得越來越慢:例如過馬路時,才走到一半,就變成紅燈了。

4 根手指即可判斷

要延長長輩們自主的能力,得先避免長輩身體早期的虛弱以及肌少症,一旦罹患肌少症,將很難恢復。一個簡單測試肌少症的方法:將雙手拇指與食指圍著小腿肚圈起(如下圖),若空隙很大,就可能罹患肌少症。

肌少症:多吃含白胺酸的蛋白質食物

老年醫學專家指出,通過適量的營養補充,還是有機會把肌肉吃回來的。

許多老人家認為年紀大應該少吃點,或者因為糖尿病、高血壓等慢性病飲食禁忌,不知不覺越吃越少,越來越沒有胃口。事實上,老人家應該吃進足夠的熱量,並且要均衡,增加蛋白質的比例。一般70歲老年人的熱量需求依照活動量的不同,約在1500~2000卡。

吃夠熱量還要長肌肉,最重要的營養素就是蛋白質,特別是優質蛋白質,如牛奶、雞蛋、瘦肉、黃豆類都含有增長肌肉的必須氨基酸——白胺酸。

負重運動能夠保護骨頭

負重時,壓力作用在骨骼,能夠刺激骨細胞數量增加,從而增加骨密度,其中跑步、跳繩、跳舞、爬山、打球、舉重……等,都是很好的負重運動。

但上述選項對零件相對脆弱、無法承受重擊、容易跌倒的老人家來說並不推薦。建議老人們可以選擇水中運動,一方面水的浮力可以減緩負重關節的衝擊力,水的阻力還可以鍛煉肌力,不會游泳的人即便在水裡行走,都是很有效的訓練方法。

—End—

運動後放鬆?

讓波塞冬和匹諾曹來幫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陪你跑 的精彩文章:

關於「跑得更快」的常見問題
認真,你就輸了,可一直認真,會贏啊

TAG:陪你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