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腎內科醫生總結了5種最傷腎行為,第一個有人卻天天做

腎內科醫生總結了5種最傷腎行為,第一個有人卻天天做

一直以來,都有「多喝白水、少喝飲料」的說法,但總有一些年輕人沒當回事。

小編前段時間就聽姑媽說一個認識的年輕打工小伙小A,「平時就愛喝飲料,得了腎結石,現在到處找人借錢看病」。

腎內科醫生總結了5種最傷腎行為,第一個有人卻天天做

聽到這話小編的心裡也是一緊,只知道愛喝飲料的習慣對身體不好,沒想到真聽到身邊有人因此傷了腎!如果小A平時多注意點,早點發現,也不至於會發展到現在這個程度。

其實,在生活中,還有很多小細節,不多注意也會對我們寶貴的腎臟造成傷害:

傷腎習慣排行榜,排第一的竟是…


第 5 名:愛喝濃茶飲料

不少人因為白開水味道淡,選擇以茶代水;也有人像上面說到的小A一樣,長期只喝飲料,不碰白開水。

茶水有利尿作用,長期以茶代水會使體內水分減少,嚴重的還會引起腎病和便秘等疾病。而年輕人愛喝的飲料當中的糖、磷酸鹽、咖啡因等成分都會促進鈣排出,尿裡面的鈣含量會隨之增多,易形成結石。

腎內科醫生總結了5種最傷腎行為,第一個有人卻天天做

所以茶跟飲料不能代替白開水!建議濃茶飲料少喝,多喝白開水才能促進體內毒素及時排出,保證腎臟健康。


第 4 名:喝水太少還憋尿

有不少人為了提醒自己喝水,大早上手邊一瓶水,但一早上過去了,也沒喝兩口。

水喝得太少,會使尿中鈣和鹽的過飽度增加,尿中晶體形成,從而引發腎結石。反之,經常喝水能使尿液稀釋,減少尿中晶體形成。

腎內科醫生總結了5種最傷腎行為,第一個有人卻天天做

另外,人在緊張或久坐的情況下,也很容易無意識地憋尿。長期憋尿不僅容易引起膀胱損傷,尿液長時間滯留在膀胱還極易造成細菌繁殖,一旦返流回輸尿管和腎臟,有可能造成尿路感染,引發腎炎甚至尿毒症。

不管口渴不渴,最好有時間就喝上兩口;有了尿意也千萬別憋。如果需要長期久坐,建議隔40分鐘就起身活動上個廁所。

第 3 名:吃得太咸

吃鹽過多易引起高血壓,但很少人知道,鹽吃多還會傷腎。


日常飲食中95%的鹽分是由腎臟代謝掉的,攝入鹽太多,腎臟的負擔被迫加重。再加上鈉具有親水性,鹽中的鈉會導致人體水分不易排出,鈉在體內積累,同時易引起水腫,因此加重腎臟的負擔,致使腎臟受損。

腎內科醫生總結了5種最傷腎行為,第一個有人卻天天做

世界衛生組織(WHO)建議:一般人群每日食鹽攝入量為6~8克。《中國居民膳食指南》提倡每人每日食鹽攝入量應少於6克。

建議在飲食上可以多採用蒸、烤、煮等烹調方式,多享受食物天然的味道;或者利用蔥姜蒜等調料提升菜的口感。另外,注意醬油、辣椒醬、餅乾、肉鬆等食品中的「隱形鹽」。


第 2 名:心血來潮運動過猛

有不少人減肥和減肥都三分鐘熱度!但奉勸大家,可別心血來潮一下子練太猛。

腎內科醫生總結了5種最傷腎行為,第一個有人卻天天做

當肌肉因不當運動受到破壞後,肌肉里的肌紅蛋白大量進入血液,在通過腎臟排泄時,會堵塞腎小管,導致急性腎衰竭。

所以提醒各位:

減肥和健身是好事,但最好是制定計劃、循序漸進。在減肥健身時,也需要量力而行,如運動後出現肌肉酸痛,建議停止鍛煉。休息後仍有疼痛,且出現小便減少、顏色變深或者身體浮腫的情況,儘早去醫院腎內科就診,以免耽誤病情。

第 1 名:自己亂吃藥

有不少葯有一定的毒性,而一般我們生活常常容易接觸到的是這幾種:

  • 一些抗生素如左氧氟沙星、阿奇黴素、頭孢類;

  • 人們感冒後自行服用的解熱鎮痛葯如阿司匹林、對乙氨基酚等;

  • 某些中藥如關木通鴿、廣防己、硃砂、雷公藤等。

比較敏感的人可能因此引起腎功能不全或急性腎衰。建議長期用藥還是應該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特別有糖尿病、高血壓等慢性基礎病患者。


有這些癥狀,你的腎臟在求救!

1、容易疲勞、乏力、腰酸、腰痛;

2、莫名食慾減退、噁心、嘔吐;

3、尿液中泡沫增加,並且不易消失;

4、血尿;

5、夜尿變多;

6、眼瞼或下肢反覆浮腫;

7、血壓升高;

8、莫名貧血、牙齦出血、抽筋、皮膚瘙癢;

需要提醒的是,一般腎臟受損超過50%時,才會影響到人體的正常生理功能。而當癥狀出現時,意味著腎損傷已經較嚴重了。

所以,腎臟出現的細小變化,需要通過檢查來發現。

在每年的體檢項目中,最好增加尿常規檢查和抽血查腎功能。如果抽血、驗尿結果正常,那麼,大約90%暫時沒有腎臟問題。若有異常,則要進一步作X光、超聲等影像學檢查,甚至病理切片檢查來明確病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家庭醫生雜誌 的精彩文章:

春天養好肝,健康一整年,這幾款護肝茶請收好~
精神不振?食慾不佳?吃點它,不知春困是何物

TAG:家庭醫生雜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