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老知青回憶下鄉生活:三個月吃一次肉

老知青回憶下鄉生活:三個月吃一次肉

老知青回憶下鄉生活:三個月吃一次肉

1971年,我是成都市錦江中學初二年級學生,剛滿17歲,屬於熱血青年。當時學校號召我們去支援邊疆建設,我是排長(一個班稱作一個排,我是三連二排排長)。我非常激動,想著自己是排長,就要帶頭響應毛主席的號召,報名紮根邊疆幹革命。

老知青回憶下鄉生活:三個月吃一次肉

離開成都的那一天,火車站人山人海,各單位敲鑼打鼓地歡送。我們胸前掛著一朵大紅花,背著背包,提著一個簡易箱子和洗臉盆,一個個都是面黃肌瘦的娃娃。我們的目的地是位於中緬邊境地區的雲南省瑞麗市。下火車後,我們以排為單位,轉坐軍用卡車。大家擠在車廂里,高唱著「下定決心,不怕犧牲,排除萬難……」剛開始一兩天,還很有激情地唱歌,過了兩三天後,仍然沒有到達目的地,歌聲漸漸變成了哭聲,茫然、委屈、後悔……各種情緒都有。5天後,我們終於到達了目的地——瑞麗卡朗農場。

那裡的條件簡陋至極,房子是竹子搭建的,房間之間只是簡單隔開,互相可以看見,睡在床上還能看星星。更意外的是沒有廁所。許多人當時就哭了。

老知青回憶下鄉生活:三個月吃一次肉

由於是城裡來的,大家野外生存能力很差。開荒時經常被馬蜂蟄,不知道該怎麼辦,有一個知青的臉腫得有臉盆那樣大。另外,不知道怎麼吃菠蘿,一個知青直接用牙咬,嘴被劃傷了。我們每天勞動8個小時,強度很大。3個月才能吃一次肉,有的農場半年才能吃一次。每次吃肉就成為大家熱議的話題,半個月前就開始奔走相告「要殺豬了」。實際上我們只能分點豬頭、豬皮和骨頭吃,肥肉要用來煉油,用作以後3個月的炒菜油。

老知青回憶下鄉生活:三個月吃一次肉

吃肉的時候,我們把附近連隊關係好的同學都請來,三五個人端著一個「多功能盆」(這個盆同時用作洗腳、洗臉)去裝肉。由於肉很少,就要拌著麵條吃。有一次,一名女同學把洗衣粉當做味精放進去了,嚇得失聲痛哭,我們三個女生悄悄把肉拿到井邊洗了重新煮,大家高高興興吃了。這件事情至今仍然是我們三個人的秘密。吃肉的記憶特別深刻,至今回想起來仍歷歷在目。

當時在雲南邊境地區,建設兵團有水稻連隊、甘蔗連隊、橡膠連隊,橡膠連隊是最辛苦的。瑞麗屬於熱帶地區,開出來的荒山上沒有一棵樹,暴熱的天氣下,有時整天沒有一滴水喝,每個人每天要挖8個大坑栽橡膠。到割膠的時候,每人每天割200棵,早上6點上山割膠,下午4點再次上山收膠,下雨時,大家就脫衣服或者用草帽保護膠,自己變成了落湯雞。

老知青回憶下鄉生活:三個月吃一次肉

知青最盼望的就是下雨,下雨天就組織學習、讀報紙,不用上山勞動,所有人都歡呼「學習了」。

進入上世紀70年代以後,國家開始允許知識青年以招工、考試、病退、頂職、獨生子女、身邊無人、工農兵學員等各種各樣的名義逐步返回城市。我當時每年都是先進工作者,1973年入了黨。第二年,雲南省委辦公廳來招機要幹部,我們營選了我一個。我成為第一個離開農場的成都知青,從此我結束了我的知青生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上官婉婉 的精彩文章:

日本「1644部隊」:731之外的細菌戰部隊
粟裕大將一生中最大的遺憾是什麼?

TAG:上官婉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