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純粹的尼采與機智的魯迅

純粹的尼采與機智的魯迅

作者:大鏢客

尼采是基督教的解構者,魯迅是儒家社會的解構者,雖然都是解構者,但是二者在行為上還是有很大差別的。

尼采畢竟是基督教社會孕育出來的人,比魯迅要純粹得多,可以這麼說,在德性解構者中,尼采是非常有武德的,他抨擊基督教,非常直接,說「上帝已死」、「超人主導社會」等等言論,絲毫沒有掩飾。更重要的是,他是自己學說的踐行者,他說上帝已死,那就堅決堅持自己的虛無主義,用超人的準則要求自己,還非常謙虛地說自己還沒有達到超人的水平。他辭去了巴塞爾大學教授的職務,四處旅遊,雖然他一直在與自己羸弱的身體作鬥爭,但從未停止過寫作與發表作品。他既然抨擊上帝,就堅決不在上帝那裡尋求慰藉與寬恕,直至自己精神徹底崩潰、壯烈地進了精神病院,不久撒手人寰。可以說尼採為解構基督教傾盡了全力,是用生命在戰鬥,至死方休,可歌可泣。

魯迅就不一樣了,他畢竟是儒家社會培養出來的人,繼承了儒家士大夫的陰柔與城府。首先他幾乎沒有從正面抨擊過儒家社會,說出「儒家已死」之類的話。他一般只會從側面攻擊,比如寫一些小說來諷刺、嘲弄一下儒家士紳,或者通過各種比喻、暗喻、隱喻之類的手法來證明儒家禮教的殘忍與荒謬等等。但他絕非自己理論的踐行者,其實他的一生都沒有敢拋棄儒家禮教。首先,他雖然與小自己17歲的女學生兼粉絲許廣平去上海租界過上了逍遙快活的日子,但始終不敢拋棄原配朱安;其次,他讓母親與朱安住進了自己在北京買的四合院,每個月拿出150塊大洋供養她們,那時的150塊大洋對家庭婦女來說絕對是天文數字了,北大圖書管理員的月工資才8塊大洋,所以魯迅其實是非常孝順的;還有就是,他對弟弟周作人成家立業的資助也非常慷慨,不失為一個負責任的兄長。魯迅其實內心非常清楚,如果他離開了自己所抨擊的儒家禮教,很快也會進精神病院的,所以他無論是在寫作上還是在實際生活中都是有所保留的。魯迅幹革命的時候也是很善於自保的,不可能沖在前面拋頭顱灑熱血,雖然他的文章里很是讚揚後者;後來為了高薪的職位他不惜向政治傾向與自己相反的蔡元培求助,也說明他其實不大堅持原則。

不過,尼采和魯迅還是有很多相似之處,比如他們的身體都不好,都活到50多歲就死了,而且都是死於肺部相關疾病。肺病如果排除空氣污染的原因,大多數還是與患者免疫力差有很大關係。所以他們對自身所在社會的厭惡很可能是對自己身體厭惡的一種投射——厭惡自己,所以厭惡養育自己的社會。

尼采其實不知道,如果沒有基督教社會,他這種精神病人可能連基本的照看都享受不到,會落到街邊枯骨的下場;而魯迅卻很清楚,如果沒有儒家道德對他的保護,他肯定會落到阿Q的下場。所以魯迅在文學作品裡面越把阿Q、孔乙己描述得慘,越有一種幸災樂禍的味道;而尼采把超人描述得越強,他自己反而越羸弱與無助。

歡迎關注《建構學》: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建構學 的精彩文章:

TAG:建構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