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核心員工離職,居然讓公司虧了9.21億美元!

核心員工離職,居然讓公司虧了9.21億美元!

每年三四月都是跳槽高峰期,人事變動本沒什麼稀奇,但在眾多消息中,有一則引起了我的注意。

過去一個月,Nike品牌總裁Trevor Edwards和副總裁Jayme Martin先後離職。然而,這還不是結束,集團近日發布的最新聲明裡提到,多元化部門總裁Antoine Andrews也將離職。

一個月走了三位高管,並且都沒有公布離職原因,這樣的高層動蕩並不多見,是突然爆發的嗎?

把時間線往前推一推,去年六月Nike因為業績增長持續放緩而啟動重組計劃「Consumer Direct Offense」,對內部進行結構化轉型,全球範圍裁員約2%。

同年還因集團高管間的薪酬差距和性別失衡,幾位女性運營高管也相繼離職。

就連集團首席數字官,到北美、歐洲、中東和非洲(EMEA)、大中華區以及亞太和拉丁美洲(APLA)事業部高管為止,全都進行了調整。

Nike這麼做本是為了應對最大競爭對手Adidas的攻勢,通過增加直營店、減少第三方經銷商、簡化部門、精簡產品並縮短生產周期的方式以維持核心產品競爭力

但Nike集團2018財年第二季度數據顯示,雖然收入實現了增長,可至上而下的全面重組使得Nike比以往花費了更多運營成本,凈收入反而有所下降。

甚至4月5日公布的2018財年三季度年報顯示,在凈利方面,Nike期內凈虧損為9.21億美元,同比下降180.72%

儘管Nike方面表示虧損是受美國稅改法案影響,但仍有業內人士分析認為,此前Nike高層動蕩不僅增加了管理成本,幾位核心高管的離職也多少使其在營銷方面受到了影響。

那麼,品牌總裁Trevor Edwards等核心人物的離職到底是屬於組織架構調整,還是其他原因就更要打個問號了。


這樣在全球擁有數萬名員工的行業巨頭,面對人事動蕩、人才流失,無論是信譽還是利益多少都受到了影響。

那對其他中小企業而言,過去「習以為常」的人才流動,是不是現在也該好好算筆賬了?

「人想走我硬留也留不住,大不了走一個我再招一個,多的是人找工作」「員工離職能有多嚴重,公司離了誰都能正常運轉」……

你遇到過這樣的老闆嗎?又或者你作為管理者有沒有這樣想過?

有這種想法的老闆對企業就是不負責任。因為員工離職不只是換個人做事而已,而是有離職成本的。

HR花費時間精力了解調查才選進來的員工(招聘成本),試用期還要進行崗位培訓,安排老員工帶他熟悉工作(培訓成本),等他上手了成為能帶來業績的得力員工了,離職後替代他的新人還要再重複相同的流程,且無法保證能否取得更好的業績(機會成本),要是被動離職企業還需要支付賠償金,甚至可能攤上勞動仲裁(解約成本)。

如果領導都憑著主觀喜好決定員工去留,那是拿企業效益在任性揮霍。到底什麼樣的員工離職可以,什麼樣的員工你必須把握住?其實,員工離職大致就是下面這兩種情況:

一種是績效差或道德品質不過關的員工離職,這對企業而言是正面的。對公司沒有貢獻的人、總是帶來負能量的人走了,企業才有替換新血的機會。

另一種是積極正向的績優員工或有能力的高層,這樣的人離職除了前期成本損失、業績損失,也會引起顧客滿意度下降,甚至影響其餘在職員工的氛圍、士氣。

如果你身處管理層,簽過的離職申請理由大概都千篇一律吧?但作為同事的其他員工,卻都看在眼裡心知肚明。

這也是為什麼,一個員工離職會導致三個員工產生離職的想法。漸漸的,走的人多了,團隊凝聚力就散了,事情就做不好了,是連鎖效應,怎麼算都是企業更虧。

儘管離職理由有很多種,但除不可控因素(如家庭、健康問題等)之外,本質上都可以歸結成一點——對老闆、對公司寒了心。說明白點,就是沒有人來為員工謀利益、謀發展、謀雙贏。

看重員工就會輔導,認可員工就會提拔,也就不會存在什麼待遇不好,發展受限的問題。是因為老闆沒有做好這兩點,讓員工覺得心寒、受了委屈他們才會決心離開。


離職放在以前可不是這麼輕易就能下定決心的,所以有句話我們經常掛嘴邊:現在都什麼年代了。

首先,能用的人才,沒有過去那麼多了。多年的計劃生育使得90後00後的人口數量和70後80後相差甚多。

如今自己當老闆的70後80後不少,發展起來的企業也不少,職場上也逐漸進入90後為主力軍的時代,適齡的人就這麼多,其中的人才也就更加珍貴。

可能你會說,這些年輕人從小享受的教育和資源比過去好太多,人才比例也會較過去有所上升。這話乍一看沒毛病,但其實大家忽略了一點,就是思想的改變。

70後因為普遍家庭條件不富裕,所以咬牙靠勤奮和努力來改變命運,甚至一天工作16個小時的也有非常多。

80後享受了更好一些的教育,懂得用自我激勵,養成勤奮的習慣來推自己一把。

至於90後,他們特別的地方在於:相對更優越的成長環境養成了更個性的價值觀,獨立又主張正義平等。

當然,這不是說90後不能吃苦,而是比起辛苦,他們更在意的是挑戰、熱愛與公平。

最近研究報告表明,90後在國企、民企、跨國公司中的離職率超出想像。顯然這一代人的工作訴求,和他們的父輩已經不同了。

如今,支撐企業忠誠度的不再是生存,不再是情懷和所謂的「鐵飯碗」,而是發展,是熱情。

這也是為什麼前面提到:不少人會因為對公司心寒就選擇離職。

包括那些後來離開公司出來自立門戶的70後80後,其實也多少受到90後帶起來的獨立思想的影響。


必須明確的一點是,降低離職率不是由HR百分百掌控,而是個系統工作。

滿足員工的生活需求,除了工資福利待遇等基礎部分,還要通過激勵和提拔來激發他們的工作熱情和社會責任。

無印良品的社長松井忠三說過:成功90%靠制度。好的制度是企業不斷進步的原動力。

所以企業要制定客觀公正合理的績效評價、激勵機制、晉陞機制、用人機制等,同時公司作出的承諾一定要兌現,好讓員工明白付出會有相應回報,努力才會有發展;

最好的員工也不一定能勝任所有崗位的工作,管理者要充分了解員工優勢,才能發揮他的特長,為他提供有意義、有挑戰性的工作機會,使他工作更有動力;

重視並尊重每一個員工,營造人性化的文化氛圍,對他的進步稱讚,為他的成就喝彩;

建立培訓體系,提高管理人員的管理領導水平。如果在福利待遇水平都差不多的情況下,個別部門離職率特別高,大多和部門領導有關。

領導力專家庫澤斯和波世納曾提出領導力的五種行為:身體力行、共啟願景、挑戰現狀、使眾人行、激勵人心。

不具備領導力的管理者既不能得到下屬員工的認可,也更不可能去輔導員工成長;

設立暢通的溝通渠道,及時發現問題解決隱患,公司決策也可以聽取到員工意見,避免「牆倒眾人推」。

不過,在做以上這幾步之前,最需要確認的一點是:企業所處的行業是否具有發展前景。不具備核心競爭力的企業,就像是風浪里廢舊的小船,明知會翻還有誰敢上船?就算「被騙上船」也不會長久停留。


制定人才儲備的制度。核心技術不要讓一兩個員工獨佔,非技術崗位的核心崗位也要有後備人選的培養計劃。

這樣即使核心員工離職也能及時讓靠譜、熟悉工作的人補位。就算沒有人才流失,也可以作為內部晉陞的渠道;

通過合約協議來約束。如競業禁止、保守商業或技術秘密並規定補償措施等,防止企業權益被離職員工非法侵害。

放任解決不了問題

第一,作為員工,適應企業發展的速度,不斷提升能力是必須的。社會缺的是人才,不是人柴,企業給了資源輔導卻不懂主動去追趕企業發展的員工,即使不主動離職也逃不過裁員勸退。

第二,企業在進行優勝劣汰的時候要先問問自己,有沒有為員工提供了相應的輔導培訓來幫助他們成長,有沒有給他們為企業謀求更多效益的機會。

畢竟一開始也是公司認為是人才所以招了進來,為什麼時間久了他們就逐漸變得一無是處了呢?

優秀的人才如果被隨意對待,得不到培養,不走就是被埋沒,那另謀高就也是必然的。

總而言之,企業跟隨時代發展,如果發現員工總是跟不上,那便是雙方都要重視的問題,不是走幾個人就可以解決的。

本文編輯:白羨

關注「世維學社」,get完整版余世維老師的職場演講視頻,

因為實用,所以經典。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世維學社 的精彩文章:

被40多個議員痛罵5小時,還能保持微笑,扎克伯格是怎麼做到的?
培訓嫁接互聯網,講師IP價值最大化!

TAG:世維學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