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這種植物作藥用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了,被稱為是補氣之聖葯

這種植物作藥用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了,被稱為是補氣之聖葯

提到黃芪,想必我們大家都不陌生,許多中藥經方都離不開它。那麼,你知道黃芪的名字的由來嗎?

相傳,清朝有一位善良的老人,名叫戴糝。他善於針灸治療術,為人厚道,待人謙和,一生樂於救助他人。後來,由於救墜崖兒童而身亡。老人形瘦,面肌淡黃,人們以尊老之稱而敬呼之「黃耆(qí)」,老人去世後,人們為了紀念他,便將老人墓旁生長的一種味甜,具有補中益氣、止汗、利水消腫、除毒生肌作用的草藥稱為「黃芪」,並用它救治了很多病人,在民間廣為流傳。

黃芪,又名綿芪。多年生草本植物,高50-100厘米。主根肥厚,木質,常分枝,灰白色。莖直立,上部多分枝,有細棱,被白色柔毛。是一種民間流傳很廣的葯食同源的植物。

黃芪的藥用迄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了,其性味甘、微溫,有很好的補中益氣的功效。常被用於治療表虛自汗、陰虛盜汗、陽氣虛弱、氣虛衰弱等。最著名的莫過於經方「補中益氣湯」了。黃芪在現代醫學臨床應用也很廣泛,主要用於高血壓病、缺血性心臟病、急性腎小球腎炎、銀屑病、糖尿病、慢性鼻炎、骨質疏鬆 等。

黃芪是我們老百姓經常食用的純天然品,在民間流傳著「常喝黃芪湯,防病保健康」的順口溜,意思是說經常用黃芪煎湯或泡水代茶飲,具有良好的防病保健作用。黃芪和人蔘均屬補氣良藥,人蔘偏重於大補元氣,回陽救逆,常用於虛脫、休克等急症,效果較好。而黃芪則以補虛為主,常用於體衰日久、言語低弱、脈細無力者。有些人一遇天氣變化就容易感冒,中醫稱為「表不固」,可用黃芪來固表,常服黃芪可以避免經常性的感冒。

現代醫學研究表明,黃芪有增強機體免疫功能、保肝、利尿、抗衰老、抗應激、降壓和較廣泛的抗菌作用。黃芪食用也很方便,可煎湯,浸酒,入菜肴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補氣 的精彩文章:

孕媽媽分娩後氣血虛弱、精疲力盡,常吃這幾樣,補氣養血恢復快
9種方法辨氣血,教你如何快速補氣血,恢復健康體質

TAG:補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