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發展中的中非關係:機遇、挑戰和前景

發展中的中非關係:機遇、挑戰和前景

發展中的中非關係:機遇、挑戰和前景

文丨易卜拉欣·A 甘巴里 教授,奈及利亞前外長

譯丨梁筱璇 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2015級國際政治專業碩士研究生

我非常榮幸能在本次中非關係國際研討會上做主題演講,會議的兩個主題之一是「 中非關係:平衡、發展、可持續的未來」,由此引出了今天上午我要講的主題—— 「發展中的中非關係:機遇、挑戰和前景」。

一 中非關係的發展狀況

請允許我以一則軼事開始我的演講。就在30多年前,確切地說是在1985年,我作為年輕又幹勁十足的奈及利亞外長第一次正式訪問中國。當時的中國中共中央總書記胡耀邦同我舉行了一次重要的會談,使我的工作迅速開展起來。他特別指出,奈及利亞是非洲人口最多的國家,而中國是亞洲人口最多的國家,但兩國間的貿易卻如此微不足道。他敦促我們兩國承諾去改變這種局面。今天,根據中國駐奈及利亞大使館經商處趙林祥參贊在接受奈及利亞通訊社採訪時的談話,「兩國間的貿易額在2014年達到1495億美元,奈及利亞已經成為中國在非洲的第三大貿易夥伴」。在1985年,這是一個遙不可及的夢想,而如今已成為一個雙方受益的現實。

這次在奈及利亞拉各斯市舉辦的會議之所以重要,原因有四個:第一,奈及利亞是非洲最大的經濟體,而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第二,同中國的關係很好地契合了奈及利亞的「 同心圓」外交政策———最內層是本國人民的福利保障,其次是非洲,再次是南南合作框架下的國家,特別是中國,最外面是世界其他國家。第三,奈及利亞必須擺脫對石油的依賴,實現經濟多元化發展,這樣一來就增加了與中國合作的機會,尤其是在基礎設施建設、農業、工業、商貿和投資等關鍵領域。正如趙林祥參贊所指出的那樣,奈及利亞與中國之間互為補充的合作努力,「與2015年中非合作論壇約翰內斯堡峰會所宣布的十個中非合作計劃完全一致」。第四,這次會議的舉辦十分及時。它是在民間交流的框架下舉行的,與穆罕默杜·布哈里總統於2016年4月將要對中國進行國事訪問相呼應。

主席先生、尊敬的各位來賓,讓我們回到演講的主題上來。顯而易見,中國對世界的影響力逐漸增強,包括政治、經濟、戰略和文化等領域。相比之下,非洲對世界日益增長的影響力卻不那麼明顯,尤其是當非洲國家還在不斷努力解決它們的安全問題、持續推進民主化進程、整體上是世界經濟增長最快的地區之一時———非洲大陸不隻影響中國,而且影響整個世界。

在一篇富有見解的論文《中國在非洲的利益:非洲和美國的機遇和挑戰》(《非洲復興》2005 年7/8月刊)中,作者德魯·湯普森認為,近來中非在經濟和安全領域聯繫的日益加強帶來了機遇和挑戰,這需要複雜而靈敏的外交努力去使中國、美國、歐盟和非洲國家的利益都得到保障。最後他沒有忘記提到非洲的利益,這是很有意義的。最近,美國前國務卿希拉里·柯林頓在出訪某些非洲國家時警告說,「 新殖民主義」正在威脅非洲。這是對中非經貿關係的含沙射影,因為中國在2009年超越非洲傳統的貿易夥伴美國和歐洲成為它最大的貿易夥伴。

事實上,中非貿易總額從2000年的89億美元增加到2011年的1600億美元。對華貿易占非洲對外貿易總額的比例從10年前的3%顯著上升至2011年的13%。此外,中國對非洲的直接投資從2003年的1億美元躍升至2011年的120億美元。根據美國智庫傳統基金會的報告,2005~2010年,中國對外投資的近14%流入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確,中國2015年在非洲投資的最新數據顯示,短短10年間,中國在非洲的投資增長了100倍。

公平地說,雖然現在中非貿易和中國在非洲投資的巨大增長可能給一些西方國家帶來困擾,但是大多數非洲國家主要關注的是如何推動全球貿易和投資並從中獲得更大的利益。例如,中國對非洲的貿易和投資如果能促使美國和西歐相應擴大它們對非洲的貿易和投資,那麼中國就是受歡迎的。非洲國家對中國的發展經驗也很感興趣,特別是中國成功地幫助千百萬人民擺脫了貧困,而非洲卻還沒有達到「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的第一項——到2015年將每天靠不到1美元維生的人口比例減半。正如杜比薩·莫約(Dumbisa Moyo )在文章 《中國——非洲的福音》(《紐約時報》2012年6月27日)中指出,在任何情況下,證據都不支持「 非洲人在中國參與非洲發展時感覺自己被剝削」的觀點。據莫約說,2007年皮尤研究中心在對10個撒哈拉以南非洲國家的一次調查中發現,中國在非洲的介入被認為比美國的更積極。例如,在肯亞,91%的受訪者認為中國的影響是積極的,相比之下,認為美國的影響是積極的只有74%。

這並不是說在非洲的每個地方或者每個方面都不存在批評中非經貿關係的聲音。我將在稍後的發言中討論一些批評。即便如此,把中非經貿關係定位在中國對非洲大陸多維度參與的框架下仍是非常重要的。例如,與西方不同,中國沒有殖民過非洲,沒有西方殖民國家的歷史包袱。從1955年的萬隆會議以來,中國一直是亞非國家的引領者,隨後又成為不結盟運動中的一員,大力支持非洲反對殖民主義的解放運動,包括反對種族隔離的鬥爭。最近,中國還派遣軍隊和其他人員參與聯合國在非洲的維和行動,尤其是參加聯合國駐賴比瑞亞特派團和聯合國與非洲聯盟駐蘇丹達爾富爾的聯合特派團。此外,中國在任何時候都強調尊重非洲國家的主權、統一和領土完整,這一點對非洲國家很有吸引力並讓它們感到舒服。

在這方面,成立於2000年的中非合作論壇(FOCAC)(上一次會議於2012年7月召開),以及當時中國的最高領導人國家主席胡錦濤和國務院總理溫家寶隆重出訪非洲,也促進了中非之間的政治經濟交流。習近平主席繼續推動這種高層訪問,2015年12月25日他還聯合主持了中非合作論壇約翰內斯堡峰會。此外,2012年1月,新的非洲聯盟總部大廈在亞的斯亞貝巴落成,耗資約3億美元,完全由中國投資建造,被視為中國與非洲多維度合作的象徵。

二 中非關係的發展機遇

隨著中國日益成為非洲貿易、投資和經濟的一個主導角色,近年來非洲的發展圖景也得到大幅度改善。非洲經濟保持了快速增長。事實上,2001~2008年,非洲大陸是全球經濟增長最快的地區之一。它每年的經濟增長率約為5%,其中電信、銀行和零售業等行業增長顯著。幾個非洲國家的經濟正以每年大約8%的速度快速增長。2008年,非洲國家的國內生產總值為16萬億美元。到2010年,已超過26萬億美元。基礎設施的改善還可能進一步加快經濟增長。根據一些估計來看,非洲在未來15年對公路網120億美元的投資可能會使非洲內部貿易(目前僅占非洲總貿易的10%)增加2000億美元。

非洲的外國資本投資已經從2000年的150億美元激增至2007年的870億美元。2008 年,非洲人口的總支出超過了印度———兩者人口大致相當(非洲有10億人口,印度有12億)。在過去10年里,非洲手機用戶數量超過了美國的人口總數。

尤其令人鼓舞的是,非洲的經濟增長不像過去僅僅是由石油或礦產價格上漲推動的。無論是資源豐富的非洲國家還是資源匱乏的非洲國家,其經濟都有增長———這種進步不僅僅發生在私營部門。近幾十年來,政府採取的直接行動減少了嚴重衝突的數量(現在的數量大約是20世紀80年代的一半)、改善了經濟發展的條件,如降低通貨膨脹、削減外債、減少預算赤字。這些變化是非洲經濟持續增長的好兆頭。

非洲經濟的長期增長前景非常好,其發展夥伴都開始將它視為投資的目的地,而不僅僅是開展慈善事業的地方。事實上,在非洲的私人投資(2007年為530億美元)現在已超過了外國援助(500億美元)。根據世界銀行的數據,來自中國的投資佔了很大比例。

中國在與非洲建立新型和廣泛的夥伴關係方面一直處於最前列,它是非洲經濟增長、貿易增加、直接投資、援助和其他開發活動的引擎。在使中國成為非洲非常重要經濟角色的活動中,不僅中國政府和大型國有企業,一些民營企業也一直參與其中。比如,來自中國的全球電信供應商華為公司在非洲投資了大約15億美元,僱用了4000名員工。

儘管如此,中國對非貿易和經濟利益的中心是對非洲大陸自然資源的需求,目的是維持其經濟的快速增長。例如,中國進口的石油有1/3來自非洲,它的一些投資是與資源開發捆綁在一起的。一個可喜的跡象表明,中國想從奈及利亞進口更多的石油。安哥拉作為受益國已經以石油資源換取了中國的基礎設施項目。如前所述,中國與非洲的合作超越了石油和其他原材料:它是多維度的。《中非合作論壇約翰內斯堡峰會宣言》(2015年12月25日)強調了這一點:「11億非洲人民和13億中國人民緊密團結,共同開啟新的時代,抓住未來的發展機遇,為維護世界和平穩定和促進中非發展作出貢獻。」因此,中國的作用在未來幾年可能更加突出。此外,現在估計有超過100萬的中國公民生活在非洲大陸,他們的活動主要是積極的。

總而言之,中國與非洲的夥伴關係有許多優勢,在這裡只提幾點。

1、中國能為非洲的發展提供資本

當非洲傳統的發展合作夥伴歐洲和北美經歷持續的經濟衰退時,中國經濟一直保持增長。據保守估計,到2027年中國將超過美國成為世界最大的經濟體,到2050年中國的經濟總量將是美國的兩倍。

2、中國願意投資於非洲希望重點發展的領域

例如,2012年7月,在北京舉行的中非合作論壇第五次部長級會議上,中國承諾注重發展非洲的基礎設施,作為對非洲提高內部功能整合願望的直接回應。在中國宣布將幫助非洲發展重點領域的五點計劃中,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明確承諾,中國將同非方建立非洲跨國跨區域基礎設施建設合作夥伴關係,為項目規劃和可行性研究提供支持,鼓勵有實力的中國企業和金融機構參與非洲跨國跨區域基礎設施的建設。

此外,在2015年12月25日舉辦的由50個非洲國家和政府首腦以及習近平主席出席的中非合作論壇約翰內斯堡峰會上,通過了《約翰內斯堡宣言》。宣言提到,「中非合作論壇成立15年來取得了互惠互利的成果,也高度評價論壇北京峰會及歷屆部長級會議制定和實施的重大後續行動」。

3、與非洲投資環境和需要相關的解決方案和技術

在南南合作的框架內,非洲國家與中國的合作不是簡單的貿易和資源轉讓,它包括技術的交流和轉讓、知識和最佳實踐方法的分享。中國的工業化是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並且是靠自主努力實現的。雖然它受到西方政府的廣泛好評,但是中國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是基於它拒絕了大量西方的建議。中國的成功可能展示了另一種發展道路,這與西方新自由主義長期以來提出的發展道路是不同的。

三 中非關係面臨的挑戰

非洲的傳統發展夥伴西方國家含沙射影地指出非洲面臨「新殖民主義」的危險。尤其是長期以來一直爭論的根源,是中國以確保自然資源的獲得為重點。批評者們認為,中國在非洲的利益不代表非洲的長期戰略,與過去的剝削關係沒有什麼不同,對非洲大陸的發展並沒有什麼幫助。中國從非洲進口的近50%是燃料、礦石和金屬。

但是,這一點並沒有考慮到中國投資在非洲的廣度,包括建設鐵路和橋樑,這與礦產和油田毫無關係。中國政府鼓勵在非洲的各種活動,包括建築業,這佔中國最近在非洲私人投資的3/4。中國企業在非洲一年簽署的基礎設施合同金額超過了500億美元,中國還撥款50億美元投資非洲農業。中國在非洲最大的經濟合作夥伴包括非資源驅動型國家,如南非、模里西斯和迦納,中國企業在這些國家投資銀行、工廠、電信企業和小商店等。

然而,中非關係中已經有一些緊張因素。中國人被用複雜的感情對待——特別是在一些弱小國家,中國的力量在那裡顯得更為強大。中國建築工程的質量也受到越來越多的質疑。中國大陸企業建造的工程偶爾也會損壞崩塌。在安哥拉首都羅安達,中國建造的醫院盛大開業一個月後就因牆壁出現裂縫而很快停用。在尚比亞,從首都盧薩卡到東南部城市奇龍杜的公路(總長130公里,合81英里)在中國公司建造完工後很快就被雨水沖毀。由於這些教訓,非洲各國政府和企業開始審慎對待中國的承諾和其履行承諾的質量。

還有人擔心,中國在與非洲國家的交往中,往往忽視後者侵犯人權的行為, 尤其是在辛巴威、蘇丹和安哥拉等國。儘管在中國看來,如中國常駐聯合國副代表張義山大使在2003年所言,「 外部強加的條件不會給非洲問題提供真正的解決方案。國際社會因此應充分認識非洲國家的實際情況,尊重他們的自主選擇和發展戰略,支持非洲大陸通過自己的力量來發展的努力」,但這種態度反映在某些方面,相當於降低了對非洲國家政府改善人權和良好治理的壓力。

根據非洲開發銀行的研究,中國經濟增長放緩將給非洲發展帶來風險,非洲對於中國經濟震蕩的衝擊是脆弱的。過去30多年來,中國國內生產總值年均增長率超過9%,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最近預測,2012年中國經濟增長率將放緩至8.2%,2013年將放緩至8.8%。又因為中國與非洲的經濟聯繫在很大程度上是基於對非洲資源商品的需求,所以這一需求的下降將對非洲的經常賬戶和財政狀況產生負面影響。不過,雖然中國在非洲的影響確實有所下降,但下降幅度很小。同時,中國稍緩的經濟增長還可能導致中國的各大銀行收縮對非洲的信貸額度。由於與非洲的交易佔了中國進出口銀行資產總額的1/3(包括向迦納提供的130億美元巨額貸款和向剛果民主共和國提供的60億美元巨額貸款),中國經濟的持續放緩可能會減少這種有利於非洲國家的巨額貸款。

當地也有人投訴中方管理人員態度惡劣和中國民營企業工資待遇差。這些最近在尚比亞南部省的銅礦企業引發了騷亂,造成了一些人員傷亡,而礦工抗議惡劣的工作條件使緊張局勢達到頂點。還有就是衣索比亞和尚比亞農場主投訴中國企業低價收購他們大片土地。

作為南方國家的一員,中國與非洲發展合作夥伴有很多共同點,也有很多東西可以與它們分享。但是,在中非構建夥伴關係的過程中,雙方的文化差異的確引起了一些文化衝突,這使當地人民有時感到被忽視,他們認為非洲國家並沒有被中國視為真正的平等夥伴。中非雙方必須對這些文化差異有更清醒的認識。

有人還觀察到,在一些情況下,來自中國企業的競爭已給非洲本地的產業和企業家帶來了不利影響。例如,在我們奈及利亞,最近幾年已經有數百家紡織廠倒閉,因為他們競爭不過更廉價的中國服裝,導致成千上萬的工人失業。

雖然中非關係被視為擺脫了傳統「 條件」的束縛,但在這種新關係中是否同樣存在其他新的條件呢?例如,中國向非洲國家提供貸款時經常要求後者必須拿這些錢和中國公司交易,從而減少了在質量和價格方面的充分競爭。此外,中國在非洲大陸的基礎設施建設常常還與優惠貿易協定或獲取自然資源捆綁在一起。

四 未來展望

總而言之,加強中非關係的機遇大於挑戰,儘管挑戰仍然存在,且必須以嚴肅和公開的方式加以解決。然而,非洲國家在對華關係中並不是無助的,雖然有些國家在這種關係中使利益最大化、負面影響最小化的能力比其他國家更強。在這方面,非洲國家需要發展國家、次區域和區域戰略以便在與中國的交往中實現雙贏。他們應該制定法律和規則來保護本國工人的利益和自然環境,並加強機構的執行力度。

第一,非洲國家充分利用對華交往中的所得也是十分重要的。這是可能的,尤其是中國在它競爭力很強領域的投資所帶來的技能學習、技術轉讓以及基礎設施建設等。再有就是,根據非洲開發銀行最近對中非關係的研究,非洲國家應採取政策使其未來經濟增長的融資渠道多元化,特別是在中國經濟可能放緩的情況下。

2012年9月21日,我在向「 新加坡全球對話」提交的一篇論文中提出,在我看來,中國應該加強和深化與非洲交往的多維度特徵。讓我感到欣慰的是,粗略看了一下中非合作論壇約翰內斯堡峰會通過的《中非合作論壇———約翰內斯堡行動計劃(2016~2018年)》後,我發現這一點的確正在實現。這個計劃是由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和部長會議發起並實施的行動計劃的進一步後續行動,是通過中國的認同和支持來努力解決非洲面臨的多重挑戰(安全、發展、民主化/人權),以建立中非可持續發展和使雙方受益的合作關係。在這方面,有啟發的是,在非洲國家獨立後的前幾十年里,中國在與非洲的交往中把政治關係置於經貿關係之上;在20世紀90年代和21世紀的頭十年中,政經關係的位置顛倒過來。現在,有必要深化中非在政治與經濟兩個領域的關係,中非合作論壇約翰內斯堡峰會通過的多維度的《中非合作論壇———約翰內斯堡行動計劃(2016~2018年)》,就是上述關係深化的具體體現,它涵蓋了和平與安全、農業和糧食安全、工業、基礎設施發展、能源、金融、投資、能力建設、教育和科技等領域。

第二,應該有更多的中國公司簽署 《聯合國全球契約》。已有來自130多個國家的8700家企業簽署了這個契約,它是世界上最大的自願性企業社會責任倡議,主要原則包括:支持並尊重國際公認的人權,支持勞工的結社自由及集體談判權,消除一切形式的強迫和強制勞動、廢除童工,在環境方面促進更負責任的做法、推廣環境友好型技術,反對一切形式的腐敗。儘管目前已有來自中國的298家企業簽署了這項契約,但應該有更多的中國機構和組織參加。

第三,在加強和鞏固與非洲國家的關係方面,中國應與非洲金融和開發機構進行更密切的合作,如非洲開發銀行(ADB)、非洲進出口銀行、區域經濟共同體(如西非國家經濟共同體和南部非洲發展共同體),以及「非洲發展新夥伴計劃」(一個特彆強調非洲大陸基礎設施建設的非洲聯盟機構)。由於這些機構努力促進可持續發展和公眾問責,它們在非洲內外贏得了地位和信譽。讓人欣慰的是,《中非合作論壇———約翰內斯堡行動計劃(2016~2018年)》還制定了中國與這些機構合作、給予它們支持的條款。

第四,對於具有創新精神的「 非洲互查機制」(African Peer Review Mechanism, APRM),中國應該認同、鼓勵並提供具體的支持。該機制是為了促進非洲政治、經濟和企業領域的良好治理,是自願參與的,截至2012年7月,已有31個非洲國家自願簽署該協議。在此過程中,中國可以幫助非洲國家解決那些它們認為對社會經濟和政治發展很重要的問題。同時,中國應對一些西方討論的中非關係中的消極因素做出回應。對此,值得注意的是,對肯亞的案例研究表明,中國正在與其他一些捐助國共同參與「官方發展融資」(ODF)領域的「 聯合援助協調」機制。

如果能抓住上述討論中提到的機遇,處理好那些挑戰並採取上述步驟,中非就可以維持和加強彼此之間的關係,並發現對方是可靠而且值得信賴的盟友和商業夥伴。這將有利於中國、有利於非洲、有利於這個日益相互依存的世界。

本文是易卜拉欣·A甘巴里教授在2016年3月16~18日奈及利亞拉各斯商學院召開的「中非關係:平衡、發展、可持續的未來」國際研討會上的發言。已發表於《中國非洲研究評論》[2015] 總第五輯,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

文章來源:北京大學非洲研究中心微信公眾平台

END

國際 | 專業 | 前瞻

北京大學滙豐商學院海上絲路研究中心

Research Institute of Maritime Silk-Road

HSBC Business School

Peking University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北大滙豐海絲研究中心 的精彩文章:

張明:直面「一帶一路」的六大風險
查道炯:應對貿易戰,要以「事」謀「勢」

TAG:北大滙豐海絲研究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