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壓力、抑鬱使大腦萎縮?科學家可能找到了原因

壓力、抑鬱使大腦萎縮?科學家可能找到了原因

REDD1抑制了mTORC1的產生,而mTORC1本身是用來修復受損的腦細胞的。

由病毒介導的REDD1過表達足以引起憂鬱和抑鬱樣行為以及神經元萎縮。

美國耶魯大學醫學院的Kristie T Ota等研究人員近期發現,REDD1(regulated in development and DNA damage responses-1)是長期壓力導致的突觸損失和抑鬱行為的重要介導因子,結果刊登在《自然?醫學》雜誌上。該研究不但為我們揭示了長期壓力致抑鬱過程中的關鍵分子,同時也為阻止或逆轉長期壓力的不良後果提供了新的分子理論基礎。

重度抑鬱症(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MDD)影響了全球17%的人口,給患者帶來沉重的精神痛苦和經濟損失。臨床和臨床前研究皆表明,長期壓力和MDD會導致大腦皮層和邊緣系統中的神經元萎縮。但是這種形態學變化背後的機制目前尚未明確。

Ota等人發現,壓力可以提高大鼠前額皮質(prefrontal cortex,PFC)中REDD1(在發育和DNA損傷反應中的調節因子,是mTORC1的抑制因子)的表達水平。同時,mTORC1的信號靶分子的磷酸化水平降低,這個過程涉及蛋白合成依賴的突觸可塑性。研究人員還發現,人類重症抑鬱症患者屍檢時的PFC中REDD1水平有所提升。敲除REDD1編碼基因的小鼠可以從由長期不可預測壓力引起的行為、突觸、mTORC1信號缺陷中恢復,然而,大鼠PFC中由病毒介導的REDD1過表達足以引起憂鬱和抑鬱樣行為以及神經元萎縮。此外,mTORC1被REDD1抑制後所導致的突觸變化,也可以通過對其他共匯通路進行mTORC1調節來重現。

總之,這些屍檢數據和臨床前的研究都表明,REDD1是長期壓力引起的神經元萎縮和抑鬱行為的重要介導因子。長期慢性壓力可以在轉錄和翻譯水平上降低突觸相關基因和突觸蛋白合成的表達水平。由於慢性壓力對mTORC1信號、突觸發生以及抑鬱行為都有影響,因此,該項研究為將來阻斷或逆轉這種效應的治療性干預措施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

參考文獻:Nature Medicine 2014;20: 531535

好文

薦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生命新知 的精彩文章:

新分子助力骨關節炎防治
川大取得再生醫學重要進展

TAG:生命新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