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恐怖 > 為追富二代男神我使盡渾身解數,他笑著說:你早就是我小媳婦了

為追富二代男神我使盡渾身解數,他笑著說:你早就是我小媳婦了

每天讀點故事簽約作者:江羨魚 | 禁止轉載

1

說來甚是可笑,陵川城東的屠夫宋二,在他四十歲的時候添了一個小姑娘。那可真是寶貝得不得了,含在嘴裡怕化了,捧在手心怕碎了。

半輩子沒讀過書的他倒是頭一遭附庸風雅起來,去請了啟平二十八年的狀元孔繁,想為小丫頭取個有點文化的名字。

老狀元倒不愧是狀元,一聽就抓住了宋二的側重點。思來又想去,有文化,書讀得多不就有文化嗎?於是孔先生和宋屠夫一合計,小丫頭就叫宋知書了。

小丫頭粉糯糯一個小糰子,宋二瞧著呀,是眼也歡喜,心也歡喜。就連他的妻子芸娘都覺得自己可能給自己生了個小情敵,可奈何這小情敵模樣生得俊俏,皮膚又白皙。

她淺淺的一個笑容更是讓人心頭暖得發顫,似摻了十二分的蜜糖融化了開來,真叫人想恨也恨不起來。

2

大抵,女兒都同父親親厚些,所以在宋知書連路都還走得搖搖晃晃時,就已經能斷斷續續地喚出阿爹了。倒也不愧是宋二的小姑娘,知書也算是盡得其真傳。儘管連吐字都不清楚,但那個嗓門,是真的響亮!頗有宋二吆喝叫賣時的風範!

日子倒也是溫馨順意,小知書也一天天長大了。只是宋二不免有些擔憂,因為除了名字外,她是半分女兒家的樣子都沒有。琴棋書畫是絲毫不會,但掏鳥窩、摸魚上樹、斗蛐蛐等等,那叫一個精通啊!

芸娘心慈,不僅自己捨不得責罰這寶貝心肝兒,就連宋二稍微提高音量說幾句,她都要給他甩兩分臉色。正是如此,小知書這膽子啊,怕是整個陵川都找不出一個姑娘能夠與之相比了。

幸好啊,雖然沒有那家姑娘能夠與宋知書相提並論,但好歹還有個翩翩少年郎與之旗鼓相當。

3

故事道來也委實是個緣分,這小郎君啊,姓溫名衡字達理,是泰安侯府的小侯爺。

說到這兒,就不得不提一提泰安侯溫尚了。當然,也就是溫衡他爹。

拆穿了講,這泰安侯的位置是靠女人得來的。在深宮的溫貴妃是溫尚的親妹,因著一副好容貌和一顆玲瓏心得了聖寵,便滿門心思想著要為自家兄長也謀個一官半職,讓世代從商的溫家也提升下社會地位,感受下顯貴風光。

枕邊風聽得多了,最後昭武皇帝大手筆一揮,溫尚就成了個侯爺,連帶著溫衡也跟著搖身一變成了個小侯爺。

不過,溫衡對小侯爺這個身份並不甚在意,依舊是每天帶著自己的狐朋狗友樂得逍遙自在,賭博喝酒逛青樓調戲姑娘硬是一樣沒落下。

溫貴妃和溫尚自覺臉上無光,暗地裡更是沒少說教。可這小公子啊,左耳朵進了右耳朵就出了,讓他擔起溫家的滿門榮耀簡直就像摘星撈月一樣困難。

其實呀,溫衡長得很好看,說是芝蘭玉樹、儒雅風流也不為過。加上他又總是愛著一襲白衫,倒挺像戲文里仗劍行走天涯的少年郎,自在瀟洒。

只是,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古人誠不欺我。若是他名行再端正些,定是不少姑娘家的春閨夢裡人。可偏生他啊,是個實打實的紈絝。

4

宋知書與他初次相逢,就更是啼笑皆非了。

用溫小侯爺的話來講呢,就是他活了十七年都沒遇到過這麼兇猛蠻橫的姑娘,這要是擱在戰場上,准能以一擋十。

用宋知書的話來講呢,就是這少年郎好看是好看,但就是個繡花枕頭,草包得不得了,連鐵生家的十歲小娃娃都比不上。

彼時是承元十年的初春,天氣和煦,風也暖柔柔的,就連空氣都是甜絲絲的。大抵是因為這春光太過美好,人們對自己也就更珍視了些,宋家的肉生意更是好了不少。特別是泰安侯,甚好這一口新鮮肉食。

說起那一天啊,溫小侯爺定是出門時沒看黃曆,才遇上了這一橫禍。因為老是闖禍,又說教不聽,老侯爺氣極就關了他。可逃跑這種事情,溫衡太得心應手了。只是,好巧不巧,他撞上了前來送肉的宋知書。

其實就算外人來看,溫衡那天也委實鬼鬼祟祟的像個賊。他好不容易避開護院,偷偷摸摸從自己的專屬通道出來,就對上了宋知書一雙狐疑震驚的眼。說是專屬通道,其實不然,就是個狗洞。

但當時,溫衡被一個姑娘這麼瞧著,心下也確實覺得挺難堪的,自己的光輝聖潔形象定是渣都不剩了。不過,溫衡畢竟是溫衡,尷尬氣氛堅持不過兩秒,撒腿就溜了。

宋知書畢竟也是宋知書,怔了一會兒,撒腿就追上去了。這傻姑娘心裡的想法也真是再簡單不過了。她想,泰安侯是她們家的大貴客,肉買得多,賞錢也給得多,人家什麼都有也沒什麼好報答的,今天這個賊她倒一定要替他抓住。

就這樣,宋知書堅持不懈地追了溫衡八條街。最後,倒是溫衡先敗下陣來,求了饒。可叫姑奶奶也沒用啊,知書性子率誠,這賊定是要親手交由泰安侯處置的。

半道上小侯爺倒也是沒少想過逃跑,可奈何宋知書太過強悍兇猛,他也是有那個賊心沒那個賊膽,只能暗自嘆息自己時運不濟,更是把宋知書祖宗八輩都在心裡問候了一遍。

5

由此也可以看出,宋知書確實是個死腦筋。且不說溫小侯爺那一身衣裳價值不菲,質地不凡,單看這氣度也應該是個非富即貴的主啊!著實不能因為他行為鬼祟就追了人家八條街啊!

這梁子,就這麼結下了。

不過,泰安侯倒是挺欣賞這個小姑娘,甚至覺得或許怕也只有宋知書才能降住他家的混世小魔王。倒也不愧是世代從商,溫尚把這利弊一權衡,第二天就找上了宋二。

從此,宋知書就成了溫衡的小根班。吃飯跟著,上課跟著,這還不算什麼,可是,人家上茅房她也在外守著,人家調戲姑娘她也瞧著。

6

就連溫衡的狐朋狗友們都打趣道:「這哪是小跟班啊,分明就是一個小娘子呢,日日跟著自己的郎君定是怕他被人搶了去。」到底宋知書還是個未出閣的小姑娘,這話語里的揶揄還是聽得出來的。

那是她平生第一次那麼無措,臉上白一陣紅一陣,手腳都不知道該放那裡才好,急得匆忙解釋,似乎連眼淚都快掉下來了。

這模樣不似平日那般可惡,瞧著倒也分外惹人憐愛,有些膽大的甚至開始起鬨,「小侯爺,你怎麼不快去安慰安慰你小媳婦兒啊?」

本就是位頂漂亮的小姑娘,除了性子蠻橫些倒也挺討人喜歡,溫衡聽著他們這麼說心裡倒還很樂意。

「去去去,別開玩笑,我家小知書經不起逗。」

「喲,真是你家的,下手夠快啊。」你一言的我一句,倒成功把宋知書氣跑了。

不過,令人意外的是,小侯爺居然追了出來。世道真是好輪迴,從前是宋知書不辭辛勞追了溫衡八條街,今天是溫衡堅持不懈追了宋知書八條街,倒也是一對歡喜冤家。

最後,還是溫衡拉住了宋知書。那一天,知書聽到了一句極是動聽的話,儘管很傲。劍眉星眸的少年郎映在她的瞳孔里,似乎有些拘謹又有些緊張。

良久,他緩緩開口:「小丫頭,雖然你蠻橫無理又總愛揍我,還潑辣得很。但想來定是沒有哪家小郎君願意娶你的,不如我委屈一下,勉為其難收了你吧。待你再長大些,就嫁給我好不好?」

許是話語說得太過誠摯,亦許是暖風穿迷了知書的心智,她木訥地點了點頭,輕緩開口:「好。」

雖然只有一個字,但這個字啊,道盡了她纏綿的小女兒心思。

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呢?

或許是溫衡執著她手不厭其煩,一遍一遍教她寫「知書」時,那時她的字寫得很是扭捏,倒挺像田地里蠕動的蚯蚓。

耳旁是少年的爽朗笑聲,他說:「小知書,你怎麼這麼笨呢?笨點也好,這樣就沒人會瞧上你了。」

入鼻是滿袖梨花香,春風微動,吹進滿室馥郁芬芳。

入目是少年的精緻眉眼,只一眼,便足以叫人失了魂魄。

亦或許是他每次捅了婁子可憐兮兮地討好讓她動了心,不管是珠釵脂胭還是新奇的小玩意都也叫溫衡費盡了心思。知書想啊,他是含著金湯匙長大的少年,又何曾要這樣千般萬般地去討好她呢?

日日處著,這情誼自然也就生了出來。

為了能夠配得上溫衡,知書倒也算是費盡了心思。她偷偷背著溫衡去向阿娘和醉香樓的廚子請教,不管是女工、禮儀還是菜肴,她都想學到最好。因為,她覺來,她未來的夫君,是配得上最端莊的姑娘和最精緻美味的食物的。

溫衡喜歡白色,喜歡梨花,喜歡城西蔡家鋪子里做的紅豆糕,喜歡在初春的好時節去賞滿樹的海棠花,喜歡……這些,知書都知道。外人都說她大大咧咧,但他們不知道的是,一個姑娘若是心裡有了一個人,便會用最細膩溫柔的心思去關注他。

7

宋二這幾天很是納悶,自家的小姑娘沒事怎麼老愛偷著笑呢?想來想去,也沒想通。到底也算是虛心好學,他轉頭就去請教了自己夫人芸娘。芸娘是過來人,三言兩語就道破了乾坤。

不過幸好有芸娘提醒,不然就不知道宋二這顆榆木腦袋要想到幾時了。

不知不覺,他的小姑娘就快要變成別人的小姑娘了。這件事情,委實也讓他難過了很久。

你想想,是這個道理,辛辛苦苦養大的白菜就要被豬拱了,能不難過嗎?不不不,不是豬不是豬,是溫潤敦厚的如玉君子,是儀錶堂堂的小侯爺。就算借他一萬個膽子,他也不敢說小侯爺是豬啊!

可在溫柔鄉里浸大的小侯爺到底是不是知書可以相伴一生的良人呢?他的女兒雖然不是穿錦衣吃玉食長大的,可還是有幾分驕傲與尊嚴的。那般要強的性子,不是傷了別人就是傷了自己。

宋二不敢細想,也不願細想,他倒寧願知書還是那個站在杏樹下甜甜糯糯喚他阿爹央著他抱的小姑娘。

這樣,這世間諸多疾苦無奈他還能替她多擔待些。

8

變故還是來得太快。

在承元十三年,在宋知書十四歲的時候。

彼時,臨州鬧了旱災,萬畝良田顆粒無收,朝廷拔的款子和糧食下去經過一層一層的盤剝,到百姓手裡就只剩幾文錢和一碗薄粥了。飯都吃不飽,又有誰還能巴心巴肝地效忠皇室呢?

地方騷亂不斷,官府又強力鎮壓,矛盾激化開來就猶如一塊巨石投進深水濺起千萬層波浪。

消息傳至帝京時,景瑄帝當場在朝堂上摔了摺子,痛罵朝臣,又自責自己。

他說:「孤自登基以來所求所願皆不過是百姓能夠安居樂業,而今,卻有臣子想駁孤的意。諸位愛卿都說說,是該滅滿門還是誅九族呢?可孤卻覺得,這些遠遠不夠呢?」

滿朝文武嚇得夠嗆,可居然還有個不怕死的尚書郎站了出來。這尚書郎叫唐寧,是新晉的狀元,做官的時間短了些,自然火候也差了些。

不過,他倒還是個一心為君、感念民生不易的清廉官。一字一句,鏗鏘有力,說得那些老臣又是汗顏又是自愧,紛紛自掏腰包搞起了募捐。

還是溫家財大,泰安侯溫尚這次更是下了血本想在聖上面前搏個大功勞,一狠心將半個溫家的產業都捐了出去。

溫家世代從商,玉器、酒樓、絲綢等各個行當都有所涉略,想來景帝登基後沒有削了他這個沒有半分功勞的侯位,定是瞧上了他的家產,敢情好,有他們溫家在,遇上什麼災危兵亂都不用國庫掏銀子了。

俗稱說,拿人手短,吃人嘴軟。吞了這麼大一筆銀子,總得表示點什麼,顯現下皇恩浩蕩吧。景帝聖旨一下,壓送錢糧慰問百姓的差事就落到了溫尚他兒子頭上。

本就不是什麼苦差事,又能賺個美名在身,溫尚到也挺開心。錢財都是身外之物啊,等這趟臨州之行回來,他就要好好合計下這渾小子同知書那小丫頭的婚事。早點抱著孫子數錢數到手軟,想想就是人生一大樂事。

話說知書這小丫頭心思實在,倒真是兒媳婦的最佳人選。

9

溫衡去了臨州不過才三個月,知書卻已經是瘦了一圈了。沒有他天天在身邊聒噪,日子竟無聊得緊。就連閑來無事出去轉轉,在街上碰到一個相似的背影都讓她恍惚許久,原來,不知不覺間才發現自己已經離不開他了。

芸娘倒也是個性情中人,不忍自己的女兒飽受相思之苦,竟早替知書備好了盤纏乾糧。

她說:「知書,阿娘是知曉你的,與其日日這麼盼著,倒不如去臨州尋他吧。我想,他也是樂意見到你的。」

山不來就我,我就去就山。每向臨州多行一里路,知書就多一分的歡喜。她無時無刻不在幻想著溫衡見到她是何種模樣,是驚喜多些還是愉悅多些呢?

即便山高水長,路途無聊,車也顛簸得厲害,但只要想到溫衡,她就高興得整夜整夜睡不著覺,那端是她心心念念的少年,是她將會執手相伴一生同甘共苦的良人,只要能瞧見他,受再多苦又有什麼關係呢?

甫一到臨州,知書一顆心都快跳出嗓子眼了。

日思夜想的人就在眼前,她一定要給他一個驚喜。想來他許久沒吃上陵川蔡家鋪子里的紅豆糕,定是饞得緊。之前軟磨硬泡習得的手藝終於排上了用場,紅豆相思,相思紅豆,這滿腔情意也能寄寓於此了。

當知書好不容易央得臨州一家糕點鋪,借給她工具材料做好紅豆糕後,便急匆匆地往驛站趕。路上走得急,不小心摔了一跤也顧不上腳踝疼痛,只匆忙揉了揉就站起檢查懷裡的糕點有沒有被摔碎。

這般小心翼翼的宋姑娘啊,只是因為心裡藏了一個人。

只是,宋姑娘設想了她同溫衡相逢時的千萬種可能,卻唯獨沒想到會是那樣尷尬的境遇。(原題:《知書不厭理》,作者:江羨魚。來自:每天讀點故事【公號:dudiangushi】禁止轉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深夜奇譚 的精彩文章:

旅行住便宜賓館,半夜夢醒看見紅衣女子站在床邊,看清她臉我尖叫
被大媽投訴我失業,一老人提供高薪工作,去之後我直接嚇哭:接送死人

TAG:深夜奇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