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四時神葯」茯苓,使用極為廣泛

「四時神葯」茯苓,使用極為廣泛

茯苓是寄生在松樹根上真菌茯苓的乾燥菌核,一年四季都可生長,也是春夏秋冬四時可用的良藥。 它與各種藥物配伍,不管寒、溫、風、濕諸疾,都能發揮其獨特功效。

茯苓又名茯靈、松腴、松薯等,西漢劉安《淮南子·說山訓》載述:「千年之松,下有茯苓。」

茯苓有塊狀、球形、扁形、長圓形或長橢圓形等形狀,大小不一,表皮淡灰棕色或黑褐色,內部白色稍帶粉紅。味甘、淡,性平。有滲濕利水、健脾和胃、寧心安神的功效。臨床上可以用來治療小便不利、水腫脹滿、痰飲咳逆、嘔吐、脾虛食少、泄瀉、心悸不安、失眠健忘等病症。質量好的茯苓體重堅實、外皮紋細、無裂隙、斷面白色細膩、粘牙力強。產於雲南的白茯苓品質最優,是地道藥材,又被稱為「雲茯苓「(簡稱雲苓)。

根據使用部位的不同,又可分為茯苓皮、赤茯苓、白茯苓、茯神木等。茯苓皮是茯苓菌核的外皮,有利水消腫之效;赤茯苓是削去外皮後的淡紅色部分,有滲利濕熱之效;白茯苓是切去赤茯苓後的白色部分,亦稱茯苓塊,炮製常切成小方塊,有滲濕健脾之效;茯神木又簡稱茯神,是白茯苓中心抱有細松根的部分,炮製常切成方形薄片,有寧心安神之效。

金元時期名醫張元素總括茯苓功效說:「其用有五:利小便也開腠理也,生津液也,除虛熱也,止瀉也。」《本草綱目》認為:茯苓氣味淡而滲,其性上行,生津液,開腠理,滋水源而下降,利小便,故張潔古謂其屬陽,浮而升,言其性也;東垣謂其為陽中之陰,降而下,言其功也。

著名中醫岳美中先生有一個經驗方:單用茯苓一味治療發禿,具體是用茯苓 500 克~ 1000 克,碾為細末,每次服用 6 克,用白開水沖服,一日 2 次,堅持一個比較長時期,以髮根生出為度。(來源於《岳美中醫案集》)

岳老認為有種發禿的形成,是因水氣上犯巔頂,侵蝕髮根,同時阻礙氣血的正常上行,使髮根枯落而成。茯苓能上行滲水濕,濕去發生,這是間接生髮的妙用。適用於茯苓治發禿的人,體內必然有水濕。因此除了脫髮外,還有其他癥狀,比如舌頭胖大、舌邊齒痕明顯、舌苔厚膩、嘴唇周圍有隱隱黑斑。由於水濕嚴重會阻礙脾胃陽氣,所以人還會感覺身體酸軟無力、不愛運動 ;甚至影響人體氣機,導致小便不利、胸脘痞悶等症。

除了藥用之外,歷來人們日常生活中,茯苓還常被作為補益性的食物入饌使用。比如把茯苓研末製成糕點,或與米合煮成茯苓粥,或與糧食釀製成茯苓酒等。古代文人就常喜將茯苓與芝麻同食,如宋代大文豪蘇軾曾寫到:「以九蒸胡麻,用去皮茯苓少入白蜜為餅食之,令氣力不衰,百病自去,此乃長生要訣。」(註:胡麻即芝麻)我們日常生活在家也可以自制茯苓芝麻粉,具體做法:取茯苓、芝麻(以黑芝麻為佳)各 500 克。先將茯苓研成細末。芝麻炒熟,冷卻後研成細粉。將二者混勻,貯於瓷罐內。每天早晚各取 20 克~ 30 克,用白開水(或蜂蜜水)沖服。茯苓芝麻粉有健脾益智、防老抗衰的功效,常服對人體有補益作用。

茯苓沒什麼藥味,加在食物里不影響口感,可以在藥店買上好的茯苓,讓其幫忙打成粉,平日里入饌食用。

比如北方人喜麵食,每次做饅頭時可加入 30 克茯苓粉在面中,加溫水和成比蒸饅頭的面更軟的程度,再加入泡打粉,醒 20分鐘,就可以上鍋蒸成茯苓饅頭。南方人愛吃各式糕點,可以製作蓮子茯苓糕。將蓮子和茯苓按 1:1 的比例磨成粉;把蓮子茯苓粉和糯米粉按 2:1 的比例倒入盆中,按個人喜好加入適量白砂糖,慢慢倒入溫水和面,揉成麵糰,放入餅模中,壓成漂亮的餅狀 ;冷水上鍋中火蒸20分鐘後,熱騰騰的糕點就可出鍋食用了。蓮子茯苓糕有寧心健脾之功,適宜於心陰不足、脾氣虛弱引起的乾渴、心悸、食少、神疲者食用。據《本草品彙精要》記載,茯苓還可以去除婦女產後臉上的黑斑,故也可以拿蜜和茯苓末做成面膜調敷使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福臨安康 的精彩文章:

過度用眼,導致眼疲勞長期出現,用這樣的方式緩解一下吧!

TAG:福臨安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