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北京女子圖鑑》與現實生活

《北京女子圖鑑》與現實生活

最近被自來水多安利的一部網劇《北京女子圖鑑》,作為文娛傳媒的投資崗養成的習慣導致現在一看到一部片就會推算大概成本,是否能盈利這些個俗氣的問題。

目前該劇播出10集點擊量破5億,應該算是非常成功了。該劇的定位其實非常明確精準:漂在一線城市奮鬥的女白領們,在中國這個女性就業率穩居世界第一的國家,在這個一線城市漂泊著千萬個認真工作改變生活的國家。這個劇肯定希望他們能在戲中找到自己的影子,得到共鳴。但是看了下網上的評論並不是很高,大家提出來的最大bug大概就是以下幾點

請告訴我找工作跳槽升職哪有那麼容易?

為啥女主哪裡都能遇到可幫她的男人?

what?! 北京2年不啃老想買房?

為什麼老在談戀愛換男人,說好的職場劇工作呢?

講真,中國(大陸)從來沒什女性職場劇,所謂的都市劇,全稱應該叫做都市言情劇。典型案例《杜拉拉升職記》、《歡樂頌》、《我的前半生》...... 都市言情劇與真正的職場劇最大的區別在於,一部戲演完了,你永遠不搞不清女主的工作到底是幹嘛的,這種工作內容是啥。相比地球對面的美國職場劇對職業細節的鑽研,一部劇看下來基本行業知識專用名詞都要被普及一遍。相比隔壁的日本,好歹也是描述職業工作生活的狀態,會遇到什麼困境和什麼收穫。

中國的職場劇永遠只讓人看到是,她光鮮亮麗出入高級辦公樓,光鮮亮麗,加班但是不影響談戀愛,升職基本水到渠成........女主的工作一般都是在廣告創意公司、時尚雜誌、外資企業等,工作充滿創意挑戰而且逼格要高,周邊都是帥哥美女隨時可以談戀愛.......

這讓我們廣大的混在一線城市的小白領有產生一種錯覺,誒?我大概一定是入錯行了,怎麼跟電視劇里說的都不一樣呢?

抱著以上的偏見,我在看完《北京女子圖鑑》10集後表示,此劇不能定義為職場劇,應該叫做女性生活成長劇.......對標他的原版《東京女子圖鑑》雖然少了點深刻但也算改編成功,而那些個不現實地方對於這幾年的中國偶像劇家庭劇已經算是個進步了,起碼她稍微有那麼點真實了,咱們要求不能太高了。

我也想比較下類似劇中場景下的個人體會。

關於飯局和應酬

中國飯局是個特有的文化現象,其他國家很少見到。在以食為天的中國,沒有什麼事不是一頓飯不能搞掂的,如果不行,那就兩頓。而飯局,吃什麼並不重要,喝什麼也不重要,重要的是派頭,人情與說話。

我雖然工作中飯局應酬並不是很多,勉強也作為甲方單位,需要喝酒應酬推杯換盞的要求也並不強硬。但是人情飯局偶爾喝喝酒也還是免不了的,畢竟餐桌不是一個講理的地方,而是個講情的地方......

曾經跟過去的一個工作比我久的同事探討過飯局到底有沒有什麼用的話題。因為感覺談正事的時間不到10%,剩下的40%都是在各自吹水,再剩下的50%就是喝得渾渾噩噩......

最後得出的結論是:如果你是飯局上的主角,喝酒喝到失態互相坦誠相見,是可以拉近了關係,關係近了說話好說。而如果是飯局上配角,飯局有沒有用,就取決於你會不會來事與說話......對於只會吃飯不會來事,或者說只會喝酒不會說話的人來說,一餐飯下來,人家可能連你是誰,從哪來,想到哪去都記不得,更別說是未來想勾兌些什麼事情了。最多也就聽聽吹水,看看有沒有什麼有料的信息(基本很少)捧捧老闆說的話,撐撐場面......

對於咱不是那種長袖善舞八面玲瓏並且骨子裡也並不喜歡交際的人來說,飯局給你帶來的提升效果並不如你磨練工作加強專業能力來的多。只有等到職位達到了成了飯局的主角,飯局能帶給你的作用遠比你當個飯局陪襯上來的多。

一直想寫女性在飯局上的表現及位置問題....這次不展開,留作下次專題。

關於跳槽找工作

劇中的陳可兩份的每一份工作基本都是靠熟人介紹的,我真心覺得前程無憂、智聯招聘、獵聘網什麼的各大公司怎麼會忽略這麼個打廣告的機會。這個情節設定也成為了這部劇被人詬病的地方之一,說好的女主獨立自強靠自己在北京打拚,怎麼到後來都是靠男人熟人介紹來的工作。既然工作都是靠關係來的,那還談什麼獨立?

好吧,根據我實際的經歷,不管在在什麼城市有熟人介紹工作,的確比自己海投簡歷幾率要高,畢竟大公司好崗位的hr每天收到的簡歷可能成百上千,能入他們眼看那麼幾秒鐘的就已經贏在了起跑線,但就算如此,熟人推薦還有幾個大前提:

1. 熟人關係靠譜,關係介紹可以分好多種,一種只是一般背景的朋友,正好看到招聘信息幫忙順手一推;另一種很硬背景關係戶朋友幫忙向下強推薦。對於第一種推薦,基本也就是幫你遞個簡歷能被hr看到的階段,至於能不能獲得筆試面試最後入職完全還是要看自己。 而第二種則是不管有沒有,創造職位也會讓你上。這兩種推薦的效果可大不一樣。

2. 自身還是要有學歷和能力的,熟人介紹只是個敲門磚,如果介紹人不是很硬背景強推的話,多數還是要看自身背景能力和面試表現的,一個公司特別是大公司里做招聘決策的不止一個人,畢竟打招呼是要消耗自己的人情和rp的,要讓別人推薦自己,前提還是需要自身靠譜。

3. 最後一點,是看崗位,有些初級或非核心的崗位,門檻並不高,這類崗位招人的要求不多有熟人介紹條件差不多就可以了,但如果核心重要崗位,公司招聘則會要更多的考慮適合程度,那麼最終仍然是要看自身能力了。

剛畢業的時候,經常聽到有人跟我說,如果你想去一個還比較好的公司的比較好的崗位都是要靠人推薦,自己投簡歷的基本沒戲。但是以我個人的找工作及身邊人的經驗來看,在一線城市,靠自己找到還不錯的工作機會還是有的。至少我就完全靠投簡歷進入到BAT、央企、券商總部、500強的核心崗位面試環節過,至於能不能把握住機會走到入職,那就真的是看個人能力和表現以及競爭對手的情況了。

關於各種談戀愛

電視劇始終是電視劇,上個班就能遇見帥哥單身男領導搞搞辦公室戀情;見個客戶就能遇見年輕有為單身富二代,帶你見見世面;去個項目還能見到文藝單身男青年,賠點錢帶你浪漫。

但,現實社會中,大城市裡單身,帥,條件不錯的男青年絕對是稀.有.資.源.

我由於工作原因,也算是要見不少的人而且大部分都是男性創業者,其中一大半都已經有家有口或者有對象,剩下的你也不會有任何想法.....

沒錯,現實就是這麼殘酷。

建議各位有志女青年們能解決最好就在提早在學校園裡下手的好,畢竟電視劇都是騙人的,陳可身邊還有個有房的貧嘴男閨蜜做備胎,試問現實社會中可能性有多少?

關於買不買名牌包

人們對奢侈品的需求總是惦記著高於自己購買能力一點點但是咬咬牙又可以買得起的東西,當你月薪四五千的時候想買的可能是coach, 升到了七八千的時候目標是LV 入門款,超過1萬的時候就開始覬覦Channel,等再上一個台階,愛馬仕就開始成為目標。

受到各種時尚博主大V雞湯公號的感染,女性要愛自己,要對自己好,自己都不愛自己誰會愛你.......然後基本就把愛自己對等於買買買了。 這還真不是依附男人物質女孩的虛榮,反倒是有點勵志的意味,不買個名牌包怎麼對得起自己的努力,你配得上更好的。

劇中的女主在拿到月薪7000的時候,咬牙辦了信用卡買了個LV入門款,於是腳下生風,頓時感覺人家都會高看一眼。 前時尚女魔頭蘇芒在剛工作只800塊工資的時候就敢花了四五千買了LV,此後被人當作有野心有慾望的女性案例。

包,似乎是女人的徽章,就跟手錶之於男人一樣,不得不說歐美奢侈品的品牌文化做的真好。

曾經有那麼一年,我也有過特別想買名牌包的時候,見到專櫃就移不動腿,左看右看,價格牌看了又看無法決定。終於有一天想著自己早出晚歸的上班,認認真真的工作到底是為了什麼,難道連個包都不配有嗎?越想越委屈,越想越覺得不值得,於是一狠心花了近一個月工資買了個D&G的包。

奇怪的是,在此之後,想買包的病忽然痊癒了再也沒了執念。拎著大牌的包既不會讓我更加出色,也沒讓別人更高看我一眼。你不會因為有個昂貴的包就變得更好,只有你變的更好的時候才適合擁有它.......

觀察周圍,在深圳這個實際的城市,辦公樓里年紀輕輕剛畢業沒多久背著LV的女生真的不多,有的基本是家裡有錢隨便買買玩玩的。大部分的年輕女生都還是背著跟自己年齡收入相符的包,有多餘的錢反而更願意多出去多看看旅遊,畢竟有些東西遲點擁有並沒有什麼,但有些事情最好還是趁年輕去做。

奢侈品只有當你能輕鬆擁有鬆弛使用的時候才是擁有他的恰當時間。消費升級,並不應該是我們踮起腳去消費,而是我們自己提升後消費能力的升級......

最後最後,這個電視劇還沒完,各位堅守在一線城市的女子們的故事也都在繼續,不論經歷如何,最後都希望我們能成為更好的自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一游二說 的精彩文章:

不能戀愛的理由
京都的紅葉與禪寺

TAG:一游二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