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患兒家屬突發心臟驟停 兒科醫護人員上演「生死時速」

患兒家屬突發心臟驟停 兒科醫護人員上演「生死時速」

2018年4月24日下午,在成都大學附屬醫院兒科的病房走廊上,一位患兒的外公突發心臟疾病倒地。其他在場的家屬焦急地跑到護士站,大聲呼喊尋求幫助。正在值班的護士們,立即奔往現場查看情況並呼叫醫生。

兒科醫生毛羽接到通知,立即趕往現場,查體發現患者瞳孔散大,面色發紺,四肢強直,動脈搏動消失,呼之不應,判斷發生心臟驟停。在確保環境安全的情況下,立即就地進行心肺復甦術。

在搶救的同時,辦公護士通知急診科醫務人員,人人都在爭分奪秒、全力以赴地進行著。急診科醫務人員也迅速趕往現場,馬上參與急救。由於發現及時,搶救及時,患者面色逐漸恢復紅潤,出現自主呼吸,可觸及大動脈搏動,迅速予以吸氧並安置心電監護,待患者生命體征平穩,兒科醫護人員協助急診科醫護人員將患者轉至急診科,進行後續的治療。由於患者病情重,急診科醫護人員將患者轉入重症監護室進行治療,今晨從家屬那裡得知,老人家已脫離生命危險,已轉入心內科進行專科治療了。

該患者的家屬十分感謝兒科醫護人員,不斷感慨:「若這種情況發生在家裡,老人一個人在家沒被發現,估計命都沒了。現在,老人總算度過難關了。」

學習心肺復甦術 突遇緊急情況可自救

心肺復甦術(cardio pulmonary resuscitation)簡稱CPR,是針對呼吸心跳停止的急症危重病人所採取的搶救措施,即胸外按壓形成暫時的人工循環並恢復的自主搏動,採用人工呼吸代替自主呼吸。接下來教教大家,在緊急情況下怎樣進行心肺復甦!

一、確保周圍環境安全

這一點很重要,卻很容易被人忽視。

二、判斷意識並呼救

判斷患者的狀況:

呼吸:用你的臉頰貼近患者的鼻孔,去感受呼吸。

意識:雙手輕拍並呼叫患者,並觀察患者有無反應。

脈搏:觸摸有無頸動脈搏動。

時間要小於10秒。

三、開始急救

首先讓患者躺在地上或者硬板床,解開上衣扣子和褲子腰帶。按照C—A—B的順序進行:

C — 胸外按壓

按壓位置:胸骨中下1/3交界處(兩乳頭連線的中點。)

按壓頻率:至少100次/min

按壓手法:

8歲以上及成人:手不能離開患者的胸廓,一隻手的掌根放在患者雙乳頭連線的中點,另一手掌根部重疊放於自己的手背上,雙臂伸直,垂直按壓。

1~8歲的兒童:用單手或者雙手的掌根按壓。

小於1歲的嬰兒:用兩根手指的指腹按壓。

按壓深度:

成人按壓深度為5-6cm;

1~8歲是5cm;

小於1歲是4cm。

A — 開放氣道

開放氣道的手法:採取仰頭舉頦法(創傷患者使用推舉下頜法),保證患者下頜角和耳垂的連線與地面垂直。如果口腔有異物或嘔吐物,應將頭偏向一側,將其全部清除。

b — 人工呼吸

口對口吹氣:患者取仰卧位,搶救者一手放在患者前額,並用拇指和食指捏住患者的鼻孔,另一手握住頦部使頭盡量後仰,保持氣道開放狀態,然後深吸一口氣,張開口以封閉患者的嘴周圍(嬰幼兒可連同鼻一起包住),向患者口內連續吹氣2次,直到胸廓抬起,停止吹氣,鬆開貼緊患者的嘴,並放鬆捏住鼻孔的手,將臉轉向一旁,用耳聽有否氣流呼出,再深吸一口新鮮空氣為第二次吹氣做準備,當患者呼氣完畢,即開始下一次同樣的吹氣。

當患者有口腔外傷或其他原因致口腔不能打開時,可採用口對鼻吹氣,其操作方法是:首先開放患者氣道,頭後仰,用手托住患者下頜使其口閉住。深吸一口氣,用口包住患者鼻部,用力向患者鼻孔內吹氣,直到胸部抬起,吹氣後將患者口部張開,讓氣體呼出。如吹氣有效,則可見到患者的胸部隨吹氣而起伏,並能感覺到氣流呼出。

按壓和通氣比是30:2。

反覆5個循環後,進行復甦效果評估,如未成功則繼續進行CPR,評估時間不超過10秒。

四、復甦有效的體征:

1、頸動脈搏動可觸及;

2、意識逐漸恢復;

3、自主呼吸恢復;

4、顏面口唇有紫紺轉為紅潤;

5、瞳孔由大變小(瞳孔縮小至正常)。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採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關註:ihxdsb,報料QQ:3386405712】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封面新聞 的精彩文章:

11點健身#傲人腹肌訓練寶典,擁有完美
九寨溝開門迎客 民警提前進入排查隱患

TAG:封面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