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崔唯航:馬克思的現實觀及其中國表達

崔唯航:馬克思的現實觀及其中國表達

馬克思的現實觀是唯物史觀的軸心和基石。不理解馬克思的現實觀,就無法把握唯物史觀的精髓要義。從歷史上看,從來沒有一個思想家像馬克思那樣自覺站在歷史和時代、真理和價值的至高點上關注現實、把握現實、改變現實;也從來沒有一種哲學像馬克思主義哲學那樣與現實如此緊密地交織在一起。這不僅體現在它對自己提出如此之高的現實訴求,也不僅體現在它如此之准地從現實中汲取時代精神的精華,更為重要的是,它是如此之深刻地引領和改變現實。對於馬克思來說,對現實的探索從來都不是一個單純的理論問題,而是一個極其重大的實踐問題。馬克思的現實觀也並非一門價值中立意義上的純粹學問,而是實現人類解放的行動指南。

從特定社會關係把握現實

馬克思的現實觀蘊含著三個基本維度。第一,必然性的維度。對現實問題的研究,首先遇到的一個問題就是現實是否等同於現存?我們在日常經驗中目之所視、手之所觸的那些實實在在的東西,是否就是現實?在馬克思看來,現實不等於現存,現存乃是一種偶然性的存在,而現實之所以為現實,恰恰在於其實現或展開過程中具有一種必然性,這種必然性構成了其本質所在。就像黑格爾所說的,現實乃是本質與存在的統一。離開了本質的一面,離開了必然性的維度,無以談現實。馬克思關注的現實,就是這種內在的歷史必然性,比如對資本主義現實的研究。當絕大部分人都陶醉於由資本主義生產力快速發展所帶來的社會財富的空前繁榮之時,馬克思則以高度的思想洞察力,穿透了這些偶然性的幻象,切入到其本質之所在,即由資本主義生產力和生產關係之間不可調和的內在矛盾所決定的資本主義必然走向滅亡的命運。正是這一社會歷史發展的必然性,構成了資本主義最為根本的現實之所在。必然性維度構成了馬克思現實觀的立足點。

第二,社會性的維度。現實不等於事實,馬克思關注的是社會性的現實,不是自然意義上的事實。馬克思把握現實的一個基本方式在於,總是自覺立足於社會性的維度,把對象、事物置於社會歷史的發展過程中,從社會關係所構成的統一整體出發把握對象和事物。其意味著,馬克思所關注的現實,乃是一種社會歷史性的存在,這就把現實與自然意義上的事實區別開了。就像馬克思所說的,「黑人就是黑人。只有在一定的關係下,他才成為奴隸。紡紗機是紡棉花的機器。只有在一定的關係下,它才成為資本。脫離了這種關係,它也就不是資本了」。黑人作為黑人,紡紗機作為紡棉花的機器,是就其自然屬性而言的,是一種自然意義上的事實;而黑人作為奴隸,紡紗機作為資本,則著眼於社會屬性,是從特定社會關係出發來把握的社會現實。馬克思所關注的,不是前者,而是後者。社會性維度構成了馬克思現實觀的出發點,是其理論思維的地平線。

第三,具體性的維度。馬克思關注的是具體的現實,不是抽象的原則。這裡所謂的具體,主要是強調展開自身的過程。對於馬克思的現實觀來說,現實不是孤零零事實的積累,也不是赤裸裸結果的相加,而是同鮮活具體的歷史過程交織在一起,這就意味著,具體的現實乃是生成性、歷史性、開放性的存在。這也體現了馬克思主義辯證法徹底的批判性和革命性。「辯證法對每一種既成的形式都是從不斷的運動中,因而也是從它的暫時性方面去理解;辯證法不崇拜任何東西,按其本質來說,它是批判的和革命的。」這種徹底的批評性和革命性決定了馬克思視域中的現實必然是面向未來的、開放的、具體的存在。面對這樣的具體現實,就不能以一種簡單的定義或一個最高的原則界定它,因為這種抽象的方式僅適用於現成不變的僵硬事實,而不適用於具體的現實。也正是這一原因,決定了我們難以在馬克思文本中找到一個關於現實的定義。事實上,這種情況不僅限於馬克思的現實觀,在整個唯物史觀那裡,都是如此。也正是這一原因,馬克思一再強調,他的學說從來就不是可以適用於一切時代、一切地域的普適性的「藥方」或「公式」。就像他在自己理論活動的初期就明確指出的,「我們不想教條式地預料未來,而只是希望在批判舊世界中發現新世界」。這一切都表明,具體性構成了馬克思現實觀的關鍵點。

訴諸實踐改變現實

至此,我們對馬克思如何切入現實、如何認識現實、如何把握現實具有了一個較為系統的認識,這構成了我們理解馬克思現實觀的基礎。對於馬克思來說,直面並把握現實是一回事,觸及並改變現實是另一回事。在這二者之間,更為重要是的後者,而非前者。這就遇到一個重要問題,就是怎樣改變現實。當然,前提是現實是可以改變的。在此需要藉助黑格爾來闡明馬克思所面對的現實究竟是一種怎樣的存在。在現實問題上,馬克思對黑格爾既有繼承,又有批判和超越。二者的根本差異在於,在黑格爾那裡,現實儘管變動不已,但終究還是在絕對精神的籠罩之下,因此黑格爾的現實終歸是思想、觀念形態上的存在,要改變這樣的現實只能訴諸觀念變革和理論批判。馬克思的哲學革命穿透黑格爾的思辨迷霧,把現實從絕對精神的陰影中拯救出來,使之成為與精神、觀念完全不同的異質性的、實實在在的存在。要改變這樣的現實,就不能再通過概念的演繹,以思辨的方式予以實現;而必須訴諸社會實踐,以現實的方式予以實現。「批判的武器當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質力量只能用物質力量來摧毀」。這也就意味著,馬克思所強調的改變現實,不是觀念形態上的,而是實踐意義上的,其途徑不是理論上的批判,而是實踐上的革命,以現實的變革來改變現實的社會關係。就像他明確指出的:「要揚棄私有財產的思想,有思想上的共產主義就完全夠了。而要揚棄現實的私有財產,則必須有現實的共產主義行動。」

實事求是:馬克思現實觀的新境界

馬克思主義哲學誕生一個半多世紀以來,不僅開創了人類思想發展的新紀元,而且深刻改變了世界歷史的發展進程,改變了數十億中國人民的歷史命運。值得思考的是,自從馬克思主義進入中國之日起,就走向了一條現實地改變中國的歷史道路。百年來中國革命和建設的歷史和實踐表明,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從一開始就不是單純以解釋世界為使命的思想理論學說,而是以改變中國為宗旨的實踐指南。這在一定意義上可以視之為馬克思現實觀在中國大地上的實現,其理論結晶則體現在我們黨的思想路線——實事求是上。可以說,實事求是是馬克思現實觀的中國表達。對於中國人民而言,實事求是從來就不是一個抽象的理論命題,而是歷經曲折、經歷血與火考驗的實踐成果,是解決現實問題的強大武器。在為期百年的歷史征程中,中國人民就是用實事求是這把鑰匙,打開了中國革命和建設發展的一個又一個關鍵點,破除了中國改革開放過程中一個又一個不合時宜的思想觀念和體制機制弊端,開啟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一個又一個新境界。其間的成功和勝利,無不得益於實事求是;挫折和失誤,也無不源於背離了實事求是。農村包圍城市的中國革命之路得益於實事求是,以家庭聯產承包責任製為標誌的中國改革的起步之路得益於實事求是。今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踏上新征程,我們更加需要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堅持從中國仍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實際出發,分析和把握問題,進而提出解決問題的科學方案,並付諸實踐檢驗。這一過程,既是理論探索的過程,也是實踐檢驗的過程,更是不斷開闢馬克思現實觀及其中國表達——實事求是發展新境界的過程。

(作者單位: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

原標題:馬克思的現實觀及其中國表達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責任編輯:張卓晶 排版編輯:劉淼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社會科學網 的精彩文章:

文化繁榮興盛的歷史擔當
醫患關係緊張成社會突出問題?學界:解決醫患交際問題是關鍵

TAG:中國社會科學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