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秦剛:科學社會主義是馬克思奉獻給人類的思想武器

秦剛:科學社會主義是馬克思奉獻給人類的思想武器

馬克思是科學社會主義的創始人。他創立的科學社會主義理論,吸納了前人的思想精華,對社會主義問題作出了科學闡釋和論證。有了科學社會主義的問世,才有了無產階級政黨的廣泛建立,才有了社會主義運動的世界性拓展,也才有了社會主義制度在東方國家的相繼確立。科學社會主義是人類文明史上的重大思想成果,是馬克思奉獻給人類的思想武器。它不僅實現了社會主義學說的歷史性變革,也對人類社會的歷史進程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極大改變了世界的整體面貌。

馬克思將「空想社會主義」變革為「科學社會主義」

在馬克思創立科學社會主義之前,歐洲社會已經產生各種各樣的社會主義思想和社會主義流派,其中影響最大、傳播最廣的當屬聖西門、傅立葉和歐文等人的社會主義思想。在他們的思想中,社會主義是人類永恆正義的體現,無產階級只是一個值得同情的受苦最深的社會群體。他們拒絕一切政治行動,特別是一切革命行動,始終幻想通過思想宣傳、典型示範、社會勸導等方式來實現他們的救世方案。他們對資本主義的批判局限於道德上的譴責,對社會主義的論證局限於價值上的判斷。在馬克思看來,他們是社會主義先驅者,其思想主張是「空想的社會主義」。不同於空想社會主義者,馬克思是把社會主義置於現實的基礎上,對社會主義的闡釋和論證不僅依賴哲學反思還根據自身的實踐,並以唯物史觀和剩餘價值學說為立論基礎,由此馬克思超越前人、突破陳規,實現了對社會主義學說的歷史性變革,發展出了全新的社會主義理論,讓「空想社會主義」變革為「科學社會主義」。

1848年《共產黨宣言》的發表,是科學社會主義誕生並開始影響世界的重要標誌。此後,馬克思一方面深入研究資本主義的發展變化,另一方面不斷總結無產階級革命鬥爭的經驗教訓,對科學社會主義進行不斷的補充、完善和發展。他相繼撰寫的《資本論》《法蘭西內戰》和《哥達綱領批判》等重要著作,都對社會主義問題進行了深刻闡釋和論證,科學社會主義逐步成為一個完備的理論體系。恩格斯曾明確指出:馬克思是「第一個給社會主義,因而也給現代整個工人運動提供了科學基礎的人」。馬克思創立科學社會主義的目的,就是為了順應歷史和時代發展的要求,探尋消除階級對立、階級壓迫的途徑,徹底解放無產階級和全人類。馬克思對人類解放的思考,始於對無產階級的關懷,對無產階級生存狀態的深刻認識。實現無產階級和全人類的解放,是馬克思一生的不懈追求。在馬克思看來,實現無產階級的解放,進而實現人類的解放,必須推翻資本主義,建立和發展社會主義。由此,社會主義為什麼能夠必然產生、社會主義怎樣才能產生、社會主義產生以後要經歷什麼樣的發展過程、社會主義有什麼樣的本質規定和基本特徵,也就成為馬克思的科學社會主義著力闡釋和論證的焦點問題。

社會主義的根源在於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內在矛盾及其社會衝突。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和生產社會化的不斷推進,必然導致社會主義的產生。人類社會是一個由低級走向高級的發展過程。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推動了人類社會的進步。它創造了比以往更為發達的社會生產力,但又因自身制度對生產關係的局限難以繼續駕馭這種生產力,在資本主義制度下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的衝突日趨明顯。馬克思指出:「資本主義生產一方面神奇地發展了社會的生產力,但是另一方面,也表現出它同自己所產生的社會生產力本身是不相容的。它的歷史今後只是對抗、危機、衝突和災難的歷史。」因這種矛盾和衝突而造成的歷史暫時性,也就成為資本主義的一個顯著特徵。與此同時,生產社會化的不斷發展,已經使生產資料變成由勞動者共同使用的生產資料,使生產也變成了社會化的活動,這樣的變化實際上已包含著由社會來佔有生產資料、由勞動者來支配勞動成果的客觀要求。這種情況充分表明,用社會主義取代資本主義,實現生產資料的社會佔有,實現利益上的共有共享,不是人為的設定,而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而資本主義的發展也在印證著這一點。

推動社會主義的實現是無產階級的歷史使命

推動社會主義的實現是無產階級的歷史使命。無產階級是社會化大生產的產物,是先進生產方式和先進生產力的代表。「這個階級的歷史使命是推翻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和最後消滅階級。」社會化大生產在促使無產階級形成的同時,也把無產階級訓練成為一個組織性和紀律性很強的階級。這個階級也是人數眾多的一個社會群體,它的利益要求,代表了社會大多數人的利益要求。所以,無產階級的運動是為絕大多數人謀利益的運動。無產階級要完成自己的使命,必須建立自己的政黨,這樣「才能作為一個階級來行動」。無產階級進行的社會革命是變革資本主義、實現社會主義的基本途徑。在不同的歷史條件和時代背景下,社會革命必然會有不同的方式。馬克思認為:「工人總有一天必須奪取政權,以便建立一個新的勞動組織……但是,我們從來沒有斷言,為了達到這一目的,到處都應該採取同樣的手段。我們知道,必須考慮到各國的制度、風俗和傳統;我們也不否認,有些國家,像美國、英國……工人可能用和平手段達到自己的目的。」

社會主義的發展也要經歷一個從不成熟到成熟、從不完善到完善的過程。無產階級上升為統治階級以後,要有一個對經濟社會和人的思想觀念進行改造的過程。馬克思把這個改造過程叫作「革命的轉變時期」,後來人們稱之為過渡時期。建立新型國家政權,是實行社會改造的前提,馬克思把這個新型國家政權叫作「無產階級專政」。隨著過渡時期的結束,人類社會也就進入一個新的發展過程。馬克思把這個未來新社會稱為「共產主義社會」。1875年,馬克思在《哥達綱領批判》中,全面考察了新社會發展的階段性問題,第一次明確地把未來新社會劃分為共產主義第一階段和高級階段。他認為,共產主義社會的第一階段,還不是在它自身基礎上發展起來的,而是剛剛從資本主義社會中產生出來的,它在各方面,在經濟、道德和精神等各方面都還帶著它脫胎出來的那箇舊社會的痕迹。而共產主義社會的高級階段,將在自身基礎上得到充分的發展,消除舊社會的一切痕迹。從第一階段向高級階段發展,是社會生產力不斷發展、社會財富不斷積累的過程,是生產關係和社會關係不斷完善的過程,也是人的精神境界不斷提升的過程。

促進和實現人的全面而自由發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規定

在馬克思看來,人的全面而自由發展是未來新社會的核心問題,也是社會主義的最高價值追求。他在同恩格斯合著的《共產黨宣言》中指出:「代替那存在著階級和階級對立的資產階級舊社會的,將是這樣一個聯合體,在那裡,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切人的自由發展的條件。」在《資本論》中,馬克思還把未來社會直接稱為「自由人聯合體」,並強調它是比資本主義社會「更高級的、以每一個個人的全面而自由的發展為基本原則的社會形式」。實現了人的全面而自由發展,也就是實現了人類的徹底解放。在明確這樣的本質規定的同時,馬克思還特彆強調,未來新社會要大力發展生產力,要實現生產資料的社會佔有。他認為,高度發達的生產力,是未來社會建立和發展的前提。沒有生產力的高度發展,只能導致貧窮的普遍化,全部陳腐的東西又要死灰復燃。由社會佔有生產資料,把資本變為社會的資本,一方面是適應生產社會化的要求,促進生產力的發展;另一方面是為了消除社會兩極分化,奠定社會平等的基礎。在生產資料公有制的基礎上組織社會生產,這種生產將以所有的人富裕為目的。馬克思還明確強調,建立公有制,並不是把個人財產變為社會財產,也不是剝奪任何人佔有社會產品的權力,它只是剝奪利用這種佔有去奴役他人勞動的權力。隨著公有制的建立,社會和國家也會發生一些實質性的變化,階級對立和階級差別將逐步消除,人與社會的關係將出現和諧的狀態,國家將由對人的統治逐步轉向對社會和生產的管理。

在論證社會主義問題的時候,馬克思並沒有用「社會主義」這個概念,而是選用了「共產主義」概念。在同恩格斯合著的《德意志意識形態》《共產黨宣言》等著作中,在他自己撰寫的《資本論》《哥達綱領批判》等著作中,馬克思都是用「共產主義」這個概念來概括自己的思想主張。同時,馬克思還把無產階級革命稱為「共產主義革命」,把無產階級政黨稱為「共產主義政黨」,把代替資本主義舊社會的未來新社會稱為「共產主義社會」。馬克思一生中很少用「社會主義」這個概念,他在使用這個概念時往往會加上「革命的」或「科學的」詞語加以限定。馬克思之所以把自己的思想主張稱為「共產主義」,主要是為了同當時其他各種社會主義流派相區別,也是為了強調無產階級的革命是不同於以往的徹底的社會革命。1890年恩格斯在為《共產黨宣言》撰寫的德文版「序言」中曾對此作過明確的解釋。19世紀70年代以後,馬克思也開始把自己的思想主張稱為「科學社會主義」。他明確強調,「『科學社會主義』,也只是為了與空想社會主義相對立才使用」。在馬克思思想中,「共產主義」概念等同於「社會主義」概念。馬克思對共產主義的論證,也就是對社會主義的論證。

科學社會主義誕生已有170年,沿著馬克思創立的科學社會主義的腳步,今天的中國,在世界上高高舉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拓展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途徑,給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發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獨立性的國家和民族提供了新的路徑選擇,這是科學社會主義在當代中國的具體體現和重大發展。可以肯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將為解決人類發展問題貢獻更多的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作者系中共中央黨校科社部主任、教授)

原標題:科學社會主義是馬克思奉獻給人類的思想武器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責任編輯:劉淼 排版編輯:劉淼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社會科學網 的精彩文章:

肖晞:中國外交貴在「特色」
重視家庭教育的曾國藩提出:師夷智以造船制炮

TAG:中國社會科學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