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在使用WiFi萬能鑰匙?它已經讓你「裸奔」了好嗎!
原標題:還在使用WiFi萬能鑰匙?它已經讓你「裸奔」了好嗎!
近日,Facebook用戶隱私泄露事件甚囂塵上,公眾討論的聲音越來越大,漸漸地,我們發現其實不僅僅是Facebook,還有各大搜索引擎、應用程序等都存在著收集並售賣用戶個人信息的情況。不少人都有著切身體會:剛在網上搜索了什麼東西,隨後就收到「猜你喜歡」的產品推薦;與朋友語音聊完夢中的婚禮,之後在手機的主要APP上就能看到婚紗拍攝的廣告;明明沒有買賣房子的需求,可時不時地就接到房產中介的來電……
2013年,一個名為「2000W開房數據」的文件出現在網上,主要是2000萬條在酒店開房的個人信息,包含姓名、性別、國籍、民族、身份證號、生日、地址、郵編、手機、固話、傳真、郵箱、公司、住宿時間14個欄位,開房時間甚至可以精確到秒。
2016年,某購物網站一個12G的數據包流通,其中有用戶名、密碼、郵箱、QQ號、電話號碼、身份證等信息多達數千萬條,買賣價格被定為10萬~70萬。
還有媒體卧底曝出:有賣家專門出售外賣訂餐客戶信息,每條售價不到1毛;還有網路企業藉助軟體搜集用戶信息,打包後倒賣給一些銷售公司,萬條只要800元;更有部分外賣騎手也利用用戶信息牟利,對「當天」訂單信息報價1元1條。
冷眼君一邊震驚於我們的隱私已經廉價的幾乎一文不值,一邊夜以繼日的整理了十大隱私保護手段,動動手指就能保護不止一個億,趕緊get起來!
慎用WiFi萬能鑰匙,定期更換WiFi密碼
雖然4月3日,工信部通過官網發布通報稱,針對移動應用程序「WiFi萬能鑰匙」和「WiFi鑰匙」兩款程序,已組織網路安全專業機構對其進行技術分析,目前尚未有調查結果,但已經有記者和技術人發聲質疑此類程序的安全性。
有記者對此進行了測試:藉助WiFi萬能鑰匙能夠成功連接到普通居民小區、商戶、金融機構甚至是政府機關,無論是否設置了密碼,在這款軟體面前,它們就如同裸奔一般,毫無秘密可言,進一步通過360root工具,在Wi-Fi萬能鑰匙里就能查看到對應無線Wi-Fi的密碼,對一般用戶來說,這個密碼通常是手機號碼,而手機號碼在一定程度上又等同於微信號碼……而在WiFi萬能鑰匙後台,你所發的消息,輸入的密碼等都能被看得一清二楚。
有程序員進一步分析,「即便軟體隱藏了用戶的WiFi密碼,其網路安全的風險仍然存在。」如果提供WiFi的是黑客或是被加入了惡意代碼,該網路的使用者就會陷入隱私泄露風險,手機還有可能被惡意劫持,手機上社交網路工具、網銀或其他支付方式也有被盜風險,而且很多WiFi擁有者可能並不想共享自己的網路,但如果連過其網路的親友下載了這類軟體,就可能在共享者不知情的情況下,將其熱點名稱和密碼分享到了雲端。
2.把攝像頭和麥克風蒙住
由於Facebook泄密門,其CEO扎克伯格再一次被推上風口浪尖,有網友翻出兩年前的新聞:為慶祝旗下Instagram月活躍用戶及日活躍用戶分別突破5億人次和3億人次,扎克伯格上傳了一張照片,結果被發現他所用電腦的攝像頭和麥克風位置都貼上了膠帶,以防被監視或被竊聽。
這儘管很具有諷刺意味,但為了保障自己的隱私安全,採取一個簡單、粗暴的方法也不那麼難以接受。可除了電腦的攝像頭以外,我們的手機上也有攝像頭,還是前後各一個,而且清晰度越來越高,力求媲美單反相機,總不可能也給手機攝像頭貼上不透明膠吧?對此,冷眼君只能提醒大家在安裝APP的時候,視自己的使用情況而定,取消一些APP在使用攝像頭、使用麥克風或者訪問相冊等方面的許可權。不怕麻煩的話,也可藉助一個可移動的套子來遮蓋攝像頭。
3.發帖子,三思而後行
不能倚仗著匿名或者自己的微博粉絲人數少就發布一些隱私信息或者不太理智的言論,因為它們一旦被發布,明面上總有人會看到,暗地裡後台也會對其記錄,而用戶自己是無法真正刪除任何消息的。互聯網人肉功能不用冷眼君多說,大家也有所耳聞。所以任何你不希望別人看到的,都最好不要將其暴露在網上。
4.聯繫網站管理員要求刪除個人信息
那麼如何檢測自己的個人隱私是否已經泄露了呢?這個可以百度搜索一下自己的姓名、QQ號、手機號等個人信息,主要查看結果的前三頁,看是否有關於自己的隱私信息,如果是自己能刪除的,先主動刪除,隨後通過電話或郵件聯繫相應網站管理員,要求其刪除相關隱私信息。
5.善用馬賽克
對於上傳的照片,有關於身份證號、家庭住址、車牌號等信息最好加上馬賽克,以防被他人利用。以指紋解鎖為例,早有新聞曝出有些「技術精湛」的人僅憑對應手指部位的照片就可以實現解鎖,這和尚存爭議的某寶商家只需客戶提供鑰匙照片就可配製出實際有效的鑰匙是一個道理,且不討論其利弊,反正冷眼君現在都不敢把鑰匙暴露在監控攝像頭下了。
6.多準備幾個郵箱
上至美國前國務卿、民主黨潛在總統候選人希拉里·柯林頓,下至普通小白領如你我,郵箱都不失為提高聯繫效率、保存重要資料的一大利器,但從希拉里被曝光私人郵件一事來看,郵箱其實也並不安全,連權利也無法約束技術的問題,我們還是多長個心眼為好。不要始終只用一個郵箱,這可以理解為不要把所有的雞蛋都放在一個籃子里;也不要使用競爭對手的郵箱,比如,你在為騰訊的競爭對手工作,就應避免使用QQ郵箱處理工作事宜。
7.防止他人泄露你的隱私
儘管現在幾乎人手一部手機、一部電腦,但在一些情況下,我們也難免需要借用他人的手機或者電腦,如今QQ和微信在其他設備上登陸前都需要驗證通過,微信就連在自己的電腦端上登陸都需要驗證,這還比較安全,而QQ則有「僅臨時登陸一次」和「允許在該設備一直登陸」的選項,這時選擇「僅臨時登陸一次」較為保險。在使用過後,應當及時消除歷史記錄和相關登錄信息,特別是下載的重要文件,以防止被人利用。
8.不要太「實誠」
一般情況下,在網路上盡量不要留下實名信息,支付,購票等必須使用實名的地方除外。許多小商戶都會打著「會員卡九折」的旗號吸引顧客,這個時候,我們可以避免提供真實的姓名、住址、生日等信息。填寫社交網站的個人資料一欄時,也盡量不要補充完整,以至於工作地址、郵箱、愛好等隱私都外泄,同時還可將其設置為不顯示或是僅對自己可見。
9.支付時選擇用流量而不是WiFi
支付大多發生在公共場所,免費WiFi鋪天蓋地,一般人很難分辨出哪個是不法分子的,如果使用不慎,連接的剛好是不法分子建立的WiFi,那他們只要幾分鐘就能夠竊取我們手機上的密碼和其他個人信息。對於此類的網路犯罪,警方往往很難認定作案人,我們丟失的錢財也不容易追回,所以盡量不要用WiFi進網銀、支付寶等賬戶,以免造成損失。
10.不要貪小便宜
不少商戶都會與一些私人貸款APP、銀行APP等建立合作,顧客安裝對應的APP並註冊用戶後即可獲得商戶提供的減價優惠,APP經營者則補貼商戶,對提供平台的商戶來說自是不虧,但對我們來說,這類應用軟體往往比較「流氓」,不經意間就開通了「訪問通訊錄」「使用照相機」「標註位置」等10多項許可權,我們的個人信息由此被收集。同理,安全起見,對於掃碼關注就送禮物等「小便宜」也應該直接忽視。
被曝光的隱私泄露的情況還只是冰山一角,大多數人並不知道他們在一些人眼裡,已經毫無秘密可言,他們的一系列活動就如同裸奔一般,直到遭遇網路詐騙、看見自己的羞照在網路上流傳,才有所警覺,可惜已經晚了。
撰文:王昆
冷眼奢華觀察站 | Luxureport
唯物質主義精神家園,中國第一個用谷歌眼鏡採訪的自媒體
在微信上搜索iLuxureport,與主頁君一起冷眼奢華


※還在罵楊丞琳不洗牛仔褲? 時尚小白太孤陋寡聞了
※李澤楷新歡舊愛大對比,港姐郭嘉文靠扮美賣萌把小超人追到手?
TAG:Luxurepor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