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三國最凄涼的天才,立下不業之功,卻因出身寒門而被排擠

三國最凄涼的天才,立下不業之功,卻因出身寒門而被排擠

原標題:三國最凄涼的天才,立下不業之功,卻因出身寒門而被排擠


今天我們聊一下三國最悲摧的人,立下不世功勞,最後卻落得身首異處,妻兒流放,就算平反,也沒有得到應有的待遇。


這個人就是鄧艾。



鄧艾是曹魏拿下蜀漢的第一功臣,原本司馬昭興兵討蜀,是一個形象工程。因為他老人家前段時間剛把曹魏皇帝曹髦給殺了。社會影響極壞,為了轉移國內矛盾,只好委屈一下劉禪了。計划出來後,鄧艾還不同意,他覺得蜀中還沒有出現滅亡的跡象,動用兵馬勝算不大。

他這是從軍事上考慮,說明他是一個純粹的武將,不會從政治角度考慮問題,司馬昭要征蜀,哪裡是要拿下蜀國,他只是要動一動他父親培養的老兵馬,比如鄧艾手上的,給朝中不服的人提個醒。



所以,司馬昭特地跟鄧艾打招呼,鄧艾這才接受了征蜀的使命,另一位大將鍾會倒是全力支持的,這是因為鍾會這個人實是陰謀家,他也在打自己的小算盤。


大軍一去旗開得勝,畢竟蜀國已經好多年不打仗了,魏兵又是出奇不意,鍾會擊敗姜維。姜維一看,跟鍾會硬碰是不行的,所以率兵後撤。這時候,負責截斷姜維後路的是魏將諸葛緒,要是諸葛緒把住一個叫橋頭的要點,姜維無路可退,那自然束手就擒,但姜維畢竟是奇才,情急之下,他繞道而行,做出要從後面進攻諸葛緒的樣子,引諸葛緒離開橋頭三十里準備迎敵,但姜維虛晃一槍,帶領部隊迅速通過橋頭,抵達劍閣守住了險要。


這樣一來,閃電戰就變成了攻堅戰,姜維肯定是打死也不會出來,要進攻,鄧艾也沒有必勝的把握,但因為連戰連勝,也完成了司馬昭動一下兵馬的軍事和政治意圖,可以收拾一下回家了。


這時,原本不支持征蜀的鄧艾卻表示應該繼續進攻,而且提出抄小道,繞過劍閣,直接進攻成都。



這個計劃極為冒險,鍾會不置可否,鄧艾就率領兵馬真的抄小路而去,一路上,吃了無數的苦,甚至走到一半沒有路了,鄧艾自己裹著被子,從山下滾了下去。


這次奇襲收到了奇效,鄧艾直搗黃龍,攻到了成都城下,阿斗哥抬著棺材出來投降。


這一下,等於把蜀國給滅了。

但僅僅兩個月後,司馬昭宣布鄧艾叛亂,用檻車將他抓去京城。


這其間發生了什麼呢?


必須說,這個事情的主要責任還在鄧艾身上,因為他犯了功高震主的毛病,征蜀是一個高風險的工作,歷史上征蜀成功的人,往往結局並不好。因為蜀地是塊稱霸一方的好地方,大將拿下蜀地,很容易就可以起兵。所以,帝王防範很嚴。


而恰好鄧艾這個人是個智商很高,情商馬虎的人,當然也許是他立了大功,一下有些忘形。拿下成都後,他開始用天子之命,擅封官吏,這種事情是誰幹的?以前是曹操乾的,現在是司馬昭乾的,你鄧艾想幹什麼,想成為第三代梟雄?


事實上,司馬昭已經給他打了招呼,鄧艾平蜀後,專門給他發獎狀,裡面寫:艾曜威奮武,深入虜庭,斬將搴旗,梟其鯨鯢,使僭號之主,稽首系頸,歷世逋誅,一朝而平。兵不逾時,戰不終日,雲徹席捲,盪定巴蜀。雖白起破強楚,韓信克勁趙,吳漢禽子陽,亞夫滅七國,計功論美,不足比勛也。其以艾為太尉,增邑二萬戶,封子二人亭侯,各食邑千戶。


這是大封特封,但要注意了,司馬昭在這裡面是有潛台詞的,他舉了四個例子,白起,韓信,吳漢,周亞夫。


這四人中,有三個最後是仆街的,這三人是白起韓信周亞夫。一個獎狀裡面提到的三個榜樣都不得善終,這其實是給鄧艾敲警鐘。



另外,司馬昭還舉了吳漢的例子,吳漢是劉秀的大將,他也平定過蜀地,他拿下成都後,馬上:遂放兵大掠,焚述宮室。


結果:帝聞之怒,以譴漢。

但是,劉秀只是批評吳漢,並沒有收拾吳漢,吳漢後面是善終了。


這是什麼呢?


這就是自污之法,你身為大將,如果沒有污點,皇帝是不放心用的。


比如宋朝平定蜀地的大將王全斌,他拿下蜀地後,也是到處搶東西。


皇帝表面上生氣,心裡卻是高興的。


那鄧艾是怎麼做的呢?


到處做好事,而且放出話來:諸君賴遭某,故得有今日耳。若遇吳漢之徒,已殄滅矣。


就是幸虧你們碰到我啊,我不像吳漢那樣搶東西,不然你們全完蛋了。


《三國志》陳壽在寫這段時,在後面改上一句話:有識者笑之。


誰笑?當然就是陳壽啊,陳壽當時就是蜀國的史官嘛,聽到鄧艾這樣吹牛皮,他心裡是呵呵的。鄧艾啊鄧艾,你在軍事上可能比吳漢強,但論為人處事,那就差太遠了。


到了這裡,司馬昭不得不直接敲打他了,專門寫信給他,讓他端正自己的態度,有什麼職務任免,要打報告,不要自作主張。


按說,鄧艾應該理會到了其中的警告意味,但大功在手,他一下牛了,司馬昭只是寫了八個字:事當須報,不宜輒行。


他給司馬昭回了千字文,直接嗆聲司馬昭:承製拜假,以安初附,謂合權宜。


我這樣做正合適啊!


然後,鄧艾還表示自己還要南下攻吳,把吳國也滅了。


把你能的,你咋不上天啊。


這些話在司馬昭聽來,其實是還不想交兵權的意思。


如此,司馬昭只好送鄧艾一首涼涼了,下令把他抓回來。走到半路被殺了。


自始至終,鄧艾的死是自找的,但說他造反卻是冤枉的,時人都認為鄧艾不可能造反。在後面不停的要求給鄧艾平反。


到了西晉成立,司馬家還不想給鄧艾平反,直到十年後,晉武帝才給鄧艾平了反:九年,詔曰:「艾有功勛,受罪不逃刑,而子孫為民隸,朕常愍之。其以嫡孫朗為郎中。


只平了一半,說得不清不楚,只說鄧艾不逃刑,人家明明是被冤的好嘛,而且也沒有恢復鄧艾的封爵,只是允許人家的妻兒從邊疆回來,然後封他的一個孫子為郎中。


為什麼這樣呢?當然是因為鄧艾朝中無人,他本身是寒門,朋友也沒兩個,那些士族壓根不替他說話。


反觀真的造反的諸葛涎,他的兒子諸葛靚回到晉國時,皇帝司馬炎還親自上門,求他出來當官,看中的,不就是諸葛家是名門嘛。



所以,鄧艾可以說是三國最悲摧的人物,他是一個結巴,年輕的時候當小吏,被司馬懿看中後才有了機會,因為出身低,工作特別拚命,但沒想最後立了不業之功,結局還不如一個普通的士族子弟。


而對功臣不公,盡顯晉朝雖是新朝,但暮氣極重,可謂中國歷史上最開倒車的朝代,二代而亡就不奇怪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腦洞歷史觀 的精彩文章:

三國最終的歸屬,一個賣鞋的,一個賣瓜的,一個賣茶葉蛋的
中國歷史上最認老鄉的時代,沒有老鄉,你就出不了頭

TAG:腦洞歷史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