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滴滴柳青回應:大數據殺熟不存在,用戶預估路徑可能不同

滴滴柳青回應:大數據殺熟不存在,用戶預估路徑可能不同

網路帶來便捷之外,也會爆發一些隱秘問題,比如大數據殺熟。

此前網路盛傳滴滴大數據殺熟,滴滴官方、滴滴CTO都對此給了回應。今日(4月28日),朋友圈中又有用戶反映這一問題,滴滴出行總裁柳青出面作出回應並給出解釋

在打車的過程中,其實主要在里程計費和預估價、預估里程上存在問題。不過,從她的解釋來看,滴滴平台上完全不存在大數據殺熟這一問題。

「同類車型同一時段每公里計費是一樣的(不管是安卓還是蘋果,新用戶還是老用戶,黑金卡還是普通用戶),這是沒有殺熟的佐證。如果每公里價格因人而異,那確實才叫殺熟。」

她還表示,最終支付的實際車費是由公里數、每公里計費、低速里程、優惠券等決定的,這些具體的單價在App里有明確的公示。

除了每公里計費怎麼算的問題外,其實我們在打滴滴的時候也會看到預估價,但有時候預估價和真正的打車費是不同的。

對此,柳青也解釋稱,預估價不是最終支付的車費,而是參考價,方便用戶做決策,它和實際支付價是兩回事。在具體的乘車過程中,會根據路況狀況而有所變化。

她也指出,「兩個用戶的預估路徑規劃可能不同,對經常打某一路線的用戶會用他平時常用的路徑預設值,沒走過這個路線的用戶系統會推薦最優方案。」不過她並不認為這裡存在殺熟的可能,因為乘客、司機和滴滴三方都不會同意。

滴滴大數據殺熟的問題,集中爆發在3月23日。當天下午,有微博大V爆料稱,用滴滴打車,同樣的出發點,同樣的目的地,價格卻不一樣。而且遠距離來看,蘋果手機要比安卓手機貴4塊左右。

對此,滴滴內部人士第一時間給出解釋。隨後,滴滴CTO張博也回應稱,滴滴從未有過「大數據殺熟」,以前沒有,以後也永遠不會有。

在文中,他明確指出,首先,滴滴平台上不允許價格歧視,打車價格更不會因人、因設備、手機系統而異。其次,「預估價」和「實付車費」是兩個概念。

截至目前,滴滴總裁、CTO都給出了回應,不知道能否消除用戶心中的疑慮。其實除了上述出現的問題外,滴滴平台中還面臨價格壟斷、車輛車牌不符等多種問題。

時下,美團打車、高德打車等都強勢入局。不可否認,用戶體驗的空檔以及打車市場可觀的空間,都是其他公司進入的機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36氪 的精彩文章:

專訪陳思誠:《唐探2》跑贏春節檔之後
丁香園完成D輪融資,IPO尚無明確時間表

TAG:36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