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此生無悔入華夏,是他們塑造了中國傳統文化

此生無悔入華夏,是他們塑造了中國傳統文化

去年,央視的幾檔綜藝以其精良的製作和創新的精神,得到了觀眾的普遍認可和稱讚。

這幾檔「made in CCTV」的爆屏綜藝,相信你一定也看過吧。

今年剛開年,《如果國寶會說話》、《經典詠流傳》、《中國詩詞大會(第三季)》等良心綜藝又為大家帶來了一場場文化與情懷的盛宴。

網友們也紛紛點贊、好評

網友A

你爸爸還是你爸爸!

央視教你做綜藝系列

網友B

網友C

央視是綜藝界的一股清流。

央視簡直開掛了啊!

網友D

無論是國寶還是詩詞,都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中華民族經歷了許多次的變遷和更迭,既擁有過「萬國來朝」的榮耀,也承受過「喪權辱國」的傷痛。而今,逝者如斯,滄海桑田,中國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有著與過去截然不同的新面貌。但是,代代相傳、一脈相承的中華文化並因此而被丟棄或忘卻,它早已融入中國人的血液之中,一旦被喚醒,便會熱血沸騰。

前幾年盛行一時的「國學」,以及現在電視觀眾對國寶、古詩詞、傳統飲食的關注和喜愛,都體現了許多人回歸和復興傳統文化的心愿

當然,眾所周知,傳統文化也並非全都值得我們學習和傳承。一些傳統文化不僅不適應當今時代,反而會產生一些不良影響,因此逐漸受到人們的批判和摒棄。而那些能夠為社會帶來正能量、為中國帶來文化自信的優秀傳統文化,才是我們真正需要的

這些優秀傳統文化,其實還有一個簡潔而響亮的名稱——「國粹」。

說起國粹,可能你的腦海里會立馬浮現出一張張京劇臉譜。的確,作為世界三大古老戲劇文化之一的京劇,是中華傳統文化藝術瑰寶的代表,更有「國粹」的美譽。

但國粹並不等於京劇。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除京劇外,還有很多其他流傳至今的「精華」。據說孫中山先生曾將中國京劇、中國國畫、中國醫學、中國烹飪總結為最具代表性的四大國粹。也有人認為中國的四大國粹是指中國武術、中醫、京劇和書法。

另外,還一種「十大國粹」的說法。

「十大」分別是:

刺繡、書法、武術、中醫、漢服、

京劇、茶道、瓷器、圍棋、剪紙。

儘管說法各異,但無可置疑,這些都是大家公認的優秀傳統文化,並且至今仍影響著中國人生活的方方面面。

上述「國粹」幾乎婦孺皆知,但還有一種「國粹」則較為「隱形」。它塑造了中國人的思維方式,影響著中國人的言行舉止,但由於在日常生活中無法切實地感受到其存在,因此我們只能在歷史體會其精彩和偉大。

它就是中華民族的先祖們及其豐富的文化精神財富。

胡適先生曾說過說:「中國歷史有個定鼎開基的皇帝,有個驅除韃虜的明太祖,有個孔子,有個岳飛,有個班超,有個玄奘,文學有李白、杜甫,女界有秦良玉、花木蘭,這些都是我們國民天天所應該紀念著的。」

青年胡適

歷史學家錢穆先生也多次強調:「歷史講人事,人事該以人為主、事為副。沒有人怎麼會有事?」「歷史存在依人不依事,而人則是永可以存在的。」

回望歷史,回歸傳統文化,我們都無法避開這些對我們的文化發展起了重要推動作用的先輩們。不管是諸子百家還是李白杜甫,不管是秦皇漢武還是唐宗宋祖,他們都是中國人傳統文化記憶中無法抹去的一部分。

諸子百家

學生時代,我們總是會為背誦詩詞和歷史知識而苦惱,殊不知其對於中國傳統文化的意義;更不知,在枯燥的教材背後,隱藏著許多鮮為人知的有趣故事。

你知道橫掃六國、統一天下的秦始皇被後人「吐槽」成什麼樣了嗎

賈誼《過秦論》里說:

然秦以區區之地,致萬乘之勢,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餘年矣;然後以六合之家,崤函為宮;一夫作難而七廟隳,身死人手,為天下笑者,何也?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

唐代詩人羅隱在《秦紀》里說:

長策東鞭及海隅,

黿鼉奔走鬼神趨。

憐君未到沙丘日,

肯信人間有死無

到了清代,人們還是不放過他。

清人陸士雲有詩云:

儒冠儒服委丘墟,

文採風流化土苴。

尚有陸生坑不盡,

留他馬上說詩書

焚書坑儒,幻想長生不老,勞民傷財建陵墓,期待萬世一系卻二世而亡,秦始皇的「黑歷史」的確挺多。作為中國歷史上第一位皇帝,他悲劇性的一生實在令人唏噓。

近日,秦始皇銅像被大風吹到,引髮網友熱議

你相信這世界上竟然有人不願當皇帝嗎?

西方有句格言,說「人生最奢侈的事,就是做你想做的事」。難道「做你想做的事」,竟是那麼難能可貴,那麼不易實現嗎?

是的,即使你是皇帝,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你也依然有擺脫不了的宿命和無法實現的夢想。

宋徽宗趙佶本來是個非常出色的書法家、繪畫大師和詩詞作手,又是一位十分稱職的宮廷畫院院長,可是命運老人在關鍵時刻搬了個道岔兒,結果,讓他陰錯陽差地當上了宋朝的第八代皇帝。

宋徽宗趙佶

可是趙佶繼位後,他的心思仍然專註於書畫的創作與欣賞,便將治國理政的一應大事,全部交付給了權奸蔡京和宦官童貫等一干人,也因此被罵為「昏君」。

在政治上趙佶是失敗的,但在藝術中他卻是少有的天才。他是一位詩、詞、書、畫並精,山水、花鳥、雜畫兼善,具有全面藝術修養的「皇帝藝術家」

宋徽宗的瘦金體

宋徽宗畫作《聽琴圖》局部

裁剪冰綃,輕疊數重,淡著燕脂勻注。新樣靚妝,艷溢香融,羞殺蕊珠宮女。易得凋零,更多少無情風雨。愁苦!問院落凄涼,幾番春暮?

憑寄離恨重重,這雙燕何曾,會人言語?天遙地遠,萬水千山,知他故宮何處?怎不思量,除夢裡有時曾去。無據,和夢也新來不做。

——趙佶《燕山亭·北行見杏花》

李煜亦是一位愛詩詞不愛江山的「文藝青年」。他為我們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感人至深的經典作品。譬如: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

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

夢裡不知身是客,一晌貪歡。

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

南唐後主李煜

他無意於皇權的佔有,只可惜生在帝王家。他曾上表給宋太祖,說微臣乃先君的一個普通皇子,為人庸碌無為,自幼雖熱心向學,但視功名利祿為浮雲。原想恬淡逍遙,像巢父、許由、伯夷、叔齊那樣歸隱山林,只是形格勢禁,身不由己,真是萬般無奈之事。

所以說,有時候皇帝們的痛苦真的不是我們普通百姓所能想像到的。而今,除了讚賞他們的曠世奇才之外,我們又不能不充滿憾恨地說上一句:「南唐才子真無福,不做詞臣做帝王!

GIF

你知道杜甫對李白的「愛」到底有多深嗎?

聞一多說,李、杜相遇,就是兩顆星相遇,在幾千年的中國歷史里,除了孔子和老子會面,再沒有比這兩個人的會面更重大更可紀念的了。

的確,一個「詩仙」,一個「詩聖」,兩大詩歌界殿堂級人物相遇,這是多麼歷史性的時刻啊!

公元744年,李白與杜甫相遇。當時,李白43歲,杜甫32歲,相差11歲。兩人見面時,李白已名滿天下,杜甫還只是初露頭角。杜甫早就熟讀過李白的很多名詩,此時一見真人,對李白的崇拜更是如滔滔江水連綿不絕。

於是乎,在杜甫的文學作品中,有一位高居榜首的男一號——那就是李白。

《贈李白·秋來相顧尚飄蓬》

《贈李白·二年客東都》

《送孔巢父謝病歸游江東兼呈李白》

《飲中八仙歌》

《春日憶李白》

《冬日有懷李白》

《夢李白二首》

《天末懷李白》

那麼李白呢?

《贈汪倫》《贈孟浩然》

《贈從弟》《送友人》

《送友人入蜀》

《送范山人歸泰山》

《送楊山人歸嵩山》……

像李白這種「大咖」,自然是朋友遍天下。

但李白並沒有忘記他的「小迷弟」杜甫。

《魯郡東石門送杜二甫》、

《沙丘城下寄杜甫》

就是李白寫給杜甫的詩。

兩位「大神」的友情還真是令人感動啊!

GIF

其實,除了上面提到的秦始皇、宋徽宗、李白、杜甫之外,還有很多在我們的傳統文化中熠熠生輝的名人及其作品。

某種意義上,正是他們塑造了中華民族的情感和思想。

看到「床前明月光」,

我們便不由地思鄉;

聽到「國破山河在」,

我們便不由地痛心。

這些都是中華民族獨特的文化印記。

正如《向上吧!詩詞》中劉震雲老師所說的那樣:

「如果沒有像《詩經》,沒有像李白、杜甫、白居易,沒有李清照,沒有蘇軾,一直到曹雪芹,那我們就不知道這個民族,它這種情感的鏈條,他到底每天是怎麼喝水的,怎麼吃飯的,怎麼談戀愛的,怎麼傷心的,怎麼高興的,人和人之間是什麼關係,那我們的民族的歷史,就是一種沙漠,這些人就像明星一樣,照亮了我們這個民族。

如果你想要更深地了解歷史上的「明星」們不為人知的故事,

如果你想要更多地感受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與智慧,

那麼,散文大家王充閭老師的力作

《國粹:人文傳承書》一定會讓你受益匪淺。

在書中,王老師以其生動的文筆和豐富的學識,為我們展現了傳統文化別具一格的另一面。

作者簡介

王充閭:中國當代散文大家。

遼寧省作家協會名譽主席,南開大學等校兼職教授。曾任中共遼寧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遼寧作協主席。並任魯迅文學獎散文評獎委員會主任。

早年接受系統的國學教育,大學畢業後做過教師、記著、官員,人生閱歷、社會經驗極為豐富,是當今文學創作與學術研究的「通才」。當代代表性歷史文化作家。有「南秋雨,北充閭」之譽。

作為中華民族的一份子,

我們每個人都應該盡心儘力

去守護優秀的傳統文化,

讓我們的「國粹」永遠傳承下去。

《國粹——人文傳承書》

定價:65元

- 版權信息 -

編輯:chenglijuan

本文部分觀點資料來自

《國粹:人文傳承書》

圖片來自網路

長按圖中二維碼可進行識別關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北京大學出版社 的精彩文章:

立體主義的奇蹟,遇見畢加索——畢加索逝世45周年紀念書單
別把你的儒家讀到地底下去了

TAG:北京大學出版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