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三天不讀書,智商輸給豬——4.23,世界閱讀日

三天不讀書,智商輸給豬——4.23,世界閱讀日

閱讀是心靈的瑜伽

「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雲影共徘徊,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朱熹《讀書有感》。

乘公交上班,手機屏幕一亮,

跳出一條提醒——

4月23日,世界閱讀日。

中國漢字構造很有意思,

有時,單單從文字結構上

便能大約掌握整個字的含義。

今天便從字形上

談談「閱讀」這件事兒。

先看「閱」字,「門」中有「兌」,

乍看沒有什麼特別,

但稍稍發揮一點想像力,

「兌」字是不是特別像

一個梳著兩個髮髻,

手舞足蹈的少年?

這麼一想,整個字立時就活了起來。

在我看來,閱讀首先是一件安靜的事兒,

尋一處安靜的所在,

關起門來,坐擁書城,輕嗅書香,

書頁翻動間,神遊天地,

思接千古,實為幸事!

而與閱讀的地方相比,

在當下信息泛濫的時代,

一顆安靜的心更顯重要。

世事繁雜,名利熙熙,

精神的滋養遠不如感官的刺激來得直接,

且不說去啃那些艱澀的大部頭著作,

即便是微信上的網文,

文字稍長一點、道理稍深一點,

便足以讓許多人望而卻步了。

在這樣浮躁的閱讀心態下,

碎片化、表淺化、庸俗化閱讀大行其道,

各類段子、披著勵志哲理外衣的所謂美文

博人眼球的標題黨充斥網路,

偶有幾篇好文章也早被淹沒的無影無蹤了。

但就像可樂永遠只是可樂,

再怎麼好喝也無法提供生命的營養一樣,

這些所謂的文章無論怎麼爆款,

總是無法承擔起滋養心靈、啟迪智慧、

傳承文化、錘鍊道德的責任,

結果是,讀得不少,但記住的不多,

甚至越讀越空虛,越讀越迷茫,

這正是許多「手閱」一族的通病。

不妨靜下心來,

選一個方向,列一個計劃,

選幾本好書,細細品評,

不為信息洪流裹挾,不為紛雜亂象迷惑,

堅持一段時間,定能有所收益。

中國人讀書講究「知行合一」,

講究「讀成卷書、行萬里路」。

「閱」字雖強調「靜心」,卻並不封閉,

故爾其外部是「門」,

「兌」字下半部又實在太象一雙腳了,

有「門」就意味著溝通和開放,

有腳則意味著行動和實踐。

這裡有幾層意思。

一是對我們大多數人來講,

除非作專業研究,

讀書大可廣收博覽,經史雜陳,

這一方面有利於增廣見聞,

另一方面也利於知識之間相互聯繫和印證,

利於知識結構的穩定和鞏固。

二是除了讀筆墨之書,也要讀社會之書,

在對社會的觀察中領會書本的精神。

三是條件具備時,要放下書本,

到各地走走,作一番文化意義上的旅行。

大凡古今真正的聖哲,

並不局限於一方書齋,

他們更看重遊歷對文化的提煉和激發作用。

我們講「文以載道」,

而「道生天地間」,

誕生過偉大作品的土地

也一定留存著作者的氣息,

作品的餘溫、思想的精魂,

到現場看看,會給你書本之外的收穫。

再說「讀」字,左「言」右「賣」,

而「賣」這個市場意味極強的字,

本身就包含著交流,流轉的意思,

其強調的則是作者與讀者之間的互動溝通。

言為心聲,一部打動人心的作品

一定包含著作者對社會人生的觀察和感悟,

有著濃烈的個人色彩,

讀這樣的書,等於是與作者進行

一次跨越時空的精神對話,

閱讀者的參與感是斷不能少的。

倘若讀了一本書,只記得若干典故,

了解幾個故事情節,記住了幾句精彩語句,

未免等而下之,收穫了了。

講參與,就是要融入時代環境、

融入場景生活,融入甄別思考,

喜樂所系、愛憎所及、

思維所向,皆與書合。

陶淵明講「好讀書不求甚解,

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

描述就是這樣一種奇妙的閱讀體驗,

這樣深度閱讀的快感,

是我們「讀圖時代」那種碎片化、

表淺化閱讀所永遠無法體驗的。

如此,投入情感、投入思辨、

投入交流之後,

此書才算是「賣於」自己的書。

俗話說「貨賣於識家」,

對於作者來說,

這樣的讀者,亦是一樁幸事。

聊完自己對閱讀的一點心得,

再回到開頭的「世界閱讀日」上來,

心情頓覺一滯。

除了少數官方和民俗的大節,

現今大凡被設為節日的,

多為紀念或者提醒,

而需要刻意紀念或者提醒的,

則多是易於被忽視甚至遺忘的弱勢價值。

譬如世界環境日提醒我們保護環境

,譬如教師節提醒我們尊師重教等等。

這樣一想,頗有幾分棲慌,

閱讀於我們,竟變得如此陌生,

需要專門設置一個節日來提醒了嗎?

再隨手一查,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

於4月18日發布的

2017年國民閱讀調查報告顯示,

中國人均閱讀紙質書籍4.66本。

沒查到國外的權威數據,不好比較,

但即便對比教育部為中小學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行攝鳳城 的精彩文章:

TAG:行攝鳳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