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學 > 中國最古老的皇室文集——《尚書》

中國最古老的皇室文集——《尚書》

《大學》解讀007

接下來將進入《大學》第二章的學習,在進入第二章學習之前有必要對《尚書》做一個解釋,因為第二章的原文幾乎全部出自《尚書》。

《尚書》之名

《尚書》是「五經」中的一經,最早書名為《書》,關於「尚」字的解釋常見的有三種:

一種說法認為「上」是「上古」的意思,《尚書》就是「上古的書」,因為它記錄的是虞、夏、商、周各代文獻,是中國第一部上古歷史文件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彙編;

另一種說法認為「上」是「尊崇」的意思,《尚書》就是「人們所尊崇的書」;

還有一種說法認為「尚」是代表「君上(即君王)」的意思,因為這部書是中國最古老的皇室文集,它保存了商周特別是西周初期的一些重要史料,內容大多是臣下對「君上」言論的記載,所以叫做《尚書》。

《尚書》之文體

「有典謨[mó],有訓誥。有誓命,書之奧。」《三字經》中的這幾句說的就是《尚書》的文體,【典】:主要是帝王的政績和言論的記載,因被史官奉為經典而得名。

【謨】:「謨」通「謀」,是帝王和臣下謀議政事時的談話記錄。

【訓】:「訓」有訓誡之意,大多是賢臣用歷史上君主成功或者失敗的教訓來引導,訓誡帝王的諫言。

【誥】:多指帝王任命或封贈的文書,既包含帝王對臣子的命令又包含對臣子的告誡、勉勵。

【誓】:誓即誓師之詞,是古代用兵作戰時用來激勵將士的動員令。我們現在的「誓師大會」即來源於此。

【命】:帝王對臣下任命,分封或賞賜的文書。

《尚書》之坎坷命運

《尚書》相傳由孔子將上古時期的堯舜一直到春秋時期的秦穆公時期的各種重要文獻資料彙集在一起,經過認真編選,挑選出100篇編撰而成。

秦代的焚書給《尚書》的流傳帶來毀滅性打擊,原有的《尚書》抄本幾乎全部被焚毀。

漢初,《尚書》存29篇,為秦博士伏生所傳,用漢時隸書抄寫,被稱為《今文尚書》。後魯恭王拆孔子故宅一段牆壁時發現另一部《尚書》,是用先秦六國時字體書寫的,所以稱《古文尚書》,它比《今文尚書》多16篇。

在西晉永嘉年間的戰亂中,今、古文《尚書》全都散失了。東晉初年,豫章內史梅賾[zé]給朝廷獻上了一部《尚書》,包括今文《尚書》33篇(梅賾從原先的28篇中析出5篇)、古文《尚書》25篇,及一篇孔安國傳和一篇《尚書序》,當時《秦誓》一篇已佚,所以這部《尚書》共有59篇。現今流傳兩千多年的《尚書》,全都是根據梅賾所獻的這個本子編修。

《尚書》所遭劫難頗多。清代段玉裁在《古文尚書撰異》里說:「經惟《尚書》最尊,《尚書》之離厄最甚。秦之火,一也。漢博士之抑古文,二也。馬、鄭不注古文逸篇,三也。魏、晉之有偽古文,四也。唐《正義》不用馬、鄭,用偽孔,五也。天寶之改字,六也。宋開寶之改《釋文》,七也。七者備而古文幾亡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學啟蒙 的精彩文章:

TAG:國學啟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