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快速迭代與喋血中前行,美攻擊核潛艇發展的早期

快速迭代與喋血中前行,美攻擊核潛艇發展的早期

前兩天的海軍節,中興晶元事件,華為被美國調查;讓不少有志青年熱血澎湃,大有游過太平洋的架勢。99式坦克和殲-20後,海軍的052C、052D、054A、056批量性下餃子,有軍迷幸福地操起舷號不夠用的閑心;國產航母、055下水,電磁彈射和電磁炮的若隱若現,也充分滴挑逗了軍迷的想像力。

人習慣看到浮在水上鴨子的氣定神閑,而忽視水下努力的腳,更無視水底的魚!與殲-20、055半官方的照片各種到處飛不同,由於潛艇研製、生產、服役的隱蔽性,我們對國產潛艇信息了解不多,核潛艇的信息更是鳳毛麟角。

PS:「偶也很努力哦!」

從公開的信息看,近10年才服役093/094,在技術上還趕不上美帝1980年代量產的的洛杉磯級和俄亥俄級。2-3代產品,30-40年的代差!核潛艇應該是我們和美帝差距最大的領域,可能還沒有之一!

不過美帝水下核力量,也不是一蹴而就滴;是冷戰期間反覆升級刷版本,核軍備競賽大把大把的燒銀子的結果。一切牛叉的技術,都是往一個坑裡不斷堆銀子結果,有銀子才有技術大神啊!

燒錢,性能要好,還要快,結果就是搭上人命,用鮮血來兌換經驗值。我們來先看看,美帝在攻擊核潛艇的早期,是如何燒錢與耗命中前線的。

慣例:一覽表

I-1鸚鵡螺:核動力的開創者

1945年12月,時任美國海軍研究實驗室機電處主任、著名物理學家羅斯?岡恩,提出核動船舶的構想。此後在美國核潛艇之父的海曼?喬治?里科弗等人的持續研究努力下,1948年5月1日,美國原子能委員會和海軍聯合宣布建造核潛艇。

技術大神,海曼?喬治?里科弗

1951年12月,美海軍宣布新建造的核潛艇編號為SSN-571,命名鸚鵡螺號,以此向凡爾納小說《海底兩萬里》中的鸚鵡螺號致敬。1952年6月14日,鸚鵡螺號在格羅頓的船塢公司(通用電船前身)由時任美國總統杜魯門主持鋪設龍骨的儀式。

鸚鵡螺號下水盛況,話說艇上面人不怕給晃下來?

1954年9月,鸚鵡螺號核潛艇完工服役,母港為康乃迪克州的新倫敦海軍潛艇基地。鸚鵡螺號核潛艇反應堆艙裡布置了一台S2W型核反應堆,最大水下航速23.3節,武器為6具533毫米HK-54型魚雷發射管。

這是全貌,明顯還有二戰遺風

I-2鸚鵡螺:昂貴但物超所值

鸚鵡螺號的全部建造花費5500萬美元,相對於當時購買10架B-52E轟炸機的價格;遠超後來的鰹魚級和長尾鯊級,當然這裡面有大量的研發成本。

為證明核動力潛艇的革命性,1955年7至8月份,鸚鵡螺號首次進行的作戰演習中。此次演習中,鸚鵡螺號共擊沉7艘敵艦。隨後在北約所組織的「反擊」的演習中,鸚鵡螺號擊沉的水面艦艇16艘,包括航母2艘、重巡洋艦1艘、驅逐艦9艘。

據美國統計,鸚鵡螺號在歷次演習中共遭受了5000餘次攻擊。據保守估計,若是常規潛艇,它將被擊沉300次,而鸚鵡螺號僅為3次,展示了核動力帶來的持續水下高航速,產生的巨大性能優勢,此後美國海軍潛艇開始步伐堅定地走全核動路線。

鸚鵡螺號在1980年退役後,成為格羅頓潛艇部隊博物館展艇。

I-3鰩魚級:第一代實用攻擊核潛艇

鸚鵡螺號核潛艇的排水量以當時的標準看來顯得過大,同時線型也不夠順滑,帶有濃厚的試驗性質。鸚鵡螺號下水後,美海軍便建議在1955/56財政年度再建造4艘排水量較小、造價較低的新型攻擊核潛艇——鰩魚級。

4號艇,SSN584 海龍號

1957年5月,鰩魚號在通用電船下水,同年12月服役。鰩魚號服役後進行了多項開創性航行:1958年完成了潛艇史上第一次水下橫渡大西洋,並在當時創造了水下連續航行31天的紀錄;1958年8月12日從冰層下通過了北極點;1959年3月15日第一次在北極破冰上浮。

鰩魚號在北極,是核潛艇的出現,把戰火引向了北冰洋!

鰩魚級建造4艘,最後一艘於1959年服役。3號艇棘鬣魚號, 1960年6月14日在珍珠港進行注入液氧作業時,液氧泄露後引發火災。該艇坐沉於水下,利用灌入海水滅火。這次事故修復花費高達幾百萬美元、耗時近半年。這也是美國後續一系列嚴重核潛艇事故的徵兆。

鰩魚級是美國首次量產的核潛艇,核潛艇也從此開始成為美國海軍一個獨立的戰術單位。

初具規模的水下核動隊

II-1鰹魚級:第一種水滴形核潛艇

鰩魚級核潛艇基本解決了核潛艇的造價和實用性問題,但也暴露出其水下航速低,空調系統可靠性差,以及噸位小帶來的艙室擁擠等問題。

與此同時美國試驗的大青花魚號上首次採用的水滴造型,創造了33節水下潛艇航行記錄。美海軍1956年開始建造具有水滴線型新一代核潛艇——鰹魚級。

革命性的大青花魚號

首艇鰹魚號於1958年5月下水,1959年4月服役。本級共建造了6艘,最後一艘於1961年服役。2號艇天蠍號在建造過程中被改裝成了美國第一艘彈道導彈核潛艇喬治?華盛頓號。

SSN-589天蠍號下水

而作為3號艇的新天蠍號,1968年5月在參加地中海的軍事演習之後,在返回美國諾福克基地的途中。於22日沉沒在大西洋的亞速爾群島西南400海里的水域。艇上當時有99名船員,天蠍號核潛艇上到底發生了什麼至今仍是個謎,較為靠譜的說法是設計建造質量缺陷。

長眠海底的天蠍號殘骸艇首/尾

鰹魚除了採用水滴線型外,還採用了一些列新技術包括開創了美國潛艇多層甲板和圍殼舵的設計,高度HY-80鋼的使用;採用了S5W緊湊型壓水堆,體積小重量大,水下最高航速達到了28.3節。與此同時,建造費用僅4000萬美元/艘,較鸚鵡螺號大幅下降。

II-2長尾鯊級:首款「獵殺」核潛艇

鰹魚級攻擊核潛艇雖然航速快,性能優異,但在設計上仍然延續著二戰時期潛艇以攻擊水面艦艇為首要任務的傳統,在靜音性能方面並未有突破,水聲偵測設備也不符合攻擊敵方潛艇的需求。而面對日益強大的蘇聯戰略打擊核潛艇的威脅,用攻擊性核潛艇在對方基地門口或巡航區域,進行「獵殺」是相對靠譜的手段。

為此美國海軍開始加緊研發全新的攻擊型核潛艇,用來「獵殺」蘇聯的戰略核潛艇。1957年在美海軍阿利?艾伯特?伯克上將(對,伯克級驅逐艦就是以他命名!)的主持下,長尾鯊級技術指標落定,開始設計。

伯克上將,核動隊的開創者,被時代周刊喻為美國新海神波塞冬!

首艇「長尾鯊」號於1960年7月在朴次茅斯海軍造船廠下水,1961年8月服役。從1958年至1968年期間美國陸續建造並服役了14艘該級核潛艇。

長尾鯊級技術上也有許多創新,包括潛艇線型上的縮小的指揮台圍殼、十字舵、單軸單槳,減振浮筏靜音技術,艇艏球型聲吶,計算機控制武器系統,遠程反潛武器,這些技術很多都被美國核潛艇沿用。

艇艏聲納

II-2長尾鯊號:首艘沉沒的核潛艇

1963年4月10日,長尾鯊號在美國東部科德角沿海330公里的大陸架邊緣處做下潛300米的潛水試驗時,沉入2300米深的海底,奪走了艇上160名船員的生命,造成潛艇史上一次最大的悲劇,這也是世界上第一艘失事的核潛艇。

SSN593 長尾鯊號

後來調查結論稱,可能是長尾鯊號的一根海水管道破裂,導致海水大量湧入艙內,一些電線被海水浸泡和沖刷後又影響了電氣系統,從而使潛艇喪失動力,坐沉海底。由於主機艙內海水系統強度不夠,造成耐壓殼破壞,導致該艇橫卧海底,艇員隨艇同沉。

長尾鯊號殘骸

調查顯示,其根源可能是當時瘋狂的美蘇軍備競賽,建造時採用了較快速便捷的方式,犧牲了質量管理,最終造成了悲劇性的後果。

根據事故詳細調查的結果,美國海軍對長尾鯊級後續艇的設計都做了若干修正與強化,同時開始徹底檢討潛艇的建造流程、安全措施以及後勤保養,並做出了許多改進。

看看這核潛艇墳場,就知道當年老美多燒錢。

II-3鱘魚級:長尾鯊改型,二代主力

鑒於蘇聯核潛艇力量的不斷增強,美國海軍為保證核潛艇的優勢,針對「長尾鯊」號沉沒所暴露出來的問題,建造了第四代鱘魚級攻擊核潛艇,其中重要的一項就是提高儲備浮力。

1963年8月10日,鱘魚級首艇「鱘魚」號在美國電船分公司開工建造,1966年2月26日下水,1967年3月3日服役,至1975年8月16日最後一艘「理查德?B?拉塞爾」號服役,歷時12年共建造了37艘,平均造價為每艘7000萬美元。

美國海軍僅此鱘魚一級,就比我們建國以來造的核潛艇加起來還多一倍,後來的洛杉磯級更是喪心病狂的建了62艘!客觀的認識差距吧,少年!

鱘魚級攻擊核潛艇採用拉長的水滴型艇形,與前幾級潛艇相似,但艇體比以往的攻擊型潛艇大,達到了4460噸。

鱘魚級可在北極冰下活動,為了有利於上浮時破冰,艇圍殼結構進行了特別加強,圍殼舵可轉動90度折起,與冰面垂直以避免破冰上浮時將舵面損傷;艉舵為對稱的「十」字舵配套單軸單槳,這也是美國海軍潛艇的傳統特色。

鱘魚級攻擊核潛艇比以往的攻擊型潛艇大,攻擊能力增強,除了常規的MK48魚雷外,後期改造後鱘魚級具備發射戰斧巡航導彈和AGM-84捕鯨叉反艦導彈的能力。

鱘魚級的操縱和電子系統已經相當現代了。

鱘魚級攻擊核潛艇主要作為美國海軍攻擊核潛艇的繼承和完善的一級,以及開啟了大規模建造核潛艇的開端,為後續洛杉磯和俄亥俄級的建造做下了鋪墊。

化劍為犁的鱘魚號

洛杉磯級、海浪級、俄亥俄級更多故事待續...

版權聲明:

本文為空想者原創,攻城獅公會首發。

原創不易,轉載請查看號內「轉載須知」並留言申請!

部分圖片來自網路,侵刪!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攻城獅公會 的精彩文章:

UH-60黑鷹兄弟:電子鷹,特戰鷹,救援鷹,海鷹,白鷹,陸海空樣樣精通

TAG:攻城獅公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