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怨帝王?怪臣子?幾多恩怨不了了

怨帝王?怪臣子?幾多恩怨不了了

悟空

 悟空

戴荃 

00:00/07:22

「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

刀山火海中拼殺出來的,哪個不是馬刺丁當殺氣騰騰的軍頭?

起事的時候,一個個都還沒有修鍊成厚黑學的「厚而無形,黑而無色」。一干人等良莠不齊,都還不顯山不露水。也沒有那個資本,那個人不想做一條太平犬。本來寧靜安逸的生活模式打破以後,所有人都在思考人生,槍打出頭鳥的道理人們都還是知道的,或許是中國人謙虛恭讓的歷史優秀傳統,最開始在面對那個頭頭的時候,都有自己的一套小九九,擔心這個,害怕那個,古往今來揭竿而起的,失敗的是大多數的,那些人早已經被歷史的滾滾煙塵淹沒在塵埃中了,這時候人性就顯示出來了,既然一切都還沒有個定論,還是不去做那個吃力不討好的「頭頭」的工作了。

上帝給每個人的機會都是公平的,稍縱即逝,不復存在。

路也是自己一步一步走出來的,總會有一些人有意無意主觀客觀陰謀陽謀的走到了那個風口浪尖。

這個時候,揭竿而起的團隊還是有一致的敵人的,既然大傢伙兒都有這個利益趨向,那就同仇敵愾。或者說「王侯將相寧有種乎?」或者,大部分人被求生欲打了一針強心劑。總之在這個時期,無論是第一把手還是下面的各部門經理,各階層總監,都還是團結一致的。

攤開史卷,這個時期是最熱血最刺激的一段歷史。能者操舟疾若風,各司其職,各謀其政,各居其位,各盡其能。賢君名臣,文臣武將,都有自己的一個位置。面對同樣的敵人,追逐著模糊而確切的利益共同體。那叫一個八仙過海各顯神通。

這個時期的君臣之間更像是八百里水泊梁山好漢一般,而後戛然而止。瓦崗寨七十二兄弟的悲劇就開始了。

雖然有點兒生拉硬扯,不過還真是這個硬道理!

共同的敵人不存在了,利益鏈就發生了變化。文臣武將們之前的求生,求名,就變成了求財,求利,遇到君王不振,幼主孱弱的時候,更有甚者求王,求霸也不是不可能。

人心如此,人性如斯!

帝王呢?

帝王是不會管麾下偏裨萬戶侯們有沒有想過這個事情,有沒有暮然之間有過這個念頭。帝王心心念念的是他們有沒有這個事情的執行能力,倘若事情發生,自己能不能風暴鎮壓。一不小心早一步踏上黃泉路,自己的子孫後代是成為傀儡還是屍體!

就這樣,利益趨向不同,思維立足點迥異,人心的陰暗面勢力抬頭,悲劇就開始了!

臣子們只是想證明自己曾經努力拚搏的價值,所以封侯萬戶,執掌大權就顯得理所應當!

帝王們「天為秤來月為勾,測得江山有幾多?」九五之尊眼睛裡只有江山如畫的絕代美景,過去的種種都是過去罷了!

臣子的求權,帝王的集權。

曾經的矛盾不存在,新的利益鏈條產生。新的矛盾就應用而生了。

臣子們日益增長的軍政大權掌握慾望和帝王獨霸天下皇家至上形成了尖銳的矛盾對立體系!

君弱臣強者,或權臣,或佞臣,或叛臣。

臣弱君強者,或獨夫,或暴君,或至尊。

開國君主乃至於每一位皇帝和歷朝歷代的文武百官是一個不斷發展不斷變化,這是一個此強彼若的過程,你退一步,他進一步,你退的多了,恭喜你,無路可退了,束手就擒還是拚死一搏?這還真是個難題!

不同的時期帝王和臣子不同,人心人性各有不同,過程也不同。不過這個套路永遠不會變,伴君如伴虎,這是一個弱肉強食卻又過剛易折的套路。無論是帝王還是臣子走在這條路上都是戰戰兢兢,所有人都知道掉下去就是萬丈深淵,卻依然邁步向前。倘若有一方心存善念或者說昏庸無能的話,那就已經是傀儡或者屍體了,傀儡屍體都是不需要走路的!

就像煎雞蛋一樣,高明的廚子心裡有一桿秤,既不會讓蛋黃生,也不會讓蛋白糊。《竹書紀年》中那個一面慈眉善目菩薩低眉,一面狠辣決絕霸氣側漏的伊尹,他就說過「治大國如烹小鮮」!這句話是伊尹距今三千年前夏朝還沒有滅亡的時候就琢磨出來的。看來中國的古人還真是牛掰!

帝王和臣子之間需要一個點,或者說一個可以同時撬動雙方的杠杠!雙方需要保持一個平衡,這個平衡尤為重要!能夠把握這個平衡並且可以隨心所欲卻不漏聲色的讓這個平衡為自己服務的就是人精了!

歷史上不缺乏這樣的例子

赳赳老秦中,秦穆公之於百里奚,秦孝公之於商鞅,惠文王之於張儀,昭襄王之於范濉,始皇帝之於王翦。都是能夠把持這個平衡的時期,反觀,武安君白起,杜郵亭口空留下一番千古悲嘆!

巍巍強漢中,漢高祖之於張良蕭何,漢武大帝之於衛青霍去病。韓信周勃周亞夫馬援又是如何風景?

而後數千年歷史一次又一次不斷的上演著毫無新意的套路。

怨帝王乎?怪臣子乎?

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

已委託「維權騎士」(http://rightknights.com)為我的文章進行維權行動。侵權者追究到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曉木曰兮歷史系 的精彩文章:

簡述近代史及側面分析國軍失敗原因

TAG:曉木曰兮歷史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