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善讀「論語」2.24:有諂則祭非其鬼,無勇則見義不為

善讀「論語」2.24:有諂則祭非其鬼,無勇則見義不為

「為政篇第二」24

【原文】

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諂也;見義不為,無勇也。」

【譯文】

先生說:「不當祭而祭之,是為諂媚;該當為而不為,是為無勇。」

【注釋】

「鬼」在此處是指死去的祖先。

「非其鬼」就是指非自己祖先,按禮通常是不當祭的,故引申為「不當祭」。

「祭」是古代社會一項非常重要的社會活動,主要是為了祈福、攘禍、崇德、報恩。

「諂」意為諂媚。

「義」就是合乎「仁」的言行舉止。孟子曰:「仁,人心也;義,人路也」。故將其引申為「該當為」。

【評析】

古人祭祀尤重誠敬,故祭有當祭有不當祭。以崇德報恩之心為祭,皆所當祭;以祈福攘禍之心為祭,皆所不當祭。所祭既非其鬼,而又祈福攘禍,有所企圖,此則必有諂媚之心。諂媚則有違為人之道,是為不仁。

本篇名為「為政」,始以「為政以德」,是論仁;繼以「四十而不惑」,是論智;終以「見義不為無勇也」,是論勇。仁智勇三達德皆發於心而統於仁,三者完備方為真正的仁德。

一、「仁」不能離於「智」「勇」

1、仁而無智,則不能除害。

無智則惑,是非不分,善惡不辨,忠奸不辨。雖有仁心,也不能善用。所謂好心辦壞事者,多為此類。比如,明崇禎皇帝。

崇禎皇帝是有仁心的,至少是有向仁之心的。崇禎在位的十七年中,日講經筵堅持不懈,以期由此提高自身的道德修養,這在歷代皇帝中都是很難做到的。

崇禎極為勤政,所有奏章均同各位輔臣面商定議,務求處理精當。《明史》中曾記載崇禎「在位十有七年,不邇聲色,憂勸惕勵,殫心治理。」

崇禎最大的弱點便是不智。其為人多疑,剛愎自用。既無自知之明,又無知人之智。面對內憂外患,不能興利除害,終致亡國滅身之禍。

2、仁而無勇,則見義不為。

無勇則怯懦,怯懦則不敢為。見倒地老人而不敢扶,見車禍孩童而不敢救,見社會不公而不敢問……中國人之怯懦無勇,自有史以來,未有甚於今日者。究其成因,既有歷史責任,也有現代原因。

子曰:「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因此,歷史雖有責任,但主要還是現代原因所致,是我們的制度和文化出了問題。政府對於批評言論的各種打壓、過往扶老人案的司法判例等,才是造成今日中國人之怯懦的最大原因。

近日北大女生岳昕因要求學校信息公開而遭校方「約談」施壓一事,便是又一明證。

二、「智」不能離於「仁」「勇」

1、智而不仁,則姦邪狡詐。

現代社會民智發達,而仁道不昌。因此弄虛作假、投機取巧之風甚盛。「精緻的利己主義者」便是此類人等的標籤。這些智力過人的不仁之人,或從政,或經商,以「精妙」的算計和層出不窮的花樣,對人民巧取豪奪。比如手握IT技術,卻不以之造福人類,反而開發各種網路遊戲。為了多多吸金,挖空心思地增加遊戲粘性,致使無數少年兒童甚至成年人沉迷其中而難以自拔,不但將大好時光虛擲,也極大地損害了身體和精神健康。此種行為,說其是謀財害命也毫不為過。

2、智而無勇,則多謀少斷。

多謀少斷則必錯失良機。歷史無非時勢。時過境遷,則勢難挽回。當年戊戌變法即乃時勢使然,而滿清政府卻無大勇承擔歷史責任,終至錯失良機。然悔之晚矣。僅十年之後,滿清政府及被人民推翻。

三、「勇」不能離於「仁」「智」。

1、勇而無仁,則為禍作亂。

史上的暴君暴民、亂臣賊子,無一而非勇而無仁者。中國飽受劫難,皆拜其所賜也。

2、勇而無智,則輕率盲從。

十年浩劫中那些參與武鬥和打砸搶的所謂「革命小將」,勇則勇矣,然而無智。其輕率盲從給整個中華民族帶來了難以彌補的損失和傷害。此類人等,現在仍頻頻活躍於各種不分青紅皂白的抵制活動之中。

對於儒家而言,為政只是為仁的一種方式。為政者領導天下萬民,要面對普通人所難以經驗的複雜和困難局面,非有大仁、大智、大勇而不能為之。因此,選賢任能必須以三達德為標準。

沒有仁智勇就無法從政,也不應該從政。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善解仁意 的精彩文章:

善讀「論語」2.20:舉善而教則民勸,孝慈以對則民忠
善讀《論語》1.16:莫憂人不知我,但憂我不識人

TAG:善解仁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