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元代青花龍紋

元代青花龍紋

「龍」是中國古典藝術中極富象徵意味的題材,自新石器時代伊始,即不斷出現在各類造物之上。宋元時,隨著釉下彩繪技法的不斷成熟,這類題材也逐漸應用於青花瓷器之上,成為其裝飾紋樣之一。

元代青花瓷器上的龍紋以青花龍紋、青地白龍紋、印花龍紋及藍地白釉龍紋較為多見,其形貌與歷代均存差異。龍首多呈斜角側視狀,前額微凸,頂角如鹿,雙眼圓鼓,猶戴眼鏡,張口吐舌,獠牙外露,體表密布鱗片或網格紋,鬚髮、鬃毛、肘毫作分散飄帶狀,足具三爪、四爪或五爪,尖銳如鉤,或是橫身蜿蜒、四肢開展、跨步行走的「行龍」,或是龍首在上、龍尾於下、猶若升騰的「升龍」,或是龍首在下,龍尾在上,仿如沉降的「降龍」,或是龍身向前、龍首迴轉、目視後方的「回首龍」。其中,又以蟠轉龍紋、隨形龍紋、穿雲龍紋與對立龍紋最具代表。

一、蟠轉龍紋

「蟠轉龍紋」是指身軀作環狀曲繞的龍紋樣式,其一般具有斜角側視的龍首和正視的胸部,右側方或左側方取像的長頸、肢體與龍尾,以及部分俯視角度的背脊。龍首昂揚,鼻吻張開,身軀沿內部底心環繞,多視點角度取像組合與四散飄帶狀的鬚髮、鬃毛及肘毫使龍紋產生扭身邁步之感,營造出「首升體降、跨足前行」的姿態,靈動立體。

這種蟠轉龍紋多飾在青花瓷盤、瓷碗等器皿內部底心處。河北省圍場縣博物館所藏元青花龍紋大盤、內蒙古烏蘭浩特市博物館所藏元青花龍紋高足碗以及北京首都博物館所藏元青花龍紋深腹碗之上均見有此種紋樣,其首升體降、環狀婉轉的形態與一眼望盡紋飾全貌的布局,正是蟠轉龍紋置於圓形平面的重要特徵。

元代 青花雲龍紋盤

元代 青花雲龍紋盤局部

二、隨形龍紋

「隨形龍紋」是指單一龍紋依隨器形鋪陳在整個器面的龍紋樣式,其通常為全器的主題紋飾,整體形象由斜角側視與正視等角度取像而成,凸額、圓眼、張吻、吐舌,以昂首、曲頸、扭身等姿態盤踞器表一周。

這種隨形龍紋通常出現在青花大罐、大瓶等器皿之上,觀賞時需轉動器身三次才能窺得全貌,故而形成「一轉龍首、二轉龍身、三轉龍尾」的獨特鑒賞方式。此樣式可參見日本出光美術館所藏元青花龍紋大罐、英國大維德中國藝術基金會所藏元青花雲龍紋象耳瓶以及土耳其托普卡比宮所藏元青花雲龍紋盤口瓶。

各面向元代青花雲龍紋罐

三、穿雲龍紋

龍是中國傳統文化中頗具神性的動物,為彰顯這一特殊屬性,龍紋時常與雲紋、火焰紋及波濤紋等組合出現,其中龍紋穿繞於雲紋之間的龍紋樣式即稱為「穿雲龍紋」。這種穿雲龍紋形貌具有元代青花龍紋的普遍特徵,斜角側視龍首,凸額圓眼,張口吐舌,獠牙外露,爪尖如鉤,體表密布鱗片或網格紋,鬚髮、鬃毛、肘毫呈飄帶狀,唯龍紋四周綴有大朵雲紋,構成遒勁騰龍穿梭在雲間之畫面。

梅瓶以穿雲龍紋為主要裝飾

此種穿雲龍紋一般見於青花大罐、大瓶等器皿,既可作為腹部主紋,亦可充當肩部副紋,多依順瓶、罐等器形特徵設計。高安市博物館所藏元青花「射」、「御」、「書」、「數」字銘梅瓶以及元青花雲龍紋荷葉蓋罐即見有此種樣式。

元代青花梅瓶穿雲龍紋展開圖

四、對立龍紋

「對立龍紋」是指將兩龍紋安置於同一器面,作彼此互相對立形態的龍紋樣式,主要施繪於四系扁壺器表。日本出光美術館收藏的一件元代青花雙龍紋四系扁瓶,所飾兩龍紋以斜角側視與正視等角度取像而成,二者左右分立、彼此互望,一龍回首顧盼、軀爪向上、龍尾向下,一龍仰首挺胸、曲身揚尾、引體下降,升降各異,靈動活潑,為典型的元代青花對立龍紋。

元代 青花雲龍紋四系扁壺

青花雲龍紋四系扁壺局部

龍紋的形貌順應各時代對於「龍」的認識與詮釋而更變。元代,各種龍形樣稿與雲紋、火焰紋及波濤紋等紋樣組合,以主紋或副紋的姿態描繪在碗、盤、罐、瓶、壺等青花瓷器之上,並配合各類器皿的造形特徵作出彈性布局,讓相同的形體樣稿產生迥異場景效果,在形成不同龍紋形式的同時,極大豐富了青花瓷器的藝術表現。

版權聲明:

1.本公眾號所有原創內容圖文的著作權、版權,均歸微信公眾號「震旦博物館」所有。

2.其他方式轉載或引用本公眾號內容與觀點,請表明轉載及出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震旦博物館 的精彩文章:

古玉造形製作——改形器

TAG:震旦博物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