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在偵察衛星引導下,航空兵和艦隊行動,飽和打擊的偵察力量劇增

在偵察衛星引導下,航空兵和艦隊行動,飽和打擊的偵察力量劇增

資料圖

飽和打擊這個概念,理解起來是比較容易的:我不管你艦隊的防空能力到底多強大,我只需要保證我發射的導彈數量夠多,密度夠大,能夠壓倒你在最理想狀態下的攔截能力,勝利就必定屬於我。在美國海軍已經確立海軍航空兵的絕對霸權的情況下,紅海軍採用這種策略其實也頗為無奈。不過,要在茫茫大海中準確地迎戰敵人的航母戰鬥群可不是件簡單的事情,因此蘇聯在1973年時建立了名為「神意」的衛星偵察系統。以便能夠引導艦隊和機群正確地迎擊。

資料圖

不過,衛星系統畢竟不是萬能的,在目標的截獲和對反艦導彈的中繼制導方面,紅海軍往往還是要依靠直升機或是偵察機的輔助(簡單地講,地球是圓的,戰艦自己裝備的雷達設備視野有限,而飛機則是「飛得高看得遠」)。毫無疑問,在這個構想中,這些中繼的節點將成為敵方的重點打擊對象。不過考慮到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時候,紅海軍的整個艦隊都是以時刻準備拚死掩護核潛艇進入發射位置為目標而進行的準備,僅僅只是偵察機受威脅程度嚴重是算不得什麼的。

資料圖

在庫茲涅佐夫號服役之前,偵察機雖然說理論上也可以獲得岸基航空兵的保護,但因為其自身角色要求其必然前出的緣故,實際能夠獲得的保護程度是較為有限的。但是在SU-33戰鬥機出現之後,紅海軍頭一次有了可以與對手艦載機在空中抗衡的手段。因SU-33是隨同艦隊行動的緣故,對於空中的偵察機而言,SU-33的支援和保護顯然會來的更加及時和持久。除此之外,如果不考慮中繼制導,而僅僅是在偵察到目標之後就立刻轉向撤離的話,也可以增大偵察機的生還幾率(此時反艦導彈依舊可以向目標的坐標處齊射,最後依靠導彈自己在末端尋找目標)。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越南那些小事 的精彩文章:

美軍為何要放棄RAH-66直升機?這個說法不能接受:就因為太先進
蘇霍伊的戰機進氣道口偏愛正方形?為何不能好看點?軍迷給出了答案

TAG:越南那些小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