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要命的時刻,糊塗晁錯卻在皇帝面前幫助政敵說話,引來大禍

要命的時刻,糊塗晁錯卻在皇帝面前幫助政敵說話,引來大禍

七國反叛,漢景帝委派太尉周亞夫率軍平叛。

周亞夫帶兵趕到洛陽,見到父親當年的一位謀士鄧都尉,向他請教作戰的方略。

鄧都尉這樣分析叛軍的力量:「吳、楚兩國軍隊當中,吳軍軍力強大,士氣高,楚軍相對較弱,難以持久。太尉應該進駐昌邑,深溝高壘,採取防守的策略。同時派出一隻精銳部隊,截斷敵軍的糧道。如此一來,吳、楚軍隊必然強力攻打梁國,等到吳、楚兵疲將憊的時候,太尉可以一舉擊破他們。

鄧都尉的預測十分準確,吳、楚軍隊果然合力圍攻梁國的都城睢陽。梁國壓力巨大,每天派人向太尉周亞夫求援。

周亞夫沒有派兵救援,反而帶兵向東北方向移動,按照鄧都尉的建議,屯駐到昌邑,開始構築防禦工事。

憤怒的梁王向漢景帝上書,漢景帝也看不懂周亞夫到底想要幹什麼,派人催促他趕快增援梁王。

但周亞夫不為所動,也不解釋,只是派出一些精銳的輕騎兵襲擾吳楚軍隊的後方。吳軍的供應線被截斷,糧食運不過來,士兵吃不飽肚子。吳王劉濞越來越著急,想要速戰速勝,周亞夫卻堅決不肯出戰。

前線在激烈交戰,後方也不太平。七國反叛,證明晁錯先前的判斷是正確的,但是,晁錯並沒有因此得到嘉獎,反而丟掉了性命。

晁錯之死,與大臣爰盎關係很大。

晁錯和爰盎原本就是政敵,彼此都很憎惡對方,雖然同朝為官,卻從來沒有坐到一起。

晁錯曾經讓屬下的官吏指責爰盎接受吳王劉濞的財物。漢景帝沒有深究,只是免去了爰盎的職務。

現在吳王反叛,晁錯認為,爰盎從前在吳國時,接受過吳王的許多財物,一直以來都在替吳王說話,向皇帝保證吳王不會謀反。如今應該嚴加審問爰盎,從爰盎嘴裡可以摸清楚吳王的全部規劃。

顯然,這一次晁錯想趁機把爰盎置於死地。

有人把晁錯的想法透露給爰盎,爰盎嚇得不輕,連夜跑去找竇嬰。兩個人的關係極好,竇嬰給爰盎指出一條路,就是自己主動去到漢景帝面前,分析吳王反叛的原因和對策。

巧的是,當時晁錯也在皇帝那裡,正在勸說漢景帝御駕親征,留下他自己鎮守都城。

漢景帝知道爰盎曾經在吳王劉濞身邊擔任過國相,就向他了解吳王和大將軍田祿伯的情況。

爰盎認為,吳王的反叛根本成不了氣候,很快就會被平定,不必過份擔心。

漢景帝說:「吳國財力豐厚,這些年又召募了不少豪傑之士。如今吳王六十多歲,經驗豐富,沒有十足的把握,他不會輕易舉兵反叛。你現在卻說不足為慮,為什麼?」

爰盎說:「天下真正的豪傑,不會受吳王的錢財誘惑。這些年裡,投奔吳王的人確實不少,但都是一些無賴子弟。如果吳王身邊果真有豪傑之士,他們肯定會勸阻吳王,不會讓他做出反叛朝廷這種蠢事的。」

在一旁的晁錯沒有意識到自己處境的兇險,認為爰盎的話很有道理,附合說:「爰盎的想法很好。」

漢景帝就問爰盎:「那麼,眼前朝廷應該如何應對吳、楚的叛亂?」

爰盎看了看朝堂上的眾位大臣,說:「請陛下讓大臣們暫且離開一下。」

顯然,他是嫌眼前的這些人礙事。漢景帝就讓身邊的大臣們先退出去,只留下一個晁錯。

爰盎搖頭說:「我的計策,只能讓陛下一個人知道。」

晁錯一聽此話,氣得夠嗆,原本是自己建議皇帝聽一聽爰盎的想法,現在爰盎卻故弄玄虛,連自己都要迴避!真是該死!

問題是,此時的漢景帝已經急得六神無主,實在太想得到安邦定國的妙計,所以不留一點情面,讓晁錯退到東廂之下。

閑人全被趕走,爰盎這才壓低了聲音,悄悄對漢景帝說:「吳王、楚王反叛,是因為晁錯提議削藩,剝奪高祖封賜給他們的土地。現在吳王提出的口號就是誅殺晁錯,恢復封地。如果陛下能滿足他們的要求,不費吹灰之力就可以安定天下。」

一番話,用意歹毒,晁錯危險了。

本節參閱《漢書》

於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於左 的精彩文章:

唐代紋身少年奇遇:火烤去紋身挺痛苦,臂上刺唐詩寫辛酸

TAG:於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