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不喝酒的王安石司馬光遇上勸酒的領導包拯,怎麼辦?

不喝酒的王安石司馬光遇上勸酒的領導包拯,怎麼辦?

包拯、司馬光、王安石都是大名鼎鼎的北宋名臣,更巧合的是,這三個人在北宋仁宗至和年間還在一個單位共事過。這在以冗官著稱的宋代官場來說,很難得一見。

三人同在群牧司,職責是飼養、放牧、管理、支配國馬之政——類似天宮裡的御馬監,乾的都是弼馬溫孫悟空的活。

不要小看這個部門,在強敵環繞的北宋,馬是重要的戰略資源。因此,這個部門不僅位高權重,而且油水極大。且不說買馬、養馬、馴馬等環節,史載,光是官員每年賣馬糞的收入,都比自己的工資還要高。

當時,包拯是群牧使,部門一把手,正部級;司馬光和王安石是群牧司判官,副局級,級別相差比較大。

一天,單位里牡丹盛開,平時不苟言笑的包拯突然來了雅興,下令置酒賞花(是的,北宋官員就是這麼任性和愜意)。

就在大家推杯把盞不亦樂乎的時候,突然發現司馬光、王安石兩人面前的酒杯空空如也,一問才知兩人從不飲酒。這怎麼可以,於是大家紛紛勸酒,無奈二人均不為所動。

最後,包拯親自勸酒。他先來到司馬光面前,端起酒杯說:「獨樂樂,何不與人樂樂?」司馬光無奈,只得「強飲」。

接著,包拯又走到王安石面前,勸到:「舉座皆歡,一人向隅,豈可忍乎?」豈料,王安石婉拒道:「平生不飲酒,此次亦不敢破例。」

包拯以執拗著稱,反覆勸說,無奈王安石加個更字,「終席不飲」,包拯亦「不能強也」。

看到這裡,大家是不是在佩服王安石的同時,也暗暗替他捏了一把汗。好在包拯還是有肚量有境界,並沒有因此給王安石穿小鞋。

不過,不是所有人都有王安石這樣的好領導和好運氣。歷史上,因為不吃敬酒而吃到罰酒,甚至丟掉性命的大有人在。

比如,南朝的侍中沈懷文素不飲酒又性格剛直,然而他遇到的主子宋孝武帝劉駿卻是有名的荒淫皇帝,一大愛好就是召集群臣喝酒,把大家都喝醉,然後再加以嘲謔。沈懷文多次不喝,這讓劉駿非常惱火,最終被劉駿找了一個借口賜死。

還有,前秦皇帝苻生一次宴請群臣,命尚書令辛牢擔任酒令官,酒酣胸膽尚開張之際,苻生突然向辛牢大發雷霆:「為何不好好勸酒,怎麼席中還有坐著之人。」隨後,取來弓箭,將辛牢直接射殺。群臣無不魂飛魄散,趕緊爭先恐後大杯喝酒,最後全部醉倒,「偃仆失冠」,苻生才心滿意足。

即使到現在,因喝酒被處分,甚至喝出人命的經常見諸報道。

喝酒本是愜意的事情,但一加上領導往往會複雜起來。對領導來說,和下屬喝酒是對其的一種鼓勵、重視甚至考查;對下屬來說,和領導喝酒是對其一種表態、敬重或逢迎,因此很難喝的從容。遇到勸酒的領導,大部分人可能沒有王安石的勇氣,只能像司馬光一樣無奈強飲。

雖然筆者自己愛喝酒,也愛和領導偶爾小酌一下,遇到的領導也都是有雅量有胸懷,感覺很好。但不是每個人都有這種喜好和運氣。因此,筆者對那種不單純的勸酒敬酒也覺得敬而遠之更好。

這其中,隱含著一種微妙的權力關係,或者摻雜著一種唯權力論的思想意識。說的極端些,是權力傲慢和泛濫在酒桌上的一種映射和體現,甚至也是「四風」的一種延展性表現。

我們常說,要把權力關進籠子。一些顯性的權力好關,而像不良勸酒敬酒這種隱形的、積弊已久已成風氣的權力陋習難關。

因此,從歷史經驗和教訓來看,中央從八項規定開始,自上而下嚴禁飲酒、宴請等不良風氣,不僅是反「四風」的有效舉措,也有益於從思想深處、習慣養成上把權力關進籠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史料味集 的精彩文章:

「湘江夜話」——和林則徐學學怎麼做人才工作

TAG:史料味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