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會魔法的梅林,為表演而生的科林

會魔法的梅林,為表演而生的科林

2018年5月,愛爾蘭劇作家布萊恩·弗里爾的名作《翻譯》將在英國國家劇院的奧利弗劇場再次登台演出。布萊恩·弗里爾是當代最偉大的劇作家之一,被評論界譽為「愛爾蘭的契訶夫」。

《翻譯》是他最知名的作品,該劇設定於1833年的貝萊·比格爾(Baile Beag,地名,後被英語化為Ballybeg),講述了殖民時期一支英國工兵隊前去愛爾蘭鄉間勘察地貌,並把愛爾蘭語地名全部翻譯統一成英語。劇情通過英格蘭和愛爾蘭兩個民族的語言文化的衝突,展示了那個動蕩時期,英格蘭和愛爾蘭的鬥爭。

今天的主角並非布萊恩·弗里爾,而是即將在這部話劇中擔任主角歐文的北愛爾蘭演員科林·摩根。《翻譯》將是科林在國家大劇院的首秀。

科林·摩根

為表演而生的科林

看過BBC曾經風靡全球180多個國家的魔幻劇《梅林傳奇》的人,對科林·摩根這個名字不會陌生。他在劇中飾演主角梅林。該劇改編自亞瑟王傳說,講述了大魔法師梅林和亞瑟王年輕時的故事。

對熟悉並喜愛他的觀眾來說,「科林·摩根」這四個字,是直抵靈魂的座右銘。他是一個真正的、純粹的演員。

GIF

《梅林傳奇》

如果說大法師梅林是為輔助亞瑟王而生,那麼科林·摩根,則是為表演而生。

科林1986年出生在北愛爾蘭的阿馬郡,他的父親是油漆裝潢工,母親是一名護士。從一個普通而平凡的家庭走向國家大劇院的舞台,科林付出了100%的努力。

「5歲的時候,我就立志成為一名演員,接下來的5年中,我希望自己依舊是個演員。」 這是科林在接受HungerTV雜誌採訪時說的一句話。

GIF

科林在HungerTV時尚雜誌的拍攝

事實上,每當有記者問道為什麼選擇演員這份職業時,科林的回答都是天性使然。「我知道我一生將會只有一個追求。」自他記事以來,表演便是他一直所嚮往和渴望的。他對戲劇的第一個記憶,是小學組織去看的聖誕劇,那是他一直難以忘懷的事情,舞台的魔力讓他感到這就是他要做的。

科林的尋夢之路不可謂不艱辛。

他成長在天主教和新教之間的仇恨和宗教暴力的陰影下。「半夜被叫醒,全家人不得不立即撤離住所,因為他們房子的隔壁有個土製鐵管炸彈。」這是他童年成長曆程中的一些常態。北愛爾蘭問題帶來的社會動蕩和高失業率,讓年輕人連受教育的機會都鮮有,更別說在那個時候、那個地區學習表演。

科林並未因此妥協,「我會盡一切可能參加到戲劇當中。我參加了當地的業餘戲劇社團,至今還記得當時的美好回憶。5歲時,我第一次出現在《灰姑娘》演出合唱團里,之後是《彼得潘》。人們總是問我,是什麼激勵我成為一個演員,而事實上我沒法回答,對我來說,那更像是一種天生的本能。我參與過的任何一個演出,任何一個部分,都是在滿足對表演的渴望。」

16歲那年,他要在技校選專業,他的備用選項有英語、攝影和法律,但他只想學習戲劇。在北愛爾蘭,只有很少幾所學校設立了戲劇專業,他所住的地區里的學校並沒有設立相關的課程。最近的地方是貝爾法斯特(北愛爾蘭首府),離他家一小時二十分鐘的車程。他毅然決然選擇了貝爾法斯特。「沒人理解為什麼我準備在兩年里每天坐公交車來來回回,而當地的學校離我只要五分鐘路程,但我就是這麼做了。」

貝爾法斯特市政廳

但這一決定還具有危險性。科林是天主教徒,他所選擇的學校所處新教佔據主導的地區。在他即將要進入那所學校的那個夏天,戴著面具的新教准軍事化武裝人員突襲了學校,搜索天主教的學生,試圖通過讓他們發字母H的音揪出他們(天主教徒和新教教徒的H發音不一樣)學生們被告知,天主教徒將被擊斃。慶幸的是最後沒有人受傷,科林也未在學校經歷麻煩。(The year of The Thoughtful Intelligent Geek2012年3月採訪詳細介紹了科林的成長之路)

16歲,對科林來說是特別的一年,他離開了家鄉,開始了真正意義上的求學之路。他的努力得到了回報,三年後他從學校畢業,並順利進入了夢寐以求的蘇格蘭皇家音樂戲劇學院。

蘇格蘭皇家音樂戲劇學院

從維農少年到會魔法的梅林

在進入戲劇學院之前,科林什麼活都干過——在加油站、當地電影院、與哥哥一起洗車。進入戲劇學院後,為了交學費,他就打兩份工。格拉斯哥在科林心中一直有特殊的位置,那是他最喜歡的城市之一。「我在學校里學到的一個道理就是,做任何事都要全力以赴,你的時間和精力是不會付之東流的。戲劇學校可以給你機會出類拔萃,突破自我,給你所需的知識和經驗,培養你對自己事業的熱愛,這正是學校為我做的,它使我明白了表演的真諦,也賦予我繼續追尋夢想的能力,所以我很有幸能夠做到這些。」

也正是在就讀期間(2007年),科林在小維克劇院迎來了舞台劇生涯的首秀:《維農少年》。這部舞台劇改編自皮埃爾的同名小說。科林在裡面扮演主角維農。「導演魯弗斯·諾里冒了一點風險,把這個角色給了我這樣一個以前從來沒有演過職業角色的人,這非常讓人激動,也極其讓人害怕。」第一次正式演出,而且還擔當主角,科林的心情可想而知。

話劇《維農少年》劇照

緊接著他又接到老維克劇院一部劇本:根據佩德羅·阿莫多瓦爾的奧斯卡西班牙電影《關於我母親的一切》改編的同名舞台劇,他在劇里扮演埃斯特班。同年他在《凱瑟琳·塔特秀》的聖誕特輯中扮演一個同性戀。

話劇《關於我母親的一切》劇照

2008年,他在《為我的女兒祈禱》中扮演了一個在舞台上慢慢失去理智的癮君子吉米。還在英國最受歡迎的長壽劇《神秘博士》第四季第十集中客串了一個性向不明的哥特風男孩。

同年,他被選中在英國BBC電視台魔幻劇《梅林傳奇》中飾演男主角梅林,這是他演員生涯中最重要的時刻之一。《梅林傳奇》佔據了他生命中最美好的5年。劇里,梅林在成長,劇外,科林在成長。

《梅林傳奇》海報

從某種意義上來講,科林身上有梅林的影子。他曾說過:「我最初開始扮演梅林的時候,靠的都是自己的本能和經驗。我試著考慮,深處一個嚴禁魔法的世界,不能展示你偉大的天賦,也不能展示你真正的樣子--那將會是個什麼境況,我猜你有很多聯想,不過對我來說,就只是一個從北愛爾蘭來的小夥子,想要成為演員,卻又不能表達這種願望,因為時機未到。」

但當告別梅林這個角色的時候,科林並沒有留戀,他是一個演員,他要做的是不斷挑戰自己。自從戲劇學校開始他幾乎就是不停的工作,當記者問道休個假怎麼樣時,他回答:「我知道,很多人那麼說,但是我不是很擅長停下來休息,我對接下來的工作太過於渴望,無論是什麼。」

科林非常的敬業,為了拍攝《梅林傳奇》,他能連續8個月每天工作14個小時以上;為了配合角色的口音,會每天都做語音熱身,到處走走,一邊練練口音;為了演好《停靠》里的癮君子卡勒姆,他特地去都柏林的戒毒中心走訪,並連續抽了一個月的煙;為了演好《青春誓約》的維克多,他特地採訪了盲人,並試著蒙著眼睛走路。

電影《停靠》劇照

這樣的例子數不勝數。近期,科林的電影《等待著你》在東倫敦展映,導演在採訪中說道:「最初我並不了解『梅林』。我只覺得科林是一個很有意思的年輕人,周到有見地。他給每一個場景都寫了一兩張A4紙,準備周全,幾乎沒有我的幫助,非常有想法。」

電影《等待著你》劇照

科林是一個真正的演員,不僅在於他對表演的熱愛和專註,更在於他對演員這個職業的定義。保羅·紐曼曾說:「現在大家不是在拍電影,他們在拍進度,拍預算。」當創造力的光芒被「商業」遮蓋時,科林常常對此感到失望:「我們當中有一些造詣很高的電影製片人,是他們讓製作保持了新鮮,這才是我想要參與其中的核心理由。」

他經常在訪談時說出一些鼓舞人心的話,因此粉絲喜歡叫他「人生導師」或者「摩根教授」。他給人以積極向上,奮發努力的正能量,這也許俗套,但事實確實如此。

科林對獨立電影的支持表明了他對非商業電影的支持。2010年主演的電影《停靠》、2011年主演的電影《島》都屬於獨立電影。

電影《島》劇照

隨和的他,與藝術密不可分的生活

在生活方面,科林十分隨和,就是一位沒有光環的大男孩。他沒有社交賬號,注重隱私,謙遜而內斂,素食主義者。

13年,科林在環球劇院飾演莎士比亞喜劇《暴風雨》中的精靈艾麗兒時,媒體採訪過他,並寫道:「在一個寒冷的星期四,他戴著無檐帽,穿著寬鬆的外套,背著大大的雙肩包來到環球劇場。摩根,27歲,在他身上你看不到任何你以為會從扮演黃金時段電視劇主角,一個只是名字被提起就會讓許許多多的推特粉絲增長的狂熱更加泛濫的那種明星身上看到的那些姿態,他看起來就像任何一個打臨工的年輕演員。他魅力四射,善解人意,有著一頭蓬鬆的棕色頭髮,瞬間就會笑容滿面。」

GIF

話劇《暴風雨》

2015年他主演了公益短片《The Laughing King》,旨在提高人們對男性抑鬱症和精神疾病的認識。除此外他還參加了諸如「神經纖維瘤名人塗鴉慈善」、「24hour慈善音樂劇」、「牛津樂善會Oxfam捐書」等公益活動。

公益短片《The Laughing King》

科林也熱愛著藝術,他參觀過巴黎盧浮宮幾次,看了那些經典作品,最喜歡的卻是一幅不是太著名,也沒有名字的畫,他認為那就是藝術的非常棒的一點——你能從中領悟到什麼,它不需要一個好名聲,一個著名的畫家或者一大堆人圍著它站著。

科林對於粉絲來說,就好比一件小眾的藝術品,他不需要大紅大紫,不需要眾星捧月,能夠吸引到那部分欣賞他的人就夠。

相信喜歡科林的觀眾都欣賞過了環球映畫版《暴風雨》,除此之外,你希望在舞台上還能看到科總的哪部作品?

歡迎大家在下方積極留言,留言獲贊數最多的一位將獲得上話卡夾一本。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上海話劇藝術中心 的精彩文章:

李·佩斯:最酷就是做自己
好戲連台!看戲、搶票,忙得嘞

TAG:上海話劇藝術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