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孫悟空後來才明白,原來玉帝的本領不在三清之下

孫悟空後來才明白,原來玉帝的本領不在三清之下

正經胡說,僅供娛樂!

一般人對玉帝的印象,一定是懦弱、無能,因為孫悟空鬧天宮時,就曾打的玉帝無計可施,萬般無奈之下才命游奕靈官和翊聖真君到西方請如來佛祖降妖。

電視劇里說的更是過分,玉帝居然直接給孫悟空嚇得躲到了桌子底下,一副窩囊廢的模樣。

那麼,統領三界十方內外諸神並芸芸眾生的玄穹高上帝,真的就那麼無能么?

如來佛祖曾經介紹玉帝說:

玉帝自幼修持,苦歷一千七百五十劫,每劫該十二萬九千六百年。吃了很多苦,才能得到玉帝的尊位。

由此可見,如來佛對玉帝佔據尊位心服口服,認為他實至名歸,所以好心勸孫悟空說:

乘早皈依,切莫胡說

,但恐遭了毒手,可惜了你本來面目。

遭誰的毒手,當然是玉帝的。

而如來佛這麼說不是毫無道理的。

玉帝具體苦修多少年咱們就不算了,算下來也是個天文數字,但「一千七百五十劫」就足以令人咋舌,也就足以說明,他的修為已經達到修行的最高境界——萬劫不壞。

萬劫不壞是什麼概念,可以堂而皇之的宣稱不死。

普通神仙是有壽命的,只不過活得很長,所以在常人眼裡就成了長生不老,人類在蜉蝣眼裡,又何嘗不是長生不老呢,因為以蜉蝣的壽命,根本看不到我們變老的時候,而凡人在神仙眼裡,又何嘗不是轉瞬即逝的蜉蝣呢。

普通神仙充其量也就是與日月同在,可對玉帝這樣的人說與日月同在,無疑是咒他早死。

而整個兒神界,能做到萬劫不壞的,也就只有三清等區區有數的幾人而已,而這些人,無一不是聖人級別的高手。

當然,只說年份說明不了問題,有人就會認為,玉帝的「一千七百五十劫」可能是混日子混下來的,然而後來有這麼一次,孫悟空可就完全傻眼了 ,因為他終於見識了玉帝的真正實力,就這一次才讓他明白,原來玉帝不單是活得夠長,本領也不在三清之下。

西遊記第八十七回:鳳仙郡冒天止雨,孫大聖勸善施霖

這一回講的是:鳳仙郡太守得罪了玉帝,致使鳳仙郡三年沒有下雨,孫悟空慈悲心起,就找一向看不起的玉帝老倌兒求雨,可這回玉帝沒給他面子,要求他去披香殿處理三件事,處理清楚,再來啰嗦,沒能力處理,你哪兒來的上哪兒去。

孫悟空依照鬧天宮時的經驗,是很不以為然的,玉帝老倌兒能有什麼本事,還有難題能難倒俺老孫,於是得意洋洋的跟著四大天師到了披香殿,可一到披香殿,他當時就傻眼了:

他看到一座米山,一座面山,一個鐵架子掛個金鎖,下面有長明燈吐出燈焰兒,燎金鎖的鎖鋌。

要求是:

雞嗛米盡,狗餂面盡,燈燎斷鎖梃

四大天師告訴他:這是玉帝親設的難題。

其實孫悟空剛上天的時候,四大天師就告訴他:別的事兒好商量,就這件事,你還是別多管閑事為妙。但孫悟空不聽,他自大的認為,玉帝怕我是怕到心裡了,因此什麼要求不答應,什麼難題不解決。

可這回玉帝較了真。

玉帝能有多了不起,居然敢駁他的面子,按照孫悟空的習慣,應該大怒之下毀了米山、面山,甚至那把金鎖才是。可孫悟空的反應卻是:

大驚失色,再不敢啟奏,走出殿,滿面含羞。

害臊了,羞愧了,不敢再去找玉帝。

在猴子的人生當中,害臊而且羞愧,這大概是第一回,也是唯一的一回,為什麼?

其實話說回來,對玉帝而言,這三道難題不過是個小把戲,可就這個小把戲就能讓孫悟空「滿面含羞」,俗話說得好:行家一伸手,便知有沒有。

別人眼裡普通的米山面山,可在孫悟空眼裡,卻有別樣的味道。

什麼味道?

四大天師告訴他:

大聖不必煩惱,這事只宜作善可解。若有一念善慈,驚動上天,那米、面山實時就倒,鎖梃實時就斷。你去勸他歸善,福自來矣

玉帝親手設下的難題孫悟空金箍棒都解決不了,鳳仙郡太守的一個念頭就能解決,難道一個凡人的念頭比孫悟空的金箍棒還厲害嗎?

當然不是,用通俗一點的話來講,這三道難題雖然看似簡單,裡面卻蘊含著某種天道法則,也就是說玉帝能夠輕鬆的掌握法則,別人都是順應法則,利用法則,而玉帝卻是掌握法則,創造法則。

能掌握法則,創造法則的,本領能在三清之下嗎?也無怪玉帝能成為玉帝,單憑這份本領,就確實實至名歸。

其實孫悟空明白的真不算晚。

現實中就有這麼種人,尋常看起來那麼無能,其實不過是因為某種目的隱藏起來罷了。孔子也說: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小地方都是這樣,大地方更不用說,所以做人不要動不動就把尾巴翹到天上,還是謙虛一點的好,所謂:泰山不拒細壤,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就是這個道理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草根也談歷史 的精彩文章:

其實西遊記里的紅孩兒,並不是鐵扇公主的親生兒子!by草根也談歷史
五行山過後,觀音說了一句話,從此,唐僧就再也不相信孫悟空了

TAG:草根也談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