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出門穿什麼,才能讓你在草莓音樂節「橫行無阻」

出門穿什麼,才能讓你在草莓音樂節「橫行無阻」

周六:出門穿什麼,才能讓你在草莓音樂節"橫行無阻"

周日:一篇教會你一直想學的海報製作技法

本期主講老師

2018北京草莓音樂節已經進入倒計時(還剩一天),心中懷著對音樂的一腔熱血,卻苦苦掙扎於「中年危機」的大家,可別錯過這次音樂狂歡。對於已經定好行程開始準備各種攻略的同學,如何在音樂節中高調展現時尚品味,低調流露老炮氣質?

一雙符合音樂節傳統又能應對音樂節各種極端狀況的戰鞋才是真正的制勝法器。而音樂節的最夯戰鞋你真的穿對了嗎?本期我將帶大家了解音樂節必備鞋履及背後的故事。

No.1雨鞋

作為音樂節時尚單品魁首,每年音樂節街拍都會有一打的時尚達人選擇雨鞋出戰。雖然你的雨鞋可能一年也就拿出來show off這一次,但它實在是音樂節的不二選擇。雨鞋的音樂節時尚之路始於現已隱退江湖的超模大佬Kate Moss的強勢Pick。

在2005年英國的Glastonbury音樂節上,Moss穿著一雙黑色Hunter雨靴震驚四座。雨靴材質極適合英國戶外的天氣和泥濘的草坪,同時也能提高你在POGO或死牆環節的存活率。

而你絕對想不到雨鞋的最初流傳卻是英雄的膜拜品。雨靴的前身——威靈頓靴(Wellington Boots)是第一代威靈頓公爵阿瑟.韋爾斯利在英軍中推行的軍靴。這種軍靴仿製德國黑森靴,提高靴筒前擋至膝蓋用以增強保護功能,且與腿部更服帖並拉長腿部線條。

1815年滑鐵盧戰役中,足蹬Wellington Boots的英軍給了拿破崙致命一擊,從此名聲大噪,人們便以「威靈頓」命名此靴來紀念戰爭英雄,Wellington Boots也成為了當時貴族階級最為風靡的鞋型。

Wellington公爵和Wellington軍靴

1852年威靈頓靴引入橡膠硫化技術,使其擁有更好的防風、防雨、防臟功能,並且開始了工業量產。威靈頓靴也從貴族階級Flop,成為勞保裝備進入了平民百姓的工作生活中。並在傳入荷蘭後替代木鞋得到更廣泛的使用。到1960年威靈頓靴的材料從傳統的生膠轉變為更輕薄、廉價的PVC,並逐步走向時尚領域。

Mary Quant給雨靴帶來明亮顏色和果凍般質地

No.2牛仔靴

牛仔靴一直與音樂節有著不解之緣,每年你都能看到大批用牛仔靴搭配蕾絲、印花連衣裙或超短牛仔褲的姑娘們 。作為美國牛仔文化的重要標誌之一,牛仔靴一直都透著一種毫不費力的不羈與異域風情。

牛仔靴的歷史與美國的發展一脈相連。19世紀移民至美洲大陸沒見過山巒大河的英國人發現當地唯一的職業就是放牧,而本地墨西哥人和美洲原住民已有成型的放牧業。美國移民接受了原住民和墨西哥人的工具和知識,直到一戰末期,隨著激增的畜牧出口量,才開始對牧靴有了更高的要求,一種更方便、安全的牧靴應運而生。

新的牧靴尖頭易於踏入馬鐙,結實的牛皮保護腳部,寬大的靴口方便腳在落馬時掙出以免受傷,兩邊加高的鞋口防止馬鬃與荊棘損壞褲子。到1870年John Cubine在牛仔靴上加入了威靈頓靴與軍靴的元素,設計出高幫靴筒,用擦蠟牛皮,將鞋跟改為內切型的古巴鞋跟,還在靴側縫上了方便穿提的扣帶。至此才奠定了我們今天看到的牛仔靴的大體形制。

到了80年代,Hyer兄弟制靴公司引入鞋頭的褶皺與簡單的花朵線跡裝飾,而這也成為了牛仔靴各種藝術化裝飾設計的開端。

牛仔靴與音樂節的淵源要則要從充斥著鮮血與鮮花的上世紀50年代說起,二戰後的美國依然沉浸在充滿種族歧視、虛偽的物質至上的社會環境中。1955年越南戰爭爆發,美國青年中的反戰反歧視情緒越來越高漲, 嬉皮士(Hippies)反文化群體應運而生,他們高喊艾倫金斯堡(Allen Ginsberg)「權利歸花兒」口號,展開山呼海嘯的運動,各種流血示威活動層出不窮,美國上下籠罩在戰爭與動蕩的陰霾之下。

越南戰場上的士兵

這時Woodstock音樂節橫空出世,打著「三天的愛與和平」這樣的在當時如同烏托邦請柬般的標語,刺激了超過五十萬青年人渴求和平自由的腎上腺。他們帶著廉價的葉子和酒、貝斯吉他、別人的媳婦,擠進這場在牧場上舉行的改變人類歷史的音樂節。

Woodstock音樂節的年輕人,1969

Woodstock音樂節的年輕人,1969

這場音樂節中,搖滾吉他教父Jimi Hendrix穿著牛仔靴和流蘇,演奏了《星條旗永不落》,他用吉他在曲中模仿了槍聲、炮彈墜地聲、傷員的哀嚎聲……這震撼的樂聲與形象在當時極致簡陋的音效和現場中,依然狠狠刺入人們的內心,留下永恆的時代傷疤。

Jimi Hendrix

而牛仔靴這樣一個被美國擴張、侵略、銷毀的原生印第安文化產物,是對田園牧歌生活美好嚮往的代表,也自此封神音樂節,成為音樂節精神的圖騰。今年遊離時尚已久的牛仔靴又被請回C位,頻頻出現在各大時裝周的街拍中。

如果你自稱時髦精,還不趁著音樂節穿上牛仔靴來個完美的致敬。

No.3馬丁靴

馬丁靴在當下似乎已經是音樂節標配了,在搖滾現場你不小心踩到的腳上多半都會穿著真假不明的馬丁靴。似乎馬丁靴天生就該是反骨的。

然而讓你意想不到的是,Dr.Martens的發明馬丁靴的初衷竟是過年送爸媽的保健器材。1945年的德國,一位叫Dr. Klaus Maertens的軍醫在阿爾卑斯山玩雪時,摔傷了腳,在康復過程中,這位DIY小能手用橡膠片替代軍靴底來增大緩衝以較少疼痛。

不出兩年,這種設計便在德國註冊,成為專為年老有腿疾或腰痛的德國婦女而生產的保健鞋。到1959年,這種鞋在整個歐洲都十分暢銷。B.Griggs買下了他的設計將馬丁靴帶入英國重新生產。

Dr. Martens的首個設計是8孔的「1460」款

工廠本來是為Docklands巡警和勞動工人而設計的馬丁鞋。然而,到60年代,卻成為了搖滾樂隊、英國光頭黨的街頭裝備。

英國光頭黨青年

英國少年

《這是英格蘭》描寫光頭黨少年青春的電影

馬丁靴從保健鞋到工裝鞋再到街頭鞋,逐漸失去了其功能性,成為各個時期最Real的叛逆者的選擇。從60年代的Mod(摩登族),70年代的Punk(朋克搖滾),Goth(哥特搖滾),80年代的Psycholily(瘋狂搖滾),90年代的 Grunge(垃圾搖滾)、Nu-Metal(新金屬) ,都與馬丁靴有著「糾纏不清」的關係。

相信大家在了解了這些音樂節鞋靴以及它們背後的故事後,對於音樂節穿什麼鞋,至少不會像別人一樣不屑的認為只是隨便穿穿並不重要,明天草莓音樂節就要開幕了,祝各位穿上對的鞋,在音樂節上high起來。

如果喜歡我們的內容

歡迎分享

-END-

上午10:00,每天一堂軟體技法課

關注SODO,提升你的職場競爭力

SODO,做設計的行動派

公益傳播 | 設計課程 | 職場提升技巧

SODO全體成員的夢想是通過設計課程的公益性傳播,提升當代設計審美的底線,改變高端設計教育的培訓費高昂的現狀,通過互聯網的平台,讓更多有才華、有抱負,渴望教育機會平等的莘莘學子,獲得學習和追求卓越的機會,讓分布不勻的教育資源獲得分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SODO 的精彩文章:

包裝設計如何傳遞節日氛圍
產品設計專業深度解析,別再和工業設計混為一談了

TAG:SOD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