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別對婚姻期待太高:對於「一份帶有『女性主義』元素的婚禮發言稿」的回應

別對婚姻期待太高:對於「一份帶有『女性主義』元素的婚禮發言稿」的回應

撰文:沈洋

我和楊帆在2017年教師節舉辦了婚禮,之後我們把婚禮發言稿整理並發布在我的個人公眾號上(《一份帶有「女性主義」元素的婚禮發言稿》《一份帶有「社會科學」元素的新郎發言回應稿》),沒料到之後被轉發幾十萬次。有很多網友表示了祝福、羨慕之情,也有網友期待能有個婚後總結。

這學期我正好在教《定性研究方法》,最近一堂課講了《文獻法》。文本的流通與消費過程也是文獻研究的重點之一。在發言稿被瘋狂轉發之後,我也在反思,為什麼會有這麼多網友轉發與評論。讀者對這兩篇發言稿引起了共鳴,其基礎可能是對基於愛情、性別平等以及共同價值觀的婚姻的認同。在中國,大多數人未婚人士還是希望最終能夠結婚,但是越來越多人秉持寧缺毋濫的原則,希望能找到志同道合的靈魂伴侶。尤其是受過高等教育的80後與90後,他們對於婚姻的理解,與傳統的「婚姻就是搭夥過日子」的觀念已經很不同。所以讀者在我們身上看到了一種婚姻的範式,認為其值得憧憬。也有朋友表示她們面臨了工作和家務的雙重負擔,她們把文章轉給丈夫看,希望丈夫能夠承擔更多家務,但效果很有限。

我寫這篇文章主要是提醒讀者,婚禮發言稿是高度選擇化與高度濃縮化的文本,是配合「結婚」這一喜慶的主題而醞釀的。可能是因為那兩篇婚禮演講稿,很多學生、朋友和陌生人過於浪漫化了我們的關係。我和楊帆戀愛兩年多,領證已一年有餘,在婚姻存續期間我們經常拌嘴,有時吵架,也考慮過離婚。在結婚之前我見過太多不好的婚姻,對於婚姻中的雞毛蒜皮與雞飛狗跳在結婚之前都已經有所預期。在Richard Linklater導演的Before三部曲里,我最喜歡的就是Before Midnight,這第三部展示了男女主在長期相處過程中的衝突、妥協與和解。雖然男女主在婚姻中有難解的衝突,但他們非常善於表達,也樂意與伴侶分享自己的感受。一對伴侶在生了2個孩子,在一起8年之後還能做到這樣,已經很不容易了。

觀念與行為的衝突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在結婚前,這樣的衝突已經展露無遺。在婚前我自認為已經把最壞的一面暴露給胖帆了,所以已經形成了爭執拌嘴再和好的可預期的模式。我們的關係中好的一點就是彼此樂於分享自己的感受,即使吵架,一般當天也能言歸於好。最近看了韓劇《今生是第一次》,我認同劇中男主的觀點——在婚姻中人最容易把自私的本性暴露出來,所以在婚前最好能夠先確認即使暴露本性也能彼此舒服相處,再考慮結婚(大意)。

我一直覺得愛情在當代社會被過分強調了。越是依賴越是相愛,那麼失去時候就越痛苦。即使白頭偕老,最後的最後,還是要一個人離世,或者一個人獨自活著(我從來沒期待過養兒女以防老。即使生了孩子也會讓他/她自由生長,不束縛其發展)。與其強調如何獲得愛情,更緊迫的是應該學習如何獨處。由於開學術會議、去外地做調研等工作任務,我和楊帆每年會有一個月時間不住在一起。我很珍惜這難得的單身時光,一個人看電影、跟朋友聚會,寫論文,也同樣充實。

作為已婚異性戀的 priviledge(特權)與挑戰也值得反思。選擇結婚並不代表這個以異性戀為基礎的婚姻制度就不值得批判。只允許異性戀結婚的排斥性體制無視同性戀進入婚姻的權力。目前有越來越多國家承認同性戀婚姻,但中國還遙遙無期。其次,比起同居和多邊性關係,結婚還是最受社會認可的一種親密關係實踐。在當代中國社會,沒有比婚姻更好的制度來實現對於相愛的人保障。我們在社會的規訓下,把結婚作為表達愛意的最高形式,這屬於異性戀的特權,也是局限,雖想突破卻不知如何為之。關於挑戰,對於已婚異性戀的催育壓力從婚禮當天就開始顯現。在婚禮習俗方面,有關「早生貴子」的象徵性符號無處不在,「早生貴子」的祝福也稀鬆平常。我們也會探討是否要生孩子,何時生孩子的問題。但即使生育,我們也不會因為周圍人的期待和壓力而生,畢竟最終是我們需要每天為孩子付出時間和金錢,而不是他人。

總之, 我覺得別對婚姻期待太高,也別太把它當一回事兒,並且要考慮到有走出婚姻的可能性,以及存有走出婚姻的勇氣。雖然在婚姻中,我們一起工作、享受美食、週遊世界、探討社會問題。胖帆帶給我的智識和情感支持,是立等可取的,無處不在的,也是我最看重的部分。但是對於人生有超越柴米油鹽的關切與超越個人利益的考量的知識分子而言,婚姻終究只能滿足我們一部分的需求。對於「無我」的探索,對於「自我實現」的實踐,還是需要孤獨地摸著石頭過河。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知識分子 的精彩文章:

撼動宇宙的小粒子——中微子 | 天問專欄

TAG:知識分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