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古董變成直播網紅,安撫藏友焦慮情緒

古董變成直播網紅,安撫藏友焦慮情緒

清雍正淡粉釉瓶

高19.5cm,口徑2.2cm,足徑6.7cm

故宮博物院

準確表達收藏這種高尚的樂趣,是件困難的事情。

每一個有幸與收藏結緣的人,都會或多或少獲得這種樂趣。在和平富庶的年代,這種樂趣會伴隨藏者一生。即便世道變故,回憶還可以幫你把早年的樂趣變成晚年的樂趣,這就是收藏的魅力。

宋徽宗(1082—1135)顯然獲得了這一樂趣。他以一國之君的權力,使收藏第一次成為國家行為。成立畫院,研究古物,編纂圖書,網羅天下珍奇,以示範性的效應影響了後世1000年。

1000年來,凡歌舞昇平,物阜民豐的時代,收藏熱就會一發不可收拾,遍及大江南北。上至王公貴族,下至凡夫俗子,皆以此為樂;以獲得財產炫耀,以獲得談資社交,進而獲得社會地位的提高。

古董變成社會的花瓶,裝點生活,教會人們珍惜生活。

每個朝代的收藏審美不同,樂趣就各有千秋。

宋朝人的高雅來自於政治上的開明。統治者標榜與士大夫共治天下,尊重文人,尊重知識。在北方蠻夷的重壓下,宋朝人重文輕武,以柔克剛,依然使大宋王朝也走過了300年。

明朝是個充滿了變數的朝代。從朱元璋(1328—1398)起,十七朝十六帝,每一個皇帝都有說不盡的故事。多數明朝皇帝都對政權輕視,更多關心聲色犬馬,美器長物。

明朝可以炫耀的古物太多了,永宣青花,成化鬥彩,嘉萬五彩,還有拿今天以最苛刻的眼光也挑剔不出毛病的明式傢具。

明朝人在宋朝人的收藏理念的基礎上,發揚光大,推陳出新。讀一讀明朝人文震亨的《長物志》就感到了今人的淺俗,生髮出對古人的敬意。

清朝我們太熟悉了。

康雍乾三帝,將中國封建王朝推上了巔峰。康熙二十三年(1684)台灣收復後,中國疆土成為歷史最大時期。至乾隆四十九年(1784),乾隆皇帝第六次南巡,在杭州頒發《南巡記》。整整一個世紀,前無古人,後無來者。海內富庶,家給人足。今天可供我們收藏的大部分藏品來自這個時期。

面對祖先遺留下的豐富文化遺存,在通曉與混沌之間,我們在恣意享受。享受文化的無窮魅力,享受收藏的無盡樂趣。如果需要表達或傳達這巨大幸福時,千萬別忘記在心中為祖宗創造的燦爛文明點燃一炷香。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明朝 的精彩文章:

如果不是清朝而是明朝打鴉片戰爭,結果會不一樣么?
鴉片戰爭前清朝的火器發展(一)

TAG:明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