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35歲以下科技創新35人」中國榜單之印奇:用頂尖人臉識別技術,服務2億中國用戶

「35歲以下科技創新35人」中國榜單之印奇:用頂尖人臉識別技術,服務2億中國用戶

自 1999 年起,《麻省理工科技評論》每年都會推出「35歲以下創新35人」(Innovators Under 35)榜單,旨在於全球範圍內評選出被認為最有才華、最具創新精神,以及最有可能改變世界的 35 位年輕技術創新者或企業家,共分為發明家、創業家、遠見者、人文關懷者及先鋒者五類。

2017 年,該全球權威榜單正式推出中國區評選,並已公布並首屆評選結果。現在,《麻省理工科技評論》正式開設「35歲以下創新35人」中國榜單專欄,以人物報道的形式幫助中文讀者了解這些來自中國的新生代科技力量。

印奇 · 創業家

用頂尖人臉識別技術,服務2億中國用戶

年齡:29 歲

職位:曠視科技創始人兼CEO

獲獎事由:創建人臉識別獨角獸企業曠視科技,將技術集成在攝像機等前端硬體中,大幅提高技術解決問題的效率,在泛安防業務上獲得了更好的結果。

2017年10月,人工智慧領域出現一筆破紀錄融資。曠視科技(Face++)宣布獲得 4.6 億美元 C 輪融資,由中國國有資本風險投資基金領投,螞蟻金服、富士康集團戰略參投。

這家公司的核心人臉識別技術 Face++ 曾被美國著名科技評論雜誌《麻省理工科技評論》評定為 2017 全球十大前沿科技。基於上述核心技術,曠視科技向金融、安防、零售領域客戶提供雲+端的智能行業解決方案。

曠視科技 CEO 印奇將他的旅程分為兩個階段:研發 AI 關鍵技術和創業階段。

他本科就讀於清華姚班。姚班每屆只招收30多人,每一個都是計算機科學領域人才中的人才。當時印奇在人工智慧領域研究的方向是計算機視覺技術,他希望通過機器學習演算法和視覺感測 (如攝像機) 設計,讓機器能像人一樣去理解這個世界。

對於印奇來說,「姚班」提供了一種綜合解決問題能力的訓練,而他獲得AI領域研究啟蒙的地方則是隨後實習的微軟亞洲研究院。

2011年,他在實習期間建立起一套當時世界上最精準的人臉識別系統,並將它發表在當年的CVPR(計算機視覺與模式識別)會議上。如今這套系統已被應用在微軟的 Windows、 Xbox等產品中。

從產業環境來看,當時正是人工智慧技術爆發的前夕。印奇和姚班的朋友們抓住時機,創立曠視科技。在創業過程中他慢慢發現,一個好的視覺感知系統需要最好的感測器,於是他前往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在Shree Nayar教授的指導下攻讀視覺感測器設計博士學位。

2012 年圖像識別領域發生了一件里程碑事件。微軟團隊稱他們的系統在ImageNet分類數據集中的圖像識別錯誤率已降低至 4.94%。ImageNet 是圖像識別領域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資料庫,最能驗證圖像識別模型的準確性。而 4.94 %這個數字代表機器第一次超過人眼的識別能力,此前人類在同一測試中的錯誤率大約為 5.1 %。

時機正逐漸成熟。 2013 年印奇提前結束博士學業,回國出任曠視CEO。

這家公司基於深度學習技術自研出了一套人臉識別演算法,並命名為「 Face++ 」,同時將它放在雲平台上供用戶免費使用 。

印奇透露,下面兩個詞指引著曠視科技的方向:技術信仰和價值務實。

「技術信仰這個軸是不能丟的,因為技術創新是科學型企業家最重要的驅動力。當一個科學家變得非常市場導向的時候,那麼我覺得他很難把這家公司做長久。」

而價值務實是指技術創新要能真正解決一些實際問題。印奇認為,只有價值務實才能反過來推動技術在落地過程的再創新。

他認為創業者應該平衡好兩者才能帶領企業走得長久,並且在其領域裡面佔據領軍位置。

現在看來,曠視的確做到了兩者的平衡。曠視不僅技術領先,而且被各個行業廣泛應用成為人工智慧商業化的主要推手。到 2016 年 ,Face++就已成為世界上最大的人臉識別雲服務平台(按平台數據量計算),用戶覆蓋超過 220 個國家,服務超過 4 億台設備,每月圖像處理量超過 60 億張,且這個數字仍在攀升;曠視的第三方人臉身份驗證平台 FaceID 已經覆蓋全國 85%以上的互聯網金融企業,為超過2.95億名中國用戶提供服務。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DeepTech深科技 的精彩文章:

小扎終髮長文自救,坦承三年前已知情用戶數據外泄,美國用戶發動兩起集體訴訟
「35 歲以下科技創新 35 人」中國榜單專欄之AI持續創新者:魏思

TAG:DeepTech深科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