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魏延深受劉備器重,為何死在自己人手中?和他提出的一計謀有關

魏延深受劉備器重,為何死在自己人手中?和他提出的一計謀有關

《三國演義》這本演義小說,想必大家都看過,大家都知道,在諸葛亮臨死前,曾認為魏延在自己死後必定會謀反,於是便給親信馬岱留下一個錦囊妙計,一旦魏延果真謀反,按照錦囊上的依計行事,必定可以斬殺魏延。那麼魏延真的會謀反嗎?魏延深受劉備的器重,為何死在自己人手中?雖然諸葛亮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能夠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不過他卻有一個致命的缺點,那便是他一生從事十分謹慎,根本就不敢冒險。據史料記載,魏延是三國時期蜀漢名將,其實力不會弱於蜀漢五虎上將,劉備入川的時候,魏延率軍來投奔劉備,從此之後,魏延成為劉備最信任的大將。可以這樣來說,魏延不愧是一位身經百戰的名將,劉備在當上漢中王之後,曾為選擇漢中大將想破了腦袋。當時所有人都認為劉備會選擇張飛鎮守漢中,畢竟漢中是蜀漢政權的北大門,不容有失,劉備肯定會派自己最信任的三弟張飛。

然而讓所有人都沒有想到的是,劉備最終並未選擇張飛,而是選擇了魏延,將魏延提升為都督,並且統領漢中軍事,成為漢中太守,足以看出劉備還是很重用魏延的。據史料記載,後來劉備為了給關羽和張飛報仇,以傾國兵力東進,打算掃平東吳政權,結果被名將陸遜在夷陵大敗,劉備也在白帝城一病不起,最終病逝。大家要知道,當時蜀漢政權岌岌可危,北邊的曹魏大軍正在虎視眈眈,打算進攻漢中,但因為魏延鎮守漢中時,布防有力,沒有絲毫的漏洞,讓曹魏大軍不敢輕易南下進攻漢中。為蜀漢政權保住了北邊大門,其實從這裡可以看出,魏延的能力還是比較可以的,後來司馬懿率軍攻打漢中。魏延主動率軍防禦,並且立下了赫赫戰功,因此被提升為征西大將軍,並且還被封侯,達到了人生的最頂峰。後來跟隨諸葛亮多次北伐,在北伐的時候,魏延曾獻出了著名的「子午谷奇謀」,希望諸葛亮能夠允許自己帶領少量精銳,從子午谷出,奇襲長安,然而卻被諸葛亮斷然拒絕了。

而這件事,也為他的被殺埋下了伏筆,魏延本身作為統兵大將,也是有勇有謀,坦白來說,在諸葛亮面前獻策並沒有什麼錯誤。但可能大家都不知道的是,魏延屢屢獻上的都是冒險的奇策,大家要知道,諸葛亮是一個生平十分謹慎的人,根本就不會同意魏延的冒險計劃,在長時間的交流中。諸葛亮自然開始反感魏延,而且據相當多的資料揭露,其實諸葛亮在出兵北伐的時候,就曾想過子午谷奇謀,但這種計策根本就不會成功。畢竟即使蜀軍攻到了長安城下,面對堅固城防的長安,也攻不下來,相反還會遭到魏軍的包圍,最終失敗。諸葛亮十分清楚,自己活著的時候,還能夠發揮魏延的優勢,為自己所用。但一旦自己去世,魏延就掌握了蜀漢兵權,那麼按照他的計謀,他一定會很冒進,也會給蜀漢政權帶來覆沒的危險。也正是因為這樣,諸葛亮才打算最終除掉魏延,只有這樣,才能夠儘可能長的延續蜀漢政權的壽命。這也就是說,魏延之所以被殺,最根本的原因還是和他提出的一計謀有關,這便是子午谷奇謀。

筆者認為,坦白而言,劉備比諸葛亮更會識人用人,當年劉備重用魏延鎮守漢中,穩固了蜀漢政權,後來在臨死前曾告誡諸葛亮不要重用馬謖,然而諸葛亮卻不聽,最終導致蜀軍在街亭之戰中一敗塗地。除此之外,諸葛亮因為事必躬親,根本就不給下屬鍛煉能力的機會,導致在他死後,蜀國人才凋敝,出現了「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的尷尬局面。最後,要說的是,無論是諸葛亮,還是魏延,最終都不可能拯救蜀漢政權,畢竟在三國中,蜀漢的力量是最為弱小的,滅亡只是時間的問題。諸葛亮也是深知這一點,才會採取以攻代守的方針,儘可能延續蜀國的國祚。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讀史閑談 的精彩文章:

白起為何寧願選擇自殺,也不願意率軍進攻邯鄲?和一趙國名將有關
二戰時滅亡最快的2國,一個4小時後投降,一個造成5700名德軍傷亡

TAG:讀史閑談 |